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雄
(福建省晉江市西濱中學,福建 晉江 36221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也成為了所有家長“望子成龍”的關鍵折點。初中階段的學習壓力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空前絕后的高度,學生被繁重的學習任務壓的不堪重負。大量的課后作業、頻繁的課后輔導已經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初中生沉重的學習負擔違背了《新課標》所要求中學生全面發展的初衷。就此背景下“雙減”教育政策油然而生,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創新以便有效地執行初中物理教學“雙減”政策。
思維導圖是圖形與文字的有效結合,通過思維結構表達出清晰的隸屬關系以及相關結構層次。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授課,整合零散物理知識點,使教學更附嚴密的邏輯性。用簡潔的思維模式,增強學生記憶力,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思維拓展力,同時導圖指出了初中物理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主要用樹狀圖,將事物的細節、特征、性質等等物理屬性分析得更加透徹,將物理特征的各項屬性進行清晰的展示,體現了事物整體與局部的隸屬關系。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學《電壓》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將電壓作為導圖主題也就是樹干,分散出去的一級樹枝分別為電壓的概念、單位電壓表的使用。物理教學中將每個教學單元分成若干個樹狀圖,分章節、分支節的進行教學。使物理教學更清晰、更明了,不管是在知識預習抑或是復習,思維導圖創新教學能夠更加直接的提高學生知識掌握力。
在“雙減”教育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學復習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有效整合單元內容。將章節零散的內容以樹狀導圖進行歸納總結,構建各知識點的隸屬關系,使物理的章節知識結構更加緊湊。思維導圖能夠高度系統性地刺激學生記憶、體會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效率。例如:在初三教學第一輪中考知識點的復習中,選擇思維導圖作為復習的主要材料,將《力與機械》章節內容構建復習樹狀圖,清晰地體現了力學中三大主要內容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的并列關系。在思維導圖復習教學中,以摩擦力的導圖復習為例,通過介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分類、摩擦力的影響因素以及摩擦力二力平衡的解決求解方法。以其作為導圖主項,摩擦力的分類又可以劃分為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兩支項,其中動摩擦力又分為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二級支項。簡單機械的復習導圖則重點介紹了滑輪、斜面和杠桿。三者中較為重要的簡單機械“滑輪”,又包含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通過對各類滑輪的特點和實質分析,引導學生牢記“省力費距離、省距離費力”的各類滑輪特點,引發出滑輪組的省力公式
通過思維導圖教學創新模式,將教學知識內容側重清晰地體現在教學課堂中,導圖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內在隸屬關系。明確地突出了物理教學的關聯性、多向性,讓物理課堂教學更加緊湊,使虛擬的物理知識和物理定律變得可視化,將繁雜的物理內容形象地表現出來,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對物理名詞、定義、公式的記憶更加牢固,思維導圖對學生物理記憶和物理運用十分有利。
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有效運用單元整合式教學設計,將復雜而又分散的物理知識進行模塊分類,并建立相關的知識網絡,將平時書本中零零碎碎的物理知識進行突出重點的有效整合,體現出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構建到面的物理學習網絡。初中物理力學知識主要包括:機械運動力、重力的測量、摩擦力、彈力、浮力、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壓力、壓強、機械工、機械功率、杠桿滑輪、滑輪組、機械效應等。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建立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對物理知識由易到難逐漸深化、逐漸理解,提高學生物理綜合歸納能力,引導學生掌握物理內部相關聯系,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內涵和知識拓展。單元整合的物理教學模式是提高初中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也是確保學生提高物理分數的重要手段。
物理學習的最終輸出是卷面成績,單元整合教學創新模式引導學生將零碎的知識有效整合,從大角度、大方向分析物理試題。例如:物理中考力學專題中,每年的歷史占分比為35%,其中受力分析專題在綜合題部分“作圖”有五分的地位。只有整體性的把握各個力之間的關聯點,以單元整合式的教學模式將各力學涉及到的內容整合到一起,多向考慮、整體把握才能確保五分到手。如物體的靜止與運動所受到的力又要分類為水平面、豎直面、傾斜面、被懸掛、背夾持、傳送帶等多種情況,單元整合教學模式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創新,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避免學生在盲目的題海戰術中失去對物理的熱愛,以多個單元進行有效融合避免了教學任務繁重所造成的教學負擔。有效借助單元整合式的教學手段,構建物理各單元的內在思維聯系,將各知識點進行聯動運用,養成學生在解題中多向思考的習慣,直接有效的提高學生物理應試能力。
單元整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以大概念為出發點,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了結構性的分割,再進行整體化的整合。就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按部就班的教學手段,無法讓學生將物理知識點融會貫通。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出發,整體的聯系知識點,深度挖掘各內容之間的內在關系,以不同的教學側重,清晰的內容結構脈絡,在單元整合模式物理教學實施下學生更能整體性地聯動物理知識,對物理例題進行全面的分析。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初中教學課堂最為廣泛的教學手段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地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創設情境將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生活化,在情境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將枯燥無味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
