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丹
(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邢家灣鎮中心學校,河北 邢臺 055150)
初中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發展,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學科學習的意愿,引導學生自覺加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科教師設計更具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同時,在信息化技術之下,初中教育工作也不會再受到空間與時間的約束,大幅度提升教學活動的效益。在初中德育工作中,音樂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也發揮著引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因此應該得到學校與學生的高度重視。除此之外,通過音樂教育,還能夠對學生想象力進行培養,進而使學生探知欲得到提升。在初中教育改革背景下,為了實現上述教育目標,初中音樂教師則必須在音樂教學中融入信息化技術。
對于初中音樂教師而言,為了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則必須首先培養自身的信息化觀念,將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引入到音樂教育工作之中。同時,也應該對現有的音樂教育模式教學創新與完善,并且以“立德樹人”教育思想作為音樂教育工作的導向,基于此對學生藝術欣賞能力與音樂素養進行有效培養。通過融合音樂教育工作與信息化技術,能夠實現以下教育價值:
第一,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我國初中音樂教育與小學音樂教育有所不同。初中音樂教師不應該將音樂教育目標僅僅局限于培養學生接受與感知音樂的能力,而應該擴展到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審美情趣培養等層面,以此使初中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升。通過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初中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學生形成健康審美情趣提供指引。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技術之下,音樂教師也應該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優化,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在傳統音樂教育模式之下,音樂課堂教學圍繞音樂教師展開,以講解音樂知識為核心內容,而學生則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初中教育改革背景下,音樂課堂教學則圍繞學生展開,通過音樂知識滲透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培養,以此使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下憑借所需音樂知識分析和感受音樂。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化技術,能夠不斷擴展音樂教學內容,深入探究音樂意涵,大幅度提升音樂課堂教學工作效益,為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奠定基礎。
第三,打造智慧課堂。在初中教育改革背景下,音樂教學工作的核心方向是對學生實踐能力與音樂素養進行培養。這就要求音樂教師促進音樂課堂教學的信息化發展,通過一體化音樂教學方法,完成智慧課堂的構建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對課內、外各項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整合,最終實現更具多樣性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在這種背景下,音樂教師既可以向學生進行音樂知識講解,又可以為學生提供音樂實踐的渠道。除此之外,音樂教師也能夠憑借互聯網平臺時刻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并基于此創新與優化自身教學模式。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也能夠借此獲悉自身音樂學習的實際情況。
在過去幾年間,無論是初中音樂教師、還是初中學生,都對音樂教育的德育價值形成了準確理解。然而,考慮到部分初中音樂教師依然受到傳統音樂教育模式的約束,在進行音樂教學工作時依然不夠系統化,繼而使得學生無法深入理解音樂知識。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內容:
眾所周知,我國初中課程較多,學生普遍面臨著相對更大的學習壓力,加之中考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初中教師與學生監護人都認為文化課學習更重要,并不在意音樂課程的學習,甚至將音樂課程視作“副課”。如此,進行初中音樂教育工作也只是形式而已。音樂教師通過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學生講解課程內容,并且完成音樂演唱任務,而沒有向學生講解音樂作品的產生背景與意涵。除此之外,在當今社會氛圍之下,部分初中學生往往沒有意愿學習我國民樂,而更加喜愛流行音樂。最后,部分音樂教師沒有通過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繼而導致學生產生抗拒音樂學習的情緒,最終使得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工作無法有序進行。
基于現代教育理念,可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于學生長期發展至關重要。該理念同樣適用于初中音樂教育工作。然而,以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而言,我國大部分初中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僅僅局限于音樂賞析與樂理講解等層面,而缺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環節。現針對初中音樂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闡述。第一,部分初中音樂教師以學生樂器演奏和演唱水平評估學生的音樂能力,沒有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與創新能力。第二,沒有應用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認識到不同成長背景的學生對音樂解讀與感知能力的差異性,進而對學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無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三,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缺乏和信息化技術的融合,繼而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理解音樂的內容與意涵,對音樂課程內容擴展產生了較大阻礙,無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音樂素養。
