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洲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貴州貴陽 550025)
據調查,截至2015年,我國地方在中央政府相關政策的引領下,獲取了債券發行權,并且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地方融資工作中。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因為受到中央政府監管諸多因素的控制,在融資市場當中的地方融資難以獲得社會資本的支持,若在獲取信貸資源的過程中,地方資源因過多的行政干預,就會造成較大的金融風險。此外,因為大部分地方融資當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如何有效突破融資難的困境、促進地方融資改革成為當前地方融資的重中之重。數字金融對地方融資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并且成為地方融資優化的主要措施,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地方融資風險、提升地方融資水平,本文將針對數字金融對地方融資的作用相關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所謂的數字金融,就是金融服務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在互聯網與信息化時代的當下,金融服務涵蓋的內容相對較多,數字金融涵蓋了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及網上貸款、網上保險、網上基金諸多服務類型。隨著互聯網及信息化技術在社會當中的普及,數字金融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且在金融產品信息化與網絡化持續深入的當下,數字金融的出現大幅提高了現金流在金融產業中的流轉效率。數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統金融服務的優化升級。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位居世界第二,規模為5.4萬億美元,在數字經濟發展大背景下,為數字金融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數字金融相對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來說,具備動態化、實時化、多元化,可以借助互聯網及信息化平臺滿足廣大群眾的多種金融服務需求,未來市場空間和潛 力巨大。積極開展數字金融發展,不僅可以創新并優化傳統金融服務功能,還可以促進民間融資的規范化,充分展現民間資本的價值,促進經濟市場穩定流通,真正展現互聯網經濟的價值。此外,數字金融發展還能減少金融活動成本,在提高金融資金配置的基礎上,結合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務。
數字金融最為主要的服務類型是線上移動支付,廣大消費者可以借助手機移動終端實現資金活動,依靠數據完成指令及貨幣轉移諸多資金服務。數字支付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電子商務模式,實時動態到賬解決了傳統現金支付、銀行轉賬等模式的不便。此外,線上支付還涵蓋了人們住宿、出行、教育、醫療諸多方面的內容,真正為廣大群眾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線上支付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若隨意連接未知網絡、隨意點擊不明鏈接、密碼不妥善保存、收款人身份確認不仔細等都會直接影響線上支付的安全性,給用戶的財產安全帶來不良影響。
網絡借貸是個體與個體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渠道搭建的金融借貸服務平臺,網絡借貸一般屬于民間借貸范圍中的內容。網絡借貸相比傳統金融借貸方式來說,借貸門檻相對較低,并且可以實現隨時隨地放款,對借貸人的信用度、資產背景情況調查相對寬松,所以相比傳統借貸方式和借貸流程更加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網絡借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非法集資風險,還必須注重網絡借貸的安全性、收益率、流動性,切實保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股權眾籌融資也是數字金融的主要類型,股權眾籌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通過正規的中介機構開展。針對小的股權融資來說,融資方一般都是比較小的企業,在融資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投資人一般具備充分的知情權,并要明確資金的使用情況、經營模式及財務等諸多方面的信息,不應出現誤導、欺詐等不法行為。
數字基金信托是在數字金融體系下衍生出來的一種金融服務模式。數字基金通俗來說,便是通過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渠道,與金融機構合作銷售的基金與理財產品。在進行數字基金服務時,必須嚴格堅守風險披露職責,不得違背承諾,杜絕出現基金產品收益混亂的相關問題。針對數字信托來說,便是對用戶信息開展全面分析,明確客戶的風險承擔能力,并為客戶提供數字金融服務。國務院曾多次出臺相關政策,目的便是支持發展消費信貸業務。商業銀行信用卡消費信貸業務與數字金融相融合,部分電商平臺便可結合自身業務能力、消費水平進行信貸產品創新。
數字金融時代的到來,雖然能夠推動地方融資模式創新,但展現了傳統地方融資呈現的多樣化弊端。結合當前地方融資實際情況來看,數字金融促使地方融資三個層面的弊端凸顯,并給地方融資帶來不良影響。
其一,地方融資工作不規范。我國當前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進行規定,地方融資過程中,不能以任何名義向銀行進行借貸行為,更不能為建設性資本投入發債融資。此外,地方融資不可以為所屬的金融投資公司提供借款服務。在此種規定的約束下,對地方融資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地方融資工作開展時,為了滿足融資標準要求,借助各種手段及不正規的方式達到融資標準,在增加融資風險的基礎上,損害了政府形象,致使政府部門公信力較低。
其二,地方政府財政資金風險顯著。在數字金融的引領下,地方政府部門紛紛開展了數字化平臺建設,但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障礙。一些地方融資效率相對較低,因為相比市場中其他主 體融資來說,地方融資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大部分融資資金都用于社會公益事業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當中,這種具備公益性意義的投入回報收益相對較少,即使產生了一部分利益,數目也相對較少,很難滿足政府部門下一次的融資活動。此外,政府部門缺乏相應的還款機制,并未完善相關的負債經營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風險。一些政府部門為了有效推動地區經濟穩定建設,在短時間內構建了相應的融資平臺,政府部門的資金周轉規模相對較大,導致短時間內很難獲得項目收益,也增加了財政危機。
