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2020年9月,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考察,鼓勵湖南建設“三高四新”使命,抓好五項重點任務。2020年12月,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旗幟鮮明地提出著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把它作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總牽引。戰略決定方向,目標引領未來。“三高四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繪制的宏偉藍圖,是湖南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內地改革開放高地,積極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尋找新思路,為推動中部地區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新貢獻,著力譜寫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新篇章,進而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篇章。
近年來,湖南省民營經濟得到了大力支持,成為湖南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民營經濟量穩步上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優化經營環境、推進一系列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三高四新”戰略為湖南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使民營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022年上半年湖南省經濟數據顯示,全省民間投資增長11.2%,比全部投資高出2.5個百分點,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37.4%,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81.3%,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拉動湖南省外貿增長的效果明顯……一組組喜人數據,彰顯了湖南省民營經濟的強勁活力。
良好成績的背后是湖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實際實效。
目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湖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1年底,湖南共有市場主體491.56萬戶,新登記的市場主體增加22.7%。其中,民營企業106家,86萬戶,個體工商戶384.7萬戶。
截至2021年6月底,民營經濟對全省經濟的貢獻達到了“76999”的新高,即GDP的70%以上、稅收的60%以上、城鎮勞動力就業的9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90%以上、新建企業的90%以上。
三一重工集團扎根湖南28年,憑借行業領先的研發創新能力、高端卓越的智能制造、無以復加的營銷模式、卓越的企業文化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建筑機械制造企業,2021年實現總營收1068.73億元人民幣;奧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PCB板OEM工廠起步,轉型升級產能顯著提升,2021年營收增速超52%,躋身全球PCB百強企業,上榜湖南省第二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華為新金寶高端制造基地落戶岳陽,近千家相關企業紛紛趕來;山河智能旋挖機和挖掘機的高性能液壓元件已部分實現量化生產和應用,銷售額突破100億元,更是創下新高;山河工業城推出智能化生產業態;三安半導體產業園建成國內首條、全球第三條碳化硅全產業鏈生產線?!盾饺厝瞬判袆佑媱潯贰妒笾С帧贰妒蠓琶狻返恼邨l條為干貨,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474個,引進各類人才60多萬人?!邦^羊計劃”“火炬計劃”層出不窮,豐厚的政策紅包讓“鯤鵬”展翅高飛,華為、京東、百度等近百家行業龍頭企業紛紛駐湘。政策利好推動了三湘大地的投資猛增。2020央投項目啟動率超過96%,帶動民間投資超過6000億元。2021年上半年集中開工的4511個重大項目,民間投資占60%以上。
民營企業經濟領域不斷拓寬,截至目前,全省民營經濟業務已經擴大到除了國家壟斷行業的領域以外的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第二、第三產業中,高新技術、科學研究、電子信息、醫藥、新材料等諸多領域民營企業皆有涉及,并且逐步發展壯大,如藍思科技、科倫制藥、大漢控股等民營企業在國外國內均處于領先地位。
第一,省內一部分發展較好、資本充足強大的民營企業正在加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正逐步向第二、第三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轉移,逐步由傳統重化工向高端制造,初級產品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演變,科技服務型及外向型企業逐步增多,集團管理模式的企業逐漸增多;第二,初步具有湖南優勢和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通過結構優化調整逐步形成。例如,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和航空航天三大主導產業;煙草、鋼鐵、機電制造,高新技術產業,生物醫學等優勢產業;以食品、醫藥、礦山、建材、濃縮特產為主的加工業等。優化民營經濟產業結構、提高運行質量對 湖南工業化、城鎮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湖南省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工業生產特別是先進制造業承擔責任,2021年湖南省工業增加值增長8.3%,占區域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其中,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長8.6%,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70.6%。
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降低稅負、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增強民營經濟核心競爭力、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障政策到位7個方面,細化25條干貨十足的政策措施,并逐條明確牽頭負責單位,推進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出臺支持民企發展硬核“政策包”——“六個一”工作方案(“一榜一獎一中心,一冊一辦一平臺”),具體包括設立三湘民營企業百強榜,評選新湖南建設獎,建立完善民營企業服務中心,編制民營企業政策支持手冊,建立湖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聯席會議辦公室,用好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六個方案。