只有在音樂具備文化內涵的前提下,音樂作品才具備了思想價值,也才可能具備活力。而在傳統初中音樂教育模式之下,音樂教師往往只會培養學生的樂器演奏與演唱能力,無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文化內涵,使得學生也無法準確理解音樂中所蘊藏的感情。長此以往,學生則很可能對音樂學習產生抗拒情緒,不再有意愿學習音樂。而這也是現階段我國初中音樂教學無法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進行培養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避免上述教育問題,我國初中音樂教師則應該重視音樂的文化內涵,以此確保音樂教育人文價值能夠得到全面體現。
只有在音樂課堂環境充滿樂趣的前提下,初中音樂教師才可能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這就要求我國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應用視頻或者圖片等多媒體資源,通過創設情境等方式進行音樂知識的傳授工作。在具體情境之中,學生則能夠對音樂中所蘊藏的情感進行深入理解,并基于此進行音樂賞析。通過上述音樂教學模式,初中音樂教師則能夠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感官欣賞音樂作品,促使學生自覺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以《豐收的秋天》音樂賞析教學為例,音樂教師應該通過《西風的話》等歌曲導入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秋景視頻,以此幫助學生以自身感受理解秋收場景,引導學生自主加入到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此基礎上,音樂教師即可以向學生講解音樂中所蘊藏的秋收喜悅與情感。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師基于創設情境進行音樂賞析教學工作,一方面能夠對學生講解音樂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學生自覺學習音樂的熱情,進而使學生深入理解音樂內容與意涵。
情感產生音樂,如果音樂中缺乏情感,則僅僅是空殼。由此可見,初中音樂教育不應該停留在教授樂器演奏與演唱的層面,而應該延伸至理解音樂情感等層面。然而,考慮到現階段初中學生缺乏對音樂產生背景的了解,因此,如果初中音樂教師采用單純講解音樂知識的教育模式,學生則很可能無法理解音樂情感。不過,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化技術的基礎上,音樂教師則能夠向學生展示音樂產生的背景信息,以此幫助學生對彼時年代形成基本認知,繼而對音樂情感進行感悟。現以《七子之歌》音樂鑒賞課教學工作展開簡要闡述,初中音樂教師以《澳門歲月》等專題片導入教學內容,并基于此通過《七子之歌———澳門》幫助學生了解澳門回歸時人民群眾的情感,以此使學生理解音樂意涵,同時,也能夠對學生愛國思想進行培養。
進行信息化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課堂不再是初中學生音樂學習的唯一場所。音樂教師必須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融入音樂,以此對學生音樂素養進行培養。同時,音樂教師也應該借助信息化技術引導初中學生認識音樂的美,基于此引導學生發現音樂,進而使學生音樂賞析能力得到提升。如此,也能夠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在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初中音樂教師通過微信群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音樂,并基于此和其他學生共享。如此,一方面能夠增加學生音樂知識量,另一方面也能夠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立場出發,感悟與理解音樂作品。
考慮到大部分初中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音樂教師也應該利用打卡功能對學生進行監督。除此之外,音樂教師也應該評估學生分享的視頻等資源,以此激勵學生學習音樂。最后,音樂教師還應該從不同學生的愛好出發,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音樂學習資源,以此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
考慮到音樂有著眾多不同表現形式,因此,若初中音樂教師完全憑借圖片或者文本等資源很可能無法保障學生理解不同形式音樂作品的內容與意涵。為了避免上述問題,音樂教師則應該將音樂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相互融合,進而通過視頻等資源將音樂作品所蘊藏的意涵展示,以此幫助學生系統化地認識音樂,對學生感知力進行培養。現以“亞洲之聲”相關內容教學工作展開簡要闡述,初中音樂教師可將不同形式的日本音樂以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并基于此將音樂形式與民俗的關系講解給學生,以此幫助學生直觀感悟日本音樂的意涵。如此,音樂教師則能夠讓學生從時代背景下出發學習《櫻花》等歌曲,學生也能夠深入理解日本音樂,并且對日本文化形成基本認識。
如果想要有效引導學生自己加入到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我國初中音樂教師則必須對傳統音樂教育模式教學創新與優化。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應用信息化技術創作音樂,以此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比如,音樂教師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并且為不同小組配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結合學習主題制作視頻。基于此,音樂教師則應該向學生展示小組作品,對音樂作品進行評估。在這種背景下,音樂課堂教學不僅僅能夠對學生音樂能力進行培養,同時也能夠對學生信息能力進行培養。
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音樂的美,并且拍攝成視頻或者照片。基于此,制作成為音樂視頻作品,同時在互聯網平臺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共享。如此,音樂教師則能夠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音樂知識的能力,最終實現更高質量與成效的初中音樂教育工作,為初中學生學習與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最近十幾年間,我國社會與經濟都實現了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信息化技術的革新與發展,并且被逐步應用到了各行各業之中,在根本上改變不同領域的運行模式與發展方向,受到較大影響的領域之一即為我國的初中教育領域。同時,在我國各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門積極推動初中教育改革工作的背景下,各地方初中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了教育工作的導向,對德育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而這也普遍得到了初中學生監護人的認可和接受。在德育工作中,音樂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融合信息化技術與初中音樂教學,一方面能夠激發初中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對其藝術欣賞能力與審美情趣進行培養,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另一方面,也能夠促使學生對社會發展形成基本認知,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除此之外,也能夠通過藝術熏陶,進而對學生發現美與創造美的能力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