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南京傳媒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00)
體育器材的使用,決定了體育課堂的成效。然而縱觀我國校園體育現狀,各校在配備體育器材設備的過程中,缺少對學校訓練需求的充分考慮,無法結合校園實際需求,配備相符合的體育器材,這大大降低了體育器材裝備的現實使用效益。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和新課改的政策,無風險課堂被引入,并逐漸開始走進校園,無風險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排除了學生的安全風險風險,可以確保孩子絕對安全的教育,也因此不少體育教師總是過分“貫徹理念”,沒有大膽的體育革新精神,甚至總是怕孩子在課堂上使用器材時出現差錯,就漸漸地減少體育器材的使用,體育器材因此也慢慢淡出舞臺。發展到如今,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已基本不使用運動器材,根據走訪結果和課堂觀察,再結合網絡資料查找,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老師上課都是重復簡單的三件套:集合、跑圈、自由活動。或者是一些最基本的體育運動如跳繩、跳遠等,但是這種體育運動不僅課堂的難度降低了,最關鍵的問題是它也會導致了體育運動的可避免成本增加,也因此許多基本體育器材的功能也不能得以實現。例如,跳山羊、跳桿、高單杠、標槍、啞鈴和鉛球等的運動器材設備也都被“束之高閣”,而不能進行真正的使用,導致了體育訓練的成效并沒有特別好,學生的體育能力的提升也受到阻礙。
經過實地調研和網絡資料表明,一方面,老師對一些體育運動器具不懂得怎樣使用、測試、維護、保護和更新,教師未通過上級廠商的技術培訓,使用要求不清楚,缺乏專門的使用方法,尤其對一些大型體育運動器具如排球架、網球臺、乒乓臺等。加之部分教師對體育器材管理的責任心不強,如對于上課前拿出去的體育器材在回收時并沒有做好統計核對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拿出來是多少數量的器材,往往就會有器材被遺漏在操場草叢中,像排球此類軟球體,在外面暴曬雨淋,長此以往就會加劇破損。學生對于器材愛護也有缺失,在體育課堂上經??吹竭@種現象:有出現學生練習后把球當凳子坐的;把球往水洼里扔的;拉拽足球門球網的;把羽毛球當成武器對打的;把器材私藏帶回教室等情況,對體育器材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壞或遺失。由于觀念上的不重視,使得體育器材破損嚴重,在教育和運用上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現階段,由于學校沒有教育財政支出,對體育運動建設進行忽視,導致學生在校園內所利用的很多設備都出現受損情況,或者是嚴重受損,都無法給他們帶來體育幫助。部分學生在平時使用體育器材裝備的活動中,因為器材使用率低,所以不會注意到器材少的狀況。從走訪調查而言,部分班級甚至連籃球、足壇、排球、乒乓球、跳繩、羽毛球等等,甚至這些本來也是學校一線體育教師所使用的體育器材也會存在著欠缺的現象,更不用說像跨欄、跳高桿這種特殊器材。另外,由于部分客觀因素干擾,城區小學沒有大面積的體育場館,鄉村小學也出現體育器材配備數量少和材質不合格的現象。從根本上看,學校由于沒有對體育器材裝備實行管理的能力,降低了體育器材供應效率。
體育教師作為器材一線使用者,課堂掌控者,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位置。經過對我校老師及周邊各校的問卷調查走訪,分析發現該校中不少老師存在職業倦怠感,沒有從實際教育管理工作中意識到體育器材使用與訓練的意義,對場地器材的管理使用沒有合理運用。這使得學生們在需要運用器材的體育課中,沒有由于運用不合理而形成了畏懼心態,由于缺乏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錯誤的使用是體育器材的使用反邊安全隱患和累贅。如,鉛球,使用不當不僅會損傷學生的手腕肌肉,對其他在場同學也是較大的安全隱患。類似的體育器材還有標槍、鐵餅等,這些器材都很有意思,也都需要教師的耐心教學與看護,如若不然,就會降低了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喜愛與期待,更不利于器材使用。如在羽毛球課時,教師應該提前告知學生,關于羽毛球拍的愛護問題,這樣可以減少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的損壞。但是往往一節課下來,羽毛球拍短弦,羽毛球也只剩了一個球,器材大大折損。
把體育器材輔助運用在學校體育教學活動中,經過對各種器材的熟練運用,就能夠使學生的多種人體運動機能都受到了有效訓練,使學生的手和足、頭腦和全身的協調能力提高,同時通過體育鍛煉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
在體育鍛煉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具有一種愉快、健康、陽光的情緒。經過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不僅心理輕松,同時在面臨生存挫折時,還可以具有一種開朗的處世心態。中小學生正處在青少年,也是人體生長與發育的黃金期。合理利用體育器材,可以促使學生骨骼正常生長,使之體格更加健壯,對其心靈成長也好處很多。訓練器材的正確運用,對當前學習環境的緊張狀態具有緩和效果,而正確的體育鍛煉則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對大腦皮層所產生的刺激可促使智力發育,使學生們的思想活動更為活潑,從而抗壓能力更強,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校園使用訓練器材開展訓練,由老師對學生做出專門、有針對性的引導,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成效。但盲目地應用訓練器材,可能會對關節軟骨產生損害,也極易引起受傷。在校園開展運動,能夠通過與學校的互相學習、互相引導和促進,從而構成學生喜愛體育運動的良好氛圍,激勵了學生體育運動的熱情。通過體育器材的正確運用,學生能夠增進與學校的交流和了解,從而學會與人交往,與人交往、與人溝通,對日后進入社會打好了基礎。