其三,數字金融風險增加。從客觀角度來看,數字金融服務活動開展自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因為數字金融在操作的各個環節中都潛在諸多風險,其中流動性風險、操作性風險、信用風險都是地方融資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因為數字金融自身就具備流動性風險,所謂的流動性風險便是指由于從業機構資金應對資產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從而引發的風險。在數字金融環境下,部分數字金融平臺會借助拆標的方式錯配期限,造成資金鏈出現斷裂,導致流動風險增加。針對操作性風險來說,便是在進行數字金融操作的過程中,操作人員對數字金融平臺相關功能、操作技術掌握不全面導致的風險內容。
從總體角度來看,數字金融是互聯網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金融服務領域的發展創新,無論是對金融領域發展還是對地方融資結構優化,都具備積極作用。所以在地方融資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必須正確看待地方融資的積極價值,促進地方融資工作穩定有序地實施。
其一,因地制宜、惠及群眾。數字金融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增加創新性的數字金融服務項目,探索小微、支行的特色經營模式,實現服務網點商圈、社區的金融服務優化。強調服務優勢,掌握廣大客戶的偏好,實現特色支行服務創新。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了解廣大客戶的服務喜好,充分展現出與客戶群體親近的優勢,制定可以服務區域特色發展的數字金融項目。針對不同行業的規模、分布特點、資源優勢等進行分析,真正為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貼心的信貸服務,實現服務模式與數字金融服務內容的創新,在促進當地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為地方融資提供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
其二,實現數字化創新,強化服務水平。傳統金融結構都在互聯網和信息化環境之下,實現了自身發展改革工作,朝著數字金融領域穩定發展,將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有效整合,有效強化了普惠金融群體的能力。當前,我國地方金融發展中,都積極構建了數字金融平臺,并且強調手機銀行及移動支付領域的創新發展,基本在各個地區都實現了電子支付方式,真正降低了傳統金融服務的繁瑣性,優化了金融服務成本,實現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各個地方銀行還借助拓展渠道的方式,致力于為廣大客戶提供集“銷售、財務、風險管理”于一身的信用審計評價機制,切實對客戶群眾、小微企業構建了信用審評制度,有效推動了區域金融市場數字化、現代化創新,提高了金融人工服務效率。
結合當前金融市場的總體改革方向來看,主體趨勢為“脫虛向實”,數字金融作為當前金融領域發展的最新趨勢,應正確看待數字金融的發展動力,并不斷強化數字金融滲透深度和范圍,彌補傳統地方融資模式的局限性。在地方融資結構優化層面,必須樹立正確的數字金融發展觀念,強化政府行為的約束性,切實在滿足地方政府融資金融化的基礎上,滲透法治融資、陽光融資、可持續發展融資相關內容,確保地方融資轉型優化,實現傳統地方融資與數字金融之間的協調轉型。在進行地方融資時,不僅應注重數字金融發展,還要落實民主化建設進程,強化數字金融結構的穩定性,促進融資信息透明化。結合地方自身發展需求,合理使用地方融資資金,杜絕亂投資、亂撥款的現象,真正服務地方廣大群眾,將財政撥款的價值充分展現出來,做好地方融資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充分展現杠桿效應的價值,穩定推動地方融資工作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強調地方融資的科學合理性與信息公開性。
在地方融資數字金融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合理分析財政及金融之間的關系,致力于深化政府市場化改革,提升地方公共服務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真正展現出財政分配價值,服務于地方民生發展。但結合當前金融市場實際情況來看,政府對金融市場干預比較嚴重,不僅會造成金融資源分配不合理,還會導致金融資源浪費問題的出現,甚至造成一些單位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所以,在數字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必須客觀地對金融市場進行分析,在確保金融市場自身供需平衡的同時,改善政府債券的流動性,在降低地方融資風險的基礎上,做好數字金融統籌發展,充分借助數字金融平臺來拓展地方政府財源渠道,在完善“事權與財權對等”的基礎上,做好分稅制度和轉移支付制度管控。在適當時機下,以《預算法》為根本基礎,對地方政府數字金融財政融資情況進行公示,確保地方融資公開透明,并以地方政府作為信譽主體,接受各級監督審計工作進行審核。
想要確保地方融資優化創新、科學穩步進行數字金融發展,就必須結合政府實際情況,結合政府部門的資信能力、還債能力諸多內容進行分析評估,允許具備創新性水平、金融結構優秀的政府進行放債券。地方融資機制制定的關鍵是明確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責任,梳理地方數字金融資源,充分利用好數字金融平臺科學合理地開展融資。保留公益性和半公益性的數字金融平臺,將具備金融性質的數字融資平臺推廣到社會市場當中。做好政務公開,對地方政府融資的各項情況與數據向廣大公眾公開,對數字金融平臺各項融資行為進行嚴格管控,強化數字金融風險評估,對融資平臺貸款使用方向加強監督。抑制地方政府在投資層次的沖動,合理劃分各級政府事權,切實有效地界定地方政府基本職責。在落實地方融資數字金融時,必須確保融資項目穩定,維持資金鏈穩定實施。若將資金投入經濟效益較高的項目當中,那么潛在的風險也相對較高,很容易使政府部門處于尷尬境地。若融資主體沒有收益,很容易撤出,便會導致政府財政危機,所以必須將地方融資資金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諸多層面,并且確保融資項目具備穩定的收益,這樣才能確保政府資金鏈條穩定。
綜上所述,地方融資作為政府現代化治理的核心要素,對地方區域發展起到了直接影響,不僅會影響地方公共服務水平,還對地方經濟有著直接作用。在信息化及互聯網時代的當下,數字金融服務模式產生,數字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地方融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