吳田榮 _ 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第四小學
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并不代表沒有負擔,因此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要深入研究“減什么”,多樣化探索“如何減”。“雙減”的出路在改革,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說:“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課堂改革,課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所以,深化課程改革的突破點在課堂,提升育人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推進育人模式的創新必然要聚焦課堂。
新時代的優質教育是學習真正發生的教育。從目標追求來說,優質教育應該是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一個好的社會培養好的公民;從教育過程來說,優質教育是充滿關注生命的氣息,真正實現有效學習的發生;從效果來看,優質教育一定是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諧發展、有個性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課堂上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這每一節課不僅指思政課、各學科的課,還包括班隊會、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等,即學生每天在學校浸潤其中的每一個場域。我們要把每一個教育行為都作為傳遞知識、培養能力、引發興趣、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正是確立了這樣的理念,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做到:重視每一個學生,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從學生的整體素質出發,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尋找學生成長、發展的突破口。
一所優質的學校一定是能夠引領、帶動教師追求教育本質,能夠點燃教師激情、激發教師活力的學校;是一所通過創新性的多元評價促進教師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的學校;是一所重視教學研究、關注課程建設,引領教師從“小”處著手,在“實”上做文章,找尋真實的“問題”,力求通過教學研究、課程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讓教師在問題解決中推動自身專業成長的學校。
“空袋無以自立”,增值賦能是教師停不下來的人生課。學校申報并已立項“十四五”市級課題“基于高質量發展,和四小教師隊伍成長路徑的研究”。本課題的核心問題是讓每一位教師都展現研究力、創新力,實現教師發展和質量提升的雙向促進。
學校構建了“價值引領、聚焦課堂、骨干領銜、科研引領、以智取質、完善考核”的教師發展路徑。學校緊扣“以美育美、以智取質”的教師發展目標,將專任教師通過后備人才成長營、市區名師工作坊、資深教師師徒制、青年教師啟航計劃四種方式進行培養,實施分層按需培訓的教師發展目標。
學校一直堅持美育協同,形成“以美養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以美陶情,以美促勞”的辦學模式。展望未來,賦能隊伍建設,努力將教師培養成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落實者、引領者、獲益者。
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學校開展了課堂診斷與教學改進專題培訓項目(簡稱“和平里四小專題培訓項目”)。本項目旨在通過對和平里四小專題培訓項目研修教師的課堂進行基于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的客觀、全面的分析,以發現教師教學的特色及問題;并通過課堂教學行為改進工作坊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課堂教學,支持參與項目的教師開展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教學和研究等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改進,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學校的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如下特點。
課堂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項目開展前教師行為占有率為43%,開展后為37.8%,相應學生行為占有率有所提升,這表明在課堂上教師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以及合作探究的時間。在參與課堂的形式上,讓學生齊答、叫舉手者答和鼓勵學生提問的數據都較項目開展前有所提升,這表明學生集體、個體參與課堂的主動性都有所提升,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充分、完整表達觀點的機會,且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質疑和問題意識的培養,充分體現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性、創造性、批判性、能動性等主體性品質的培養。
問題設計助力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一年的學習,教師們整體的問題設計能力有了較大提升。從問題類型來看,記憶性問題較項目開展前有大幅的降低,而推理性問題、創造性問題和批判性問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四何”問題中的“為何”“如何”以及“若何”問題等較項目開展前都有相應的提升,整體的課堂問題設計更加指向了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堂教學注重生成。綜合問題類型、學生回答類型、“四何”問題、教師回應方式以及對話深度等數據來看,教師在問題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設計合理的問題來系統地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更加注重學生從簡單的知識記憶到理解再到綜合應用以及知識創生的過程。善于設計開放度較高的問題,并能夠及時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追問,舉一反三、循序漸進、融會貫通,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自由表達中發展高階思維,凸顯了教學的漸進性、啟發性和生成性。
教師課堂話語體系得到新的發展。教師課堂話語的規范性、啟發性、漸進性、支持性、協商性等是課堂活動高效和有序開展的重要前提。從教師的回應方式來看,言語回應略有降低,相對應的非言語回應有了一定的提升,課堂回應趨向多元化,以更為靈活的回應方式關注學生的發展。從回應態度來看,肯定回應有所降低,而重復學生回答并解釋有了較大的提升,教師除了肯定學生的回答之外,更注重對學生回答做進一步的歸納和提升,拓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從對話深度來看,教師處理課堂核心問題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教師嫻熟的話語引導和科學的問題鏈設計,更好地提升了問題探究的深度。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著眼點,上好每一堂課,讓教師做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并完善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