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文
(井岡山大學商學院 江西吉安 343009)
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生產性服務業依附制造業企業而存在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目前國內外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究已經出現較多研究成果,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拓展。但就大多數研究內容來看,主要集中在國家宏觀經濟層面,對特定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問題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鑒于不同城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特殊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江西省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實際,針對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發展對策,以期促進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更好地發展。
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層次不高主要體現在工業互聯網、科技服務業、檢驗檢測、會展業、文化創意、法務服務等領域。從工業互聯網發展層次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科研人才短缺,技術資源較為薄弱,特別是企業研發投入不大,自主創新動力不足,與科研院所的創新合作能力較低。大部分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內涵、發展模式和應用路徑等方面的知識儲備較為欠缺,通過數字化改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力、意識不強;從全市科技服務業發展層次來看:高端研發平臺不足,現有創新平臺服務能力不高,科技資源共享不暢,高層次人才不足,門類不齊,機構缺乏;從全市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檢測發展層次來看:全市工業園區內電子信息大部分企業建設了內部實驗室,具有一定的規模,但都沒有授權資質,無法開具產品檢測報告。
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結構不夠優化主要體現在總體產業、文化產業、科技服務業、跨境電商等領域。從吉安市一二三產業結構來看:2021年,吉安市三次產業結構為9.8:45.8:44.4,與2020年相比,一產和三產占比分別下降1.0和0.5個百分點;從存貸結構來看:吉安市2021年存貸比為79.2%,低于全省19.7個百分點,位于全省末位,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低于全省0.1個百分點,同比提高值位列全省第8;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結構來看:文化創意產業“重硬偏軟”嚴重,文化制造企業以生產硬件設備為主,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比例嚴重偏低,不到整個產業的5%,深圳、成都、深圳等發達地區該比例超過60%;從吉安工業設計的地區結構分布來看:全市的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基地)主要集中在井開區、吉安縣、泰和縣,其他縣(市、區)暫無;從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結構來看:中高端專業人才短缺;從跨境電商的發展結構來看:吉安自發展跨境電商以來,各地開展了系列跨境電商招商活動,引進了一批跨境電商企業,但引進的龍頭跨境電商企業較少。目前,僅井岡山綜保區引進了5家企業主體,各縣都沒有大的龍頭型跨境電商出口企業。
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集聚程度不高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跨境電商等領域。從人力資源集聚程度來看:全市經開區和井岡山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經吸引周邊53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占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總數的14%。除此之外,其他區域人力資源機構則相對分散,資源和信息共享不均衡。從跨境電商集聚程度來看:跨境電商目前對全市來說還是新課題,涉及通關、國際物流、電商平臺、海外營銷推廣、倉儲通關、退稅結匯諸多環節,全市報關、結匯、退稅、市場監管、協調配送、融資等相關部門未積累工作經驗,未形成協同操作的工作機制,需要建設跨境電商一園多集聚區的園區。
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投資增長后勁不足主要體現在民間投資低迷、新開工項目支撐不足等。2021年3月以來,吉安市投資增幅一直在全省排位靠后。具體來看,突出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投資領域持續低迷。吉安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6%,低于全部投資1.0個百分點,低于全省民間投資6.5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1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6月以來在全省排名一直靠后;另一方面,新開工項目支撐不足。吉安市新開工項目個數增長34.3%,但本年完成投資下降9.8%,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增長31.2%,完成投資下降18.0%。新開工項目個數和規模都在擴大,但實際完成投資額下降,對投資的支撐作用不足。
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保障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等領域。
從電子商務發展來看:一是重視程度不高,電子商務在年度綜合考評中只占2分,權重小且不設獎項,部分縣(市、區)領導關注度不高,人力、財力和精力投入較少;二是扶持力度不夠。截至目前,僅井岡山經開區、青原區、泰和縣、永新縣4個縣(區)設立了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8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均未設立配套資金;三是資源整合不足。部門間沒有形成合力,缺乏統一規劃,如相關部門利用國家政策資金,在同一個鄉鎮分別建設電商服務站、鄉村客運點、快遞攬貨點、郵政寄遞點、供銷e站、益農社站點、農家書屋多個末端網點,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導致農村電商站點功能重疊、業務量小、生命力不足。
從人力資源機構許可來看:由于部分用工企業不重視人力資源機構是否取得人力資源服務行政許可,只以工商營業執照或勞務派遣證為準,導致部分人力資源機構產生了按企業需求辦證的錯誤認識。
