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
今天的中國,區域共同市場也已初步建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等區域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都形成了較為緊密的聯系。中國區域發展初步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空間發展格局,甚至城市群、都市圈、板塊區域之間互相促進的空間格局也初步形成。
就全國而言,在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間形成了比較好的經濟集聚特征,區域國家戰略之間聯系頻繁;在黃河流域,有鄭州與西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有濟南和青島兩個區域中心城市,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也需加強內部城市之間、都市圈之間的聯動。特別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由鄭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洛陽都市圈、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共同構成。黃河流域不宜講經濟帶,我們講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而不是經濟帶,合作帶可以比經濟帶內涵更加豐富,生態、產業、交通、公共服務、文化這些都是合作的內涵,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此外,要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這兩大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之間的聯動,以戰略聯動來促進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例如,在中國中西部地區,黃河流域有鄭州與西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長江流域有武漢、成都、重慶三個國家中心城市,這五個國家中心城市在今天陸權地位、陸港城市越來越被重視的情況下,在“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建設的背景下,由五大國家中心城市所形成的都市圈共同聯動的區域發展板塊構成了中國中西部地區的“鉆石菱形”,這一區域支撐起了中國的中西部強勁活躍增長極,也加強了長江與黃河的戰略聯動。在黃河流域加強鄭州與西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合作,一方面支撐起來了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另一方面補齊了“鉆石菱形”區域。
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戰略聯動,除了在中西部的五大中心城市及其構成的都市圈、城市群板塊聯動之外,在東部地區,我們很早就看到很多端倪,如東部地區的沿海增長軸。1986年成立的淮海經濟區,就包括了兩大流域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份的部分城市。2018年國家發改委批復了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是由河南、安徽、山東、湖北和江蘇的部分城市共同構成,其中安徽、江蘇屬于長三角城市群,河南屬于中原城市群,山東有山東半島城市群,湖北有長江中游城市群。其實,歷史的規律可以遵循,在黃河與長江兩大戰略“江河”聯動的過程中,東部沿海地區早就有一些雛形了。近期,河南省還在謀劃一個新的區域發展戰略,叫“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它的聯動將帶動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原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等國家戰略的疊加,促進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江河”聯動。
總結來看,區域板塊已經形成由點、線、面相結合的區域聯動發展格局,同時呈現新的空間形態,即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聯動,區域板塊聯動已成為中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與主體功能區戰略的重大路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