在“雙減”教育政策下,物理教學課堂引入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同時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自由討論的時間。依附于生活情境所提出物理現象,能夠讓學生更加熱衷于解決教師設置的物理現象,學生在奇妙的生活情境中體會物理學科的魅力。物理新課程教學開端引入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思考,將學生生活情境帶入到物理學習,使新知識的接受更加順暢。例如:在“慣性”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乘坐高速行駛的地鐵”作為教學開端,在乘坐地鐵高速行駛中,人在地鐵上起跳,落地后將和原來的站立位置是否產生差別?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情況自由討論思考。將慣性學習通過課堂情境問題的導入,讓課堂教學鋪墊更加自然。學生帶著問題接受知識,在思考與討論中,感嘆物理學科奇妙,從教師循序漸進的教學下獲得物理知識,從而取得解決問題的答案。
學習最為可怕的就是缺少興趣,通過實踐提高物理教學課堂趣味,是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直接手段。教學課堂通過教師單項的輸出,學生缺少現實情境,無法體會物理學習帶來的快樂,教學效果將難以提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物理教學中,有效借助物理學科小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驗中提高物理學科興趣。長期的教學經歷發現,理論學習效果明顯低于實驗操作。在“雙減”教育政策下,教師必須加大學生物理實驗頻率,教學課堂中必須回歸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物理綜合素質在“實踐中出真知”。例如:在物理章節《聲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桌上進行簡單的實驗,運用長20cm 的硬塑料鋼尺,將一端按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的長度。用手撥動尺子伸出桌面的一端,并且觀察發生的現象??梢缘贸龀咦影l出了聲音并伴隨震動,從而得出物理結論“物體發生時在震動”。當實驗完成后,教師可以將實驗升級至實驗室,以此得出更加深層次的物理結論。用細線將乒乓球綁在支架上,手握小錘錘擊音叉,音叉發出聲后,把正在發出聲音的音叉靠近乒乓球。觀察現象會發現乒乓球被彈開,從而得出物理結論“一切正在發生的物體都在振動”。初中物理學習中物理實驗,是提高物理教學課堂趣味性的重要手段,像慣性實驗、壓強實驗,熱脹冷縮實驗、分子運動實驗等。在“雙減”教育政策下,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減少學生學習壓力?必須回歸到物理教學的基礎,從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對于物理實驗的現象記憶深刻,同時在趣味的物理實驗中強烈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物理成績的提升將水到渠成。
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物理學習的啟蒙階段,在此過程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構建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物理核心素養。進行小組合作模式探究,能夠使課堂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有著直接的影響。將學生作為課堂主導,教師負責整體把控,引導小組之間互相競爭,小組成員互相協助。例如:在班級中開展小組辯論會,就固體升華現象作為辯論主題“固體能否直接轉化為氣體?”。引導各小組成員積極辯論,學生舉出生活實例證實所辯論的主題方向,像“北方零下幾度的衣物曬干”“冰塊融化先化為水后再成為水蒸氣”等。在積極的辯論中學生能夠發現物理學習的樂趣,同時使煩瑣的物理知識學習變得充滿樂趣,提高課堂樂趣、使課堂更加活躍。最后教師指出升華的物理現象得出“固體直接升華為氣體”的物理結論。學習的有效競爭能夠激發學生內在能動力,在物理教學中轉化學生個體之間競爭,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來刺激小組成員共同進步、互相努力,最終促進班級物理成績整體性的提高。
我國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在互聯網高速發展下青少年所接觸的信息量日益廣泛。在班級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小組深度探究物理現象,挖掘物理知識背后所隱藏的生活現象。初中學生對電子產品的使用無異于是滾瓜爛熟,但是多數學生將手機作為娛樂消遣的工具,借助信息技術平臺,轉化學生課后放在手機娛樂上時間,借助網絡信息平臺構建將物理學習帶入到學生課后假期中,開展線上討論組。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度拓展,引導學生運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查閱相關的物理資料,針對教師所提出的物理相關問題,在班級內線上討論組提出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隨時隨地的探討。
在“雙減”教育政策下,物理教學課堂需要創新,傳統的題海戰術不僅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有極大的打壓,而且在茫茫題海中學生做了太多無用功。在初中物理教學“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課堂作業,立足于學生興趣愛好,確保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此外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專業能力,在日新月異的教學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以更加新型的教學手段應對新時代的學生,精簡物理課堂教學實現“減負增效”,全面打造“輕負擔、高效益”的物理教學課堂,促進初中物理教學長遠發展,以確保物理教育改革的全面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