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小學,江蘇 南京 210046)
小學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和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進步成果的統一。作文批改既是教師評價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師運用作文創作對小學生二次教學的重要方式。巧妙、充分的作文批注不僅是高效的第二課堂,更是小學生語文學以致用的點金石。
在重視語文學業知識的教學觀念下,小學作文批改往往更加關注作文分數的高低,造成小學生語文學習功利性強的偏頗認識。
從小學語文學業檢測的角度,干凈、整潔、書寫美觀的作文卷面,能直接給批改教師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學生卷面分數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在印象分既定的情況下,教師會對小學生作文的內容放寬要求,甚至對應該扣分的顯然錯誤視而不見,如錯別字、用詞不當與病句等情況,教師都會寬容少扣分甚至不扣分。
以分數的高低來評價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優劣,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也是教師最常用的方式。教師一般在作文題目的右邊,為學生得上數字分數或優、良、合格等等級分數,以為學生拉開作文學業層次。同時,在作文的最后教師寫上不能再簡短的評語和日期,以達成作文批改工作的閉環。其中,簡短的評語是對學生寫作能力區別性的定性評價標志。
對大部分小學生而言,完成要求字數的作文是相對較高的要求。作文字數是否達標,自然成為教師批改作文的又一重要直觀指標。比較之下,字數達標的學生一般作文分數和評價等級就相對較高。對于作文的中心思想是否突出、篇章布局是否合理,教師則更希望通過達標字數來支持。
從補充完善知識教學和語言文字運用實踐教學的層面,教師巧妙運用“批注”批改作文,是對學生作文實踐事半功倍的教學方式。
由于小學生作文一般是在主題單元課文學習后的學以致用的創作活動,對小學生的單元知識學習、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具有直接的檢驗作用。如在五年級上冊的《我的心愛之物》的習作中,能檢驗小學生在第一單元《白鷺》《珍珠鳥》《落花生》等課文學習到的“居然”“愛慕”“姿態”“至少”等新字詞識記和意思理解。教師在作文批改時,要逐詞逐句、逐行逐段地閱讀,注意發現學生容易出現的知識性錯誤,包括匆忙之下的筆誤、識記錯誤的書寫錯誤、理解錯誤的應用錯誤,使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良好習慣。
對于錯字、別字和用詞不當的現象,教師可以直接運用旁邊或者在該字詞的下面畫線,并寫出正確的字詞,讓學生能在二次創作中強化知識識記和理解;對于標點符號應用的錯誤,教師在指出錯誤、糾正錯誤的同時,在附近空隙處應該寫出正確運用的語境和方法,避免學生以后再犯類似的錯誤;對于句子語法性錯誤,教師在給學生寫出正確語法句子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寫出正確表達的語法結構,強化學生語法知識的識記和應用;對于人稱應用錯誤,尤其是在類似《我的心愛之物》的寫作中,對于小動物、常用物品的代詞選用中,教師應該批注說明,在尊重一般規律的稱呼“它”時,可以根據對相關事物的感情深淺來選用擬人化的“她”或“他”;對于修辭手法的應用錯誤,教師應該用批注的方式給出正確的句子,并用最簡短的說明介紹正確的用法。相對于課堂教學的重點目標性而言,作文批注則具有針對性地補充教學功能,教師要善于利用這種“一對一”的“批注”教法。
在小學作文的寫作中,眼高手低是常見現象。一些學生在寫作之前,對作文的構思能說得天花亂墜,但一旦動手寫起來卻舉“筆”維艱。究其原因,就是寫作的信心不足。如在五年級上冊的《我想對您說》的習作中,讓學生開展關于“父母之愛”的口頭創作時,無論是讓他們講父母關于“愛”的故事,還是談關于“父母之愛”的看法時,多數學生都能說得精彩紛呈和金句頻出,但往往呈現出來的作品不盡如人意,要么是事件的列舉,一盤散沙;要么是邏輯混亂,語言不詳。對于學生寫出來的連自己都不滿意的作品,教師要在批改時巧妙運用“點評式批注”為學生指點迷津和激發信心。
建議運用點評式批注時,對于該指出的錯誤或不足使用引領性的激勵語言指出,讓其知道如果怎么樣就會收獲什么樣的良好效果,把寫作成就感和信心同步樹立和強化。對于常出現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等簡單的錯誤,教師要多運用“如果再細心一點就會不會犯這樣的小錯誤”等語言,既給學生點出所犯的錯誤,又讓學生知道自己原本有這個潛力,只是自己不夠認真,并鼓勵學生以后更認真一點,就會達到自己理想的寫作效果。對于出現的用詞不當、修辭不當等知識理解性的錯誤,教師在給學生講出正確用法的基礎上,應該肯定學生已經積累了“較多”的詞語或修辭手法,鼓勵認真篩選、比較運用,便能準確表達出想要表達的意思。對于出現素材組織混亂導致中心思想不突出等問題,教師要先點贊學生積累多,讓其繼續保持信心加大積累,進而指點其根據作文要求的主題去選擇最為合適的素材,以起到烘托主題的積極作用。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作文作為語言文字文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載體,對小學生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創作活動。教師采用寬容、欣賞的態度去批改小學生作文,啟發他們在看到自己閃光點的基礎上,去積累寫作的成就感和良好方法。如在六年級上冊的《有你,真好》的習作中,學生習慣性地會模仿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去創作和自己的小伙伴、親戚的故事。尤其是在農民進城、外出務工的大背景下,一些經常在一起的好朋友、親戚等會被分開,讓小學生去寫出他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及其發生的動人故事等,往往會創作出蘊含更多真情實感的美文來,教師據此展開賞析式批注,是作文教學的錦上添花做法。