運動可以避免年輕人由于營養過剩而導致的體重問題,依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等相關項目公布的信息可以了解,6-17 周歲的年輕人過重率為9.6%,兒童體重率則為6.4%。而肥胖癥是導致許多病癥的原因,肥胖癥會讓人沒有自信,產生自卑心理。利用鍛煉器材開展運動,可以實現1+1 >2 的運動目標,同時還有利于塑造兒童健康的身材,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在學校體育器材的運用活動中,學校學生利用了“走、跑、跳、踢、投”等方式,不但培養了孩子的“反應速度、協調性、均衡、反應、耐心、想象”的基本技能。它使原有的運動課程顯得更加具有創造性與生命力,以體育器材作為知識技能訓練的主要媒介,達到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技能的有效結合,可以有效的突破課程的重點;使課堂的表現形式更加科學化、創新化、實用性,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難題,達到了課堂和體育器材的全面結合。
在中國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中,由于課外活動形式單調,學生可參加的課外活動內容較少,往往都是跑步、跳繩等,教學活力也欠缺,學生積極性也不高。由于體育器材的普遍應用,能夠把小學生的體育潛能激發起來,讓中小學生們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他們體內蘊藏的強大力量。尤其使體育課堂教學既能夠給校園中帶來生命力,也能夠培育學校的集體榮譽感,進而通過體育課堂,讓校園中產生了良好的學風校貌,為該校創建國際名牌校園提供了強力保證,從而達到了學校教與學的雙向提升。
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對體育課的錯誤認識,導致家長學生甚至老師都忽略了體育課及體育器材使用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徹底改變人們關于體育運動的錯誤認識。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必須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運動課程的意義,讓學生意識到合理利用器材的意義。此外,體育器材建設中不僅需要利用一些價格較昂貴的規定型教育器具,教師們還可以根據專業知識,合理開發創新,充分運用該?,F有的各類教育資源來合理地利用學校體育器材建設,以發揮“一物多用”的作用。但同時也應該在體育器材不足的基礎上,根據學校體育課程的實際要求來適當利用學校學生中常用的廢舊材料、用具、設備等,來自己設計制造一些較簡易的體育器材,以充實學校體育課程的各種設施。比如,可以發動學生利用廢棄紙張,制作接力棒等,不光節約資源,更是加大了學生參與度,提升學生興趣。
根據上文所述,教學經費不足是使體育器材設備配置發生不足的一個主要原因,從而必須增加教學資金投入來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學校必須充分取得地方政府方面的財力和政策支持,以便于充分發揮學校已有的教學資源,通過挖掘自己的環境資源優勢來研制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而不是通過耗費巨大的教育經費來購置一些較現代化的體育器材設備,以減輕體育器材設備不足而造成的教育壓力。
在體育器材裝備數量和品質符合教育要求的基礎上,體育教師和器材保管室老師也必須做好體育器材裝備的管理工作,具體的管理工作內容大致分為這樣一些內容:專人管理、完善制度、分級儲存、科學保管、用完即清點數目以及經常保養與更新等。此外,在體育器材裝備配備的使用中,必須本著節儉、精簡的原則,堅決防止浪費和一切不合理的情況,同時也要求學校的教職工和小學生都必須搞好體育器材裝備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1)建立專門的體育器材管理機制。
按照規章制度中的規定,各司其職,讓政務管理人員有章依據、有法依據。《學校體育器材損壞賠償制度》對學生有一個警示作用,減少惡意損壞器材的意識,加強學生對體育器材的愛護意識。比如,惡意踩踏乒乓球,按照1 個賠款5 元等。針對管理人員,學??梢灾贫ā扼w育器材管理安全工作條例》對于器材管理教師有一定的工作要求,嚴格按照要求管理器材,減少學校財產的損失,方便責任到個人。
(2)管理人員培訓。
管理人員學校對于體育器材的管理工作設置了專門職責,并制定了崗位管理制度與考核辦法,以充分調動學校老師們管理與工作體育器材的積極性。管理人員需根據制度定期清點器材、核對數量,如若發現缺失就必須要找出原因,查到個人,做好登記工作。
(3)科學擺放。
