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麗
(金華開放大學(浙江商貿學校) 浙江金華 321000)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針對對外貿易活動投入大量建設資源,在資源投入與政策支持的雙重作用下,國內對外貿易活動得到較好發展。從以往的對外貿易體系中可以發現,國內早期的對外貿易活動主要以低廉的人工成本作為發展優勢,相較于其他國家,國內的人工成本優勢在早期對外貿易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早期國內對外貿易中的出口業務領先于多國。現階段,因受經濟危機、其他國家經濟問題與貿易保護等問題的影響,國內貿易的影響因素增多。對此,在當前的經濟形勢與國家發展局勢中,國內對外貿易應立足于自身條件與需求,探尋符合國內自身經濟體系的發展道路。
首先,對外貿易的總額回落過程過快是當前國內對外貿易存在的顯著問題之一。從當時的經濟環境來看,國內能夠在對外貿易中取得該種成績屬實不易,在后續幾年的發展中,國內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國內在數十年的進出口貿易中取得了較大進步,帶動了較多行業的發展。然而,在2010年的經濟危機之后,國內的對外貿易經濟受到較大程度影響[1]。
其次,對外貿易總額的發展存在多種問題。國內在2002年伊始,對外貿易總額就呈現出穩定攀升的態勢,但進入2005年后,對外貿易總額回落。在近幾年的國內對外貿易經濟發展中,對外貿易總額整體上表現出較好的增長趨勢。雖然對外貿易總額呈現出穩步攀升趨勢,但其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國內總貿易金額較低,受益人群體龐大,對外貿易投資降低,并且伴隨著消耗大和投資額度大等問題。受到多種問題的影響,如債券危機和貿易壁壘等因素影響,國內在國際市場上的貿易活動存在變動性較大的情況,影響自身的競爭優勢。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國內在對外貿易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適當調整對外貿易策略,在維持穩定的對外貿易局面基礎上,為國內的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提供良好基礎[2]。
最后,特保措施隱患和技術壁壘是影響國內對外貿易發展的兩項重要因素。國內對外貿易中的特保措施主要指特定產品的特殊保護機制和過渡性保障機制。我國在加入WTO時表明:若產品屬于我國,產品進入WTO成員方后,數量和條件導致市場出現混亂或者貿易誤差,則WTO成員方可與我國進行商議,共同制定產品貿易的保障措施和解決辦法。這一條款通常持續12年以上,體現出非歧視、公平競爭、自由貿易的三項原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在特保措施下的多種經濟措施容易被限制,這一措施所針對的主體主要為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特保措施中的概念與定義等存在模糊性,多數對外貿易問題沒有進行明確劃分,容易導致對外貿易產生歧義,進而影響國內不同企業的對外貿易業務。針對該種情況,國內的對外貿易業務也應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中做好充分準備,在做好政策保障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外貿易穩定性[3]。
在技術壁壘上,該概念主要指:國家出于保障人類健康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保護與產品質量等目的,采取的一種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保障措施。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背景下,自由貿易逐漸成為當前的時代發展主題。舊有的關稅壁壘及非關稅壁壘的出現,使得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通過技術壁壘的方式共同阻礙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技術壁壘這一行為本身具有合法性與合理性。從有利的角度看,技術壁壘有助于國家保護人類健康安全與國家安全等,如危險物品就被禁止進入我國境內,并且隨著多種安全標準的制定,還可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
此外,技術壁壘本身還具有靈活性和隱蔽性等特點,這兩個特點較常被某些國家在對外貿易中利用,通過這兩個特點進行自主解釋和概念強加,達到打擊進口產品、刁難其他國家的目的。技術壁壘在對外貿易中逐漸代替反傾銷手段,成為某些國家打擊其他國家對外貿易經濟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主動權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對國內的對外貿易經濟存在較大影響。國內對外貿易經濟受到反傾銷政策的影響,一般出口額所受到的影響較小,但在技術性貿易手段的限制下,出口額受到的影響較大。據統計,國內超過數十家出口企業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導致每年凈損失400億美元以上。比如,食品中的農藥殘留含量、陶瓷類產品的含鉛量及包裝物回收等,不同國家關于進口產品的使用標準具有嚴格的使用標準,這也屬于一種技術壁壘形式。在多項技術指標的制定下,我國在對外貿易經濟中容易受到嚴格的技術指標制約,若想達到出口貿易的技術標準,則需要加大生產成本投入,這也導致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受到影響。根據該種情況,我國在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重視科學技術的創新,在形成技術優勢的基礎上,使出口產品可以打破技術壁壘,并在形成技術優勢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生產成本結構,從而提高價格上的優勢[5]。
此外,反傾銷與國內經濟地位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國內的對外貿易發展。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對外貿易中受到的影響相較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更加嚴重。在WTO協定書中,國內需要應對非市場經濟的歧視待遇,如反傾銷國家與地區都能依據協定書打擊我國的出口產品或業務。而國內對外貿易企業在多個國家的貿易中并不能享受優惠待遇與補貼措施,經濟效益難以實現最大化,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也會受到一定打擊。