結合吉安市及各縣(市、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圍繞吉安市“1+4”工業主導產業建設,加快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1+4”工業主導產業等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提升吉安市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努力促進現代物流服務、數據服務、科技服務、工業設計、區塊鏈應用、文化創意、節能環保、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融合發展。現代物流方面:繼續推動吉州砂石碼頭、天玉綜合碼頭、井開區糧油碼頭等開工建設,加快打造現代化吉安港。發展公水聯運、公鐵聯運等“多式聯運”運輸方式,穩定開行吉安港往返南昌港、九江港的定點公共班輪,實現通江達海,著力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工業互聯網方面:建設基于5G網絡的工業互聯網,結合5G專網、邊緣計算、IPv6、工業無線等技術應用,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支持鼓勵立訊、南亞新材料、紅板、木林森等重點企業開展標識解析應用試點示范,進行供應鏈管理、重要產品追溯、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應用系統建設。檢驗檢測方面:根據國家總局、省局的申報條件,要求全市電子信息產品公共檢驗檢測平臺應朝著“高、精、尖、好、優、強”的目標努力。整合全市現有各電子信息企業已開展檢測的專業設備和確定檢測方向后新購進設備,提高檢測能力。
(1)在補短板領域,結合吉安市及各縣(市、區)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情況,加快現代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布局與建設。加快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的物流通道建設等。以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深入實施吉安市金融組織提升工程;依托吉安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城南園區和經開區園區等平臺,積極引進一批專業化程度高、服務能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聚焦“1+4”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銷售,培育網上商圈等特色平臺,助力“井 岡山”區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強。
(2)在強配套領域,結合吉安市及各縣(市、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加快法務服務、工業互聯網、檢驗檢測、數據服務等領域的布局與建設。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企業法律服務、財會審計服務等專業服務機構。深入開展5G+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加快發展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聚焦全市電子信息企業委外檢測需求和通用需求,整合全市現有電子信息企業實驗室,加快組建吉安市電子信息產品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全面提高電子信息產業檢測能力。
(3)在先布局領域,結合吉安市及各縣(市、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加快科技服務、工業設計、區塊鏈應用、文化創意、節能環保、商務會展等領域的布局與建設。加快打造結構優化、支撐有力、創新引領的科技服務體系,推動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重點領域產業發展。圍繞觸控顯示、智能機器人、多層高密度及柔性線路板、汽車模具等工業產品和新干箱包、峽江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打造一批高水平工業設計中心。推進區塊鏈技術創新、示范應用、產業培育,建設有區域影響力的區塊鏈創新平臺及公共服務平臺。
結合吉安市及各縣(市、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全力打造井岡山綜合保稅區、井岡山經開區金雞湖創新小鎮、高鐵新區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廬陵新區總部經濟區、泰和求是小鎮5個左右“規模優勢突出、品牌 效應明顯、產業特色鮮明、高端要素集聚、業態深度融合”的市級生產性服務業綜合集聚示范區。
支持各縣(市、區)在金融、物流、人力資源服務、檢驗檢測等重點領域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形成各具特色、協同推進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格局。加快培育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會展經濟等一批百億級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引進和培育一批產品文創設計企業,開展設計服務。支持文化制造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印刷包裝產業集群等創建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園區(示范基地)、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等。推進廬陵新區金融集聚區、井岡山經開區金融產業園、井財基金小鎮等金融平臺建設。
依托工業園區、高鐵新區等重要載體,加快培育5個左右10億級綜合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培育15個左右億元級專業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結合吉安市及各縣(市、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情況,鼓勵風險投資機構對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推動利用知識產權質押、倉單質押、保單質押、股權質押、保理融資等多種方式幫助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通過境內外上市、并購重組、發行債券等方式擴大直接融資,對成功上市的企業按照相關規定享受扶持政策,鼓勵企業所在地政府給予適當補助。
將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納入“財園信貸通”“科貸通”優先支持范圍。積極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做大“科貸通”“財園信貸通”規模,支持各類金融主體積極開發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引進培育信托、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資產管理公司、商業保理、金融后臺服務、金融外包服務等機構,逐步建立門類齊全、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現代金融體系。
結合吉安市及各縣(市、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制定和落實扶持政策。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吉安市扶持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配套性政策措施。建立融資創新獎勵機制,對在本地創新金融產品支持吉安市生產性服務業的金融機構、小額貸 款擔保公司,按融資規模給予適當獎勵。對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技術服務企業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省著名商標的生產性服務企業給予獎勵。
具體來說,第一,組建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每半年召開一次工作聯席會議,及時協調解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政策集成創新;第二,加強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人力資源、電子商務和信息化、智慧化等軟硬環境建設,補齊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