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小雙
黨的二十大黨章修正案在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基礎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定位進行了完善。黨的二十大黨章修正案指出:“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1]。黨的二十大黨章修正案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定位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精華,深入學習領會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規律和歷史經驗,充分融合和緊緊圍繞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任務新形勢新要求,深入研究并正確判斷了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進步諸多方面的重要論述、理論創新與實踐問題,不斷堅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等核心價值理念,提出一系列原創性深刻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黨章修正案用簡練的話語對這一重要歷程進行了概括,進一步為我們黨在實踐和理論創新方面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也同時探析出我們黨在新時代推動理論創新的成熟經驗和寶貴教訓。
重大時代課題就是指集中反映時代要求、彰顯時代重要任務的重大問題。科學把握重大時代課題,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前途、人民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2]。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基礎上,把“一個時代課題”拓展為“三大時代課題”,把“八個明確”拓展為“十個明確”。這“三大時代課題”“十個明確”,是這一思想的核心要義。新時代對新的理論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黨對新時代所面對的問題做出全面而正確的解答。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堅持的原則立場、明確的價值觀念和具體的行動方式,對于解決社會矛盾、領導人民實現新時代總任務總目標具有全局性科學指導。黨的二十大黨章修正案用“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時代課題”的闡述,既呈現了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黨推動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的最新成果,也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和實質提供了“金鑰匙”。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這一判斷表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繼承性。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不斷發展的科學學說,它是一種繼承性和發展性的實現路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承與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和真品質的延續,順著馬克思主義所探索的內涵、路徑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線索前進,也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它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的整個動態過程中逐步構成的,同時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與其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一以貫之,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狀態以及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做出決定性判斷。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判斷詮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
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世界、人類社會認識包含在現代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真理性。“科學性”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在揭示自然、社會發展規律方面的超凡見識,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與深刻的理論見解以及敏銳的理論洞察力。這一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是在中國國情與時代條件背景下,由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它立足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突出反映并揭示了中國的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以及黨的建設規律,并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與實際發展道路和戰略,是科學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兩大判斷高度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性。
新時代孕育并催生出新思想,具有時代特征的生成背景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屬性。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這一思想的豐碩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種厚重繼承和發揚,始終堅持與時俱進,貫穿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勇于創新精神的科學系統的理論構建,譜寫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篇章。只有把這一思想和重大部署踐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整個進程中去,我們的發展之路才會更加寬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實踐中必將展現出更加強大、更加具有信服力的真理力量。
“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這一判斷系統地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性。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3]。人民的意志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如果沒有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的支持,我們黨就會失去執政的根本基礎。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民情懷和深厚的人民基礎,人民的立場是其最鮮明、最生動、最深刻的邏輯基礎。人民立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價值取向,它不僅決定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解答,更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黨派的實質區別的最本質特征。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是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始至終是黨的根本宗旨,黨必須做到毫不動搖的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群眾滿意作為考量黨的各項工作的價值尺度。
“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這一判斷詮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性和開放性。
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角度上看,它便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政黨的性質,決定了其要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將其付諸實踐,并為此而努力。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一直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革命時代,廣大中國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在建設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并帶領人民頂住了困難,堅持發展;在改革開放時代,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一意謀發展。
讓人民生活得更好,一直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思想對我們黨的建設與發展有了新的認識,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使中國在二十一世紀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和無限活力,是對新時代歷史課題的一個綜合和系統的解答,更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