湖南省民營經濟仍然呈現加快發展的趨勢,但全省民營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湖南省民營經濟發展速度、發展質量、企業主體數量與發達省份差距較為明顯,2019年湖南省民營經濟主體數量在全國省份中排名相對居中,民營經濟主體數量只占山東省41.4%、江蘇省41.5%、浙江省59.3%。
湖南省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偏小。湖南省工商聯公布的“2020湖南民營企業100強”排行榜顯示,湖南省100強民營企業的進入門檻僅為13.4億元,與許多較發達省份相差甚大。此外,2020年湖南省僅有6家民營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不到浙江、江蘇的10%,居全國第17位。
調查結果顯示,湖南省民營企業中,大多為中小規模企業,極少企業 對公司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占比不到民營企業總數的0.05%,大部分民營企業缺少研發機構或專職的科研人員。
湖南省大部分民營企業還存在進入門檻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之中。從2020年湖南省工商聯發布的湖南省民營企業100強來看,商務服務、批發零售業、房地產建筑業、郵政快遞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占比較大,從事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只有19家,屬于比重較小的一部分。
大部分規模偏小的民營企業管理者素質偏低,缺少長遠發展的眼光,不愿在資金和技術方面有過多的投資,企業規模小導致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多為家族式經營方式,缺乏誠信,賬目不實,管理體系不完善,損害員工的合法權益,克扣員工的福利待遇,經常出現未按有關規定全額繳納各種類保險金的情況。
目前,湖南省民營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只能依靠自籌資金來獲取企業發展的原始資金,融資困難仍然很大程度地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發展。研究表明,湖南省民營企業目前仍存在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難,融資貴等各方面問題,第一,民營中小企業最需要信貸支持,卻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全省中小民營企業銀行貸款的滿足率只有20%左右;第二,擔保機構注冊資金要求金額巨大,而且要求繳納實際資本金,條件苛刻,湖南省目前只有兩家擔保機構滿足要求,所以擔保體系不健全加大了融資難度;第三,民營企業自身發展欠缺。湖南省大部分民營企業為中小規模,沒有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創辦時間較短,企業信用度不足,沒有能力滿足企業融資的一些基本要求;第四,融資渠道單一,融資力度欠缺,民間融資較少,尋找難度大,吸收外來投資力度不夠大。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對各種高級經理管理人才、高科技專業人才、高級技術人員需求增大,沒有確立真正高效的人才管理體系、人才引進、人才培養機制、人才的待遇與貢獻的良性循環關系仍有待改善。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遠不能適應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人才供給不足、民營經濟人才短缺、企業間進行人才爭奪、人才流動性較強等。
2022年以來,湖南省民營經濟的整體發展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湖南省民營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地區之間、各市州之間發展不平衡、差異較大,具體表現為東強西弱,從“湖南百強民營企業”的市州分布來看,仍然分布不均衡,長株潭地區占比較大。以2020年為例,長株潭地區入選企業63家,大湘南地區入選企業12家,洞庭湖地區入選企業13家,大湘西地區入選企業11家。從市州分布來看,長沙市入選企業最多,株洲市、郴州市入選企業數并列第二,其次依次是湘潭市、邵陽市、衡陽市、常德市、岳陽市、益陽市、懷化市、婁底市、張家界、湘西,永州并未有企業。
湖南省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強調,民營企業的發展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推進實施“三高四新”戰略,落實“穩進高新”的工作方針到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推進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科技創新高地” “改革開放高地”,促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推動國際化進程。
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大的高端高質量現代產業作支撐。要積極鼓勵民營企業投入國家重大戰略建設中去,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擴張升級產業產品價值鏈。
良好的商業環境更能激發市場活力,一是優化政務服務環境;二是優化社會服務環境;三是優化法治服務環境;四是加強政策落實。
提升民營企業自身實力,完善相關政府政策法規,改善融資環境,拓寬和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渠道。
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要精準把握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時刻,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投入技術創新力度,促進技術創新,積極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優化調整民營經濟的產業結構,增強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產品競爭力。一是建立健全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支持系統;二是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機制;三是持民營企業技術創新,促進民營企業向知識、資本密集型企業轉變升級,拓寬產業范圍,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具有湖南新特點新優勢的產業結構。
隨著“三高四新”戰略的實施與深入推廣,有利于集聚和擴大湖南的新優勢,激發更多的發展活力和動能。在扶持湖南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構建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等方面,民營企業將作出更大貢獻,借助湖南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增強民營企業發展的新優勢。積極在推進湖南在中部地區崛起、建設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等方面有新作為,充分利用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合作渠道,緊緊抓住中部地區資源和市場機遇,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實現新的跨越。積極融入湖南的高質量發展機遇,打造新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產業,堅持自主創新與合作創新,充分發揮湖南創新資源新優勢,實現更高質量、更有競爭力的發展,從而推動中小民營企業往中高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