對于整體比較優秀的作品,教師盡可能地在不同的段落甚至句子中點評出其精彩之處,以及還可能采用的優秀的表達方式等,為學生下次創作提供創意啟發。對于大多數學生的作品,教師要多發現作文的亮點。對于一篇跑題的作文,教師要去點評那些相對較好的句子,以此來樹立學生寫作的成就感,讓其從一無是處的愧疚或自責中走出來,并以此為起點繼續開展提升性寫作。對于一篇寫的思路清晰但出現一些知識性錯誤的作文,教師要從整體上肯定其篇章布局能力,進而從細節完善方面指導學生開展提升寫作能力。對于一篇華而不實的主題散亂的作文,教師首先要積極地肯定其遣詞造句的能力,鼓勵其繼續保持這種運用美詞造美句的習慣,進而指導其如何把好詞用到好處,讓好詞好句以畫龍點睛的方式升華主題。運用賞析式批注,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寫的哪兒好、為什么好,以此來鞏固和強化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掌握的寫作方法少且運用少,是導致小學生難以按要求寫出優秀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運用“批注”指出小學生已用的“方法”,建議其還可以運用其他“方法”,是小學作文批改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如在五年級下冊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習作中,比較適合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法、順序法和插敘法等敘述方法、背景漸入式等寫作技巧。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根據所寫作體裁的不同,為學生指出常用的寫作方法,使其以后準確寫作,減少跑題、偏題與表達方法失范等情況。
相比作文課堂教學上教師對寫作方法的講解,教師利用作文批改的機會,為小學生點明現在寫的作文屬于什么體裁、常用到什么修辭手法、稱謂方法、敘述方法、開頭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等,結合小學生的作品及其寫作的切身感受,能讓其從實踐層面理解得更深刻。以六年級上冊的習作《學寫倡議書》為例,在學生寫作的如“節水倡議書”“光盤倡議書”等習作中,教師可以針對格式不全的習作,運用批注進一步加強格式的教學,包括: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對特點運用不準確的習作,教師可以批注介紹倡議書的特點:廣泛的群眾性、響應者的不確定性、倡議書的公開性,讓學生對倡議書的體裁有著全面、準確的了解。為確保作為批注批改方式的有效性,教師要針對作文出現的典型寫作技巧或方法等,務必畫線后用批注注明到底是什么方法,可以在什么樣的語境運用,以及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替代,及其不同方法運用下的效果比較等,為小學生寫作靈活運用做好方法啟發和積累。
在小學生作文批改時,需要多種“批注”的靈活交疊運用,才能真正發揮“批注”的二次教學和興趣強化功能。
在小學生作文中,用詞不當是最多的現象。為強化小學生對該詞或意向使用詞語的理解,教師往往采用“注釋”的方式,先為小學生解釋其所運用詞語的意思,讓其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該如何使用該詞;進而為小學生推薦或介紹應該使用的詞語并做出意思解釋,以比較兩次運用的不同語言效果,如表達意思的南轅北轍或詞不達意等情況。其他需要注釋的情況有:專業術語、歷史典故、古詩詞名句、歇后語等。教師利用作文批改的機會,可以為小學生開展一次知識拓展的補充性教學。鑒于小學生作文篇幅的有限性,教師要善于用精煉、簡短、易懂的語言,用盡可能少的字數講清楚一個知識點。同時,教師要注意注釋的美觀性,在篇章中要注意位置的均衡性;注意教師個人書寫的認真度,最好用楷書認真書寫,把批注作為一次嚴謹的書法教學,為學生做認真書寫的好榜樣。
小學生處在學習的高效階段和思想的活躍階段,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有“驚人之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對學習、生活、人生、社會的看法。鑒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閱歷淺顯,難免會出現偏激觀點、不當言論甚至錯誤觀點等,教師要科學利用批改批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觀點糾正甚至批評教育,發揮批注的思想教育、觀念優化的積極作用。對于作文中積極的新思想、新見解,教師要利用批注的方式加以強調,或者進一步細化和明確其出處及其意義,以鼓勵小學生積極地學習和運用新思想等。對于小學生在作文中提到的各種疑惑,教師可以用批語的方式為其釋疑解惑,如解釋小學生不解的自然現象、難以理解的生活現象和人際關系等。一般而言,批語的字數相對較多,為保護小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要盡可能用精煉的語言來書寫,或者采取給學生推薦定向學習的書籍或網址等方式,為其指明學習和完善的途徑,以支持學生保持興趣、提升自己。
由于現代小學生學習和應用語言的載體較多,小學生作文中經常出現一些優美語句、典范引文、新穎說法等令人驚艷的地方。為了強化學生繼續學習和運用的習慣,教師運用警語的方式批注,是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和運用動力的良好方式。在批改中運用較多的語言有:“非常好,請繼續保持!”“注意積累!”“這很重要!”等等。在書寫警語的實踐中,對于優美句子教師一般采用下劃線,同時寫警語的方式;對于典范引文,一般采取紅筆圈畫的方式,再在旁邊寫上警語;對于新穎說法等,教師在下劃線或圈畫的基礎上,會寫上“很新穎”等警語。當然,對于文中出現的奇談怪論或者偏激、迷信等說法,教師也要嚴厲警告,如“請端正態度”等,并為學生指出改正或糾正的方法,讓學生能通過教師警語直接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以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思想認知。
小學作文作為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訓練和檢驗方式,能直接體現其學業知識學習情況、知識運用能力發展水平,受到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廣泛重視。教師利用作文批改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和運用能力進行定量、定性、分析的評價,同時,通過批注給學生開展處方性的補充性教學和指導,使其能明確具體存在的問題加以改正,對以后的學習和成長發揮了激勵、引領的功能,值得廣大教師鉆研和創新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