在多重貿易壁壘的設立背景下,我國的對外貿易經濟需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技術貿易、特保貿易與反傾銷貿易等外貿壁壘較為常見,屬于我國對外貿易中需要重點應對的挑戰項目。在應對策略上,我國的對外貿易工作應提高警惕,針對重重貿易壁壘的特性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為國內的對外貿易經濟打通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至今,國內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劃上制定了以質量取勝與多元化的發展策略,主張科技興貿、科技興國的發展理念,在較大程度上促進了對外貿易業務的發展。進入20世紀以后,國內在對外貿易產業上的發展得到進一步提高,對外輸出的產品類型也得到拓展,如裝飾材料、五金材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和智能芯片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深入,我國在加入WTO之后,應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從發展貿易轉為貿易強國。當今的國際市場中,“中國制造”的影響力逐漸加大,并且隨著國家整體實力的增強,國內在對外貿易中的話語權也逐漸增強,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應積極調整對外貿易中的發展戰略,確保對外貿易措施能夠在符合國際經濟環境的基礎上,形成中國特色競爭力。
首先,針對當前對外貿易的市場環境與政策環境,我國應在市場環境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和投資條件,提升出口的增長速率。其次,可通過給予其他國家廠商商業條件、商業契機與商業機會的方式,達成共同合作、共同發展的貿易目標。最后,我國對外貿易工作還應拓展發展場所,通過資源開發,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貿易地位與經濟地位。
技術壁壘作為其他國家爭取貿易優勢的主要手段之一,國內的對外貿易經濟應針對不同國家的技術壁壘制定科學、合法、合理的應對策略,以此達到扭轉貿易誤差的目的,進一步提高對外經濟貿易水平。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產業面臨的技術壁壘較多,不同國家所制定的技術指標、特保措施和反傾銷策略等在內容上具有較大差異。面對多樣化、多內容指標的技術壁壘,我國對外貿易產業應在當前的經濟環境與政策環境中,進一步提高響應速度與應對水平,為對外貿易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首先,國內可加強預警系統的前置化調整,以此應對對外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從近幾年國內對外貿易的發展概況來看,隨著貿易效率的提高與業務頻繁交互,國外在技術壁壘的架設上逐步增強,特保措施與反傾銷措施等也在內容上進行了相應調整。在國外技術壁壘變動、強化的背景下,國內對外貿貿易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基于該種貿易環境,國內在對外貿易的經濟發展目標上,應加強重點地區和國家的追蹤工作,確保貿易信息的時效性,為國內的對外貿易經濟提供精確、及時、全面的國外貿易壁壘信息。該環節的信息保障機制可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經濟獲取充分的調整時間,由此形成貿易經濟的信息優勢。政府部門也應及時將國外的技術壁壘信息進行周期性發布,確保我國進出口企業及時獲取壁壘預警信息;其次,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業務還應制定長效預警保護機制,為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企業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例如,歐盟CR標準的提出歷經多個年度,我國對外貿易在長效預警機制的信息保障下,可以在早期的對外貿易中獲取其他國家技術壁壘的調整方向,進而在后續的應對措施制定上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長效預警機制,可以較大程度上轉變我國在對外貿易中的被動地位,伴隨國外技術壁壘、特保措施與反傾銷手段的調整,我國的對外貿易工作也應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優化創新預警機制,通過積極的應對策略,為對外貿易工作提供長效、穩定、科學的信息預警保障。
此外,我國對外貿易經濟還應加強經營的自律性與規范性。從國內整體經濟發展趨勢看,外貿經營權下放必然成為趨勢。面對未來我國市場環境的變化,市場秩序的維護和管理影響到我國整體對外貿易的發展,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對外貿易的自律性和規范性。國外特保措施和反傾銷措施的出臺,主要因為產品競爭上存在劣勢,國外產品通常在人工成本上占比較大,而我國在早期的對外貿易發展中,通過人工成本的優勢拓展了大部分國外市場。隨著國外本土企業保護措施、特保措施與技術壁壘的標準加強,我國在對外貿易的發展中也應對出口商務的職能進行協調,提高企業與行業的自律度。我國對外貿易業務的發展保障,還應對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的最低限價進行商議,確保對外貿易中的產品價格具有規范標準。該環節的商議工作可通過社會渠道進行信息公布,使不同的出口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情況進行出口價格的制定。還應建立進口與價格監督系統,用以排查對外貿易中存在的信息風險,最終提升對外貿易的自主保護水平。同時,應對出口地區、出口國家的產品價格信息與市場、政策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對敏感產品的價格制定采用預核簽章和海關審價等方式,避免出現低價傾銷的情況。若發現對外貿易企業存在競價銷售影響市場平衡的情況,則需要及時進行制止,同時采取制度懲罰的方式進一步維護出口貿易的秩序。
受國外貿易摩擦、特保機制與技術壁壘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工作應加強政府、企業、行業協會與其他社會中介機構的整合,通過打造一體化運作機制,為對外貿易工作提供多方位保障。面對多重貿易壁壘,企業應靈活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并適應當前的外貿壁壘環境。此外,企業也應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加強消費者保護、環境保護與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轉變在對外貿易中的被動地位。
行業協會方面,還應發揮橋梁作用,政府的預警機制并非全天候參與對外貿易活動,因此需要將行業協會放到重要的運作地位。不同行業的協會之間,應及時整合本行業對外貿易的最新動態信息,并快速下發到本行業,通過打造高效信息運營的方式,確保本行業在對外貿易中能夠獲得信息上的優勢。
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組織和協調作用,通過多部門整合共同發揮預警機制,并在微觀職能上適當給予行業協會,在聯合行業協會這一民間組織的基礎上打造一體化對外貿易保障體制。
其他社會中介機構方面,如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律師事務所與行業內專家等,可以通過發揮人才優勢與技術優勢,為當前的對外貿易工作提供額外保障力量。
綜上所述,對外貿易經濟在我國對外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當前的世界經濟格局下,還需根據國內目前的對外貿易發展情況及國外市場環境的政策環境情況做好多方面的應對工作。在當前對外貿易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針對對外貿易所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充分發揮我國的資源優勢、經濟優勢與產品結構優勢等,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