根據體育器材的使用率可以決定所放的位置,一般把常用的放在門口易拿到的地方,不常用的則可以往里邊放。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器材管理的效率,還可以了解體育器材的使用情況。根據體育器材的材質分類擺放,常見的體育器材分為木質、鐵質、皮膠質、纖維等?;舅衅鞑牡拇娣哦夹枰粋€干燥通風的環境,避免受潮引起器材的生銹、發霉、腐爛等情況,減少器材的不必要損壞。不同的材質對于存放也有特殊的要求,如皮膠質類的足球、籃球和排球要避免長期陽光直曬導致的皮質老化開裂;纖維類易受潮易燃,要定期的晾曬,墊子類的不能直接放在地上,最好下面有隔空的木箱,防止受潮;對于容易滋細菌的,要經常消毒;鐵質類的要定期檢查螺絲是否松動,是否需要刷漆等。根據體育器材是否還能正常使用,把還可以正常使用的放一起,報廢的器材放一起,并進行相關處理。這樣既可以了解器材的缺失情況,也可以合理的安排器材室的空間。對于不屬于體育器材室的物品堅決不放進器材室,以免空間被占用。體育器材在體育器材室要有固定的位置,最好是貼有標簽,方便老師和學生取放。而且要定期對體育器材室進行打掃,清理灰塵和雜物。
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當嚴格以教學實際為依據選用器材,確保體育器材能夠發揮最大作用,為學生提供鍛煉條件。首先,教師應當依據教學設計選用器材,教學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最終成果。在針對課堂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體育器材的特點選擇體育器材的來源、作用和使用方法等。此外,教師還應當以學生的實際體質和基礎為出發點選用體育器材。由于學生的個體性與獨特性,其體育學習基礎與能力不盡相同,對于體育器材的使用習慣與水平也不相同。教師應嚴格按照他們的不同情況和各種身體素質選用適宜他們的運動器材,在確保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最大程度的充分發揮體育器材的功能,提高運動課程的順利進行。比如,小學體育教師在教授學生身前的滾翻時,可以給動作較為熟練的學生選用型號較小的墊子,有利于對學生前滾翻質量的檢測。對于動作并不熟練的學生可以選用大號墊子,保證其安全性。這樣選取器材,能夠發揮器材作用,避免種類單一,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實際需要購買選用體育器材可根據學校的場地和器材的配置情況,選取能夠有效利用的體育器材。體育學科由于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和體質教育性,會在無形當中影響學校的場地布置,造成競技化和成人化的問題出現,而對于學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不作考慮。過于成人化的器材和場地布置會給小學生造成鍛煉困難,也會浪費體育器材與資源。例如,在小學的場地布置中往往會選用成人籃球架,不利于小學生練習投籃,因而教師應當根據學校實際提出建議,正確選取器材,發揮其作用。此外,教師還應當根據學校的經濟狀況與能力選用器材,發揮器材的作用。教師根據學校實際配備的器材進行體育教學,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多樣化,還能夠使現有的體育器材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符合學校的實際狀況,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學校的現有器材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使用條件,在進行排球教學時可以安排兩個學生使用同一個排球進行鍛煉。這樣不僅能夠使學校配備的排球得到使用,還能夠保證學生都進行鍛煉。如果學校的排球數量配備不足,則可以適當增加排球的使用人數,充分發揮排球器材的作用。
在充分利用為學生設置的體育運動器之余,老師們也能夠發現體育器材的其他使用功能,實現對體育器材的合理使用與科學活用,并利用體育器材的多種潛在作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例如,使用學校專門設置的體操墊開展疊墊子和推墊子的訓練,并且通過與墊子的巧妙配合,突破了體育器材的單一性質和固有結構功能,運用啟發性和開創性的思維擴大體育器材的適用范圍,充分發揮體育器材的作用。另外,老師應該引導他們使用簡單的工具或是自己動手制造的器材開展運動,根據教學實際和學校狀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和創造體育器材。老師可以通過學校提供的設備上課,綜合利用學校的器材,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動手能力。綜合性體育器材的利用,不僅能夠使原有器材得到充分利用,還能夠使自制器材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實現體育器材的有效利用。
綜上所述,在當前校園體育運動器材的使用狀況下,各校應著力克服傳統體育器材設備供應中的“缺席”和“錯位”等問題,仔細深入研究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為學校體育器材設備的使用與管理,制定科學、有效合理的規劃實施方案,并且嚴格控制體育器材設備的“服役期”,確保不會出現長期落灰的情況。體育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礎,是學生運動不可獲取的主要工具,體育器材需得到科學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要最大限度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滿足師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使用,有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