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加快建設幼兒教育評價體系,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簡稱《評估指南》)。在現階段,教師深度學習《評估指南》,并基于《評估指南》的具體要求,明確辦園方向,優化保育、安全工作,并加強家園合作等,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關鍵詞】《評估指南》;幼兒園;管理模式
作者簡介:朱元立(1998—),女,江蘇省啟東市海韻幼兒園。
隨著黨中央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202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其能夠有效滿足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迫切需要,發揮好質量評估的引領、診斷、激勵等作用,讓幼兒教育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開展幼兒園管理工作時,幼兒園及教師以《評估指南》為導向,能夠全面深化幼兒園的教育改革,解決“重結果輕過程”“重他評輕自評”等問題,突顯幼兒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主體性,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堅持科學理念,明確辦園方向
幼兒園的存在不單單是為了進行基礎知識的滲透,提高幼兒的基本能力,更是為了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讓幼兒逐步成為國家的棟梁。《評估指南》中也指出,教師應當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切實地提升辦園的水平和教育的品質。對此,在進行幼兒園管理時,教師也要主動地引入立德樹人、以兒童為本等教育理念,樹立科學、清晰的育幼方向[1]。
(一)注重德育指導,形成高尚品格
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幼兒園滲透已久,許多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指導時,會將德育放在關鍵位置,意在促進幼兒品德素養、人格品質的全面發展。《評估指南》中也著重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要求幼兒園做好品德啟蒙的工作,切實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所以,在幼兒園中,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思維特點等,設計恰當的德育主題活動,并開發多樣化的德育資源,以便活化德育方式,全面提升德育品質,進而真正地提高幼兒園的育幼質量。
例如,遵守社會秩序,懂得互相謙讓是幼兒需要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之一。對此,在幼兒園中,教師開展了有關文明秩序的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準備了一筐玩具。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先將準備好的玩具擺在桌子上,請幼兒上前來拿玩具。在拿玩具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通過觀察,教師發現幼兒拿取玩具時存在秩序混亂的問題,便提問:“你們拿玩具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呢?”并邀請幼兒回答。
在傾聽幼兒的回答后,教師提出“要如何拿玩具,才能夠又快又不擁擠呢?”“在生活中有哪些場所是需要排隊的呢?為什么要排隊呢?”等問題,使幼兒從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中意識到有序排隊的重要性。隨后,教師再請幼兒將玩具放回原處,并以排隊的方式重新拿玩具,促使幼兒在活動中體會到自覺排隊、友好謙讓的重要性。
教師在幼兒園中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能夠助力幼兒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使幼兒在步入社會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規則,與他人和諧共處。
(二)遵循發展規律,促進整體發展
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相較于其他形式的學習活動來說,游戲更能調動幼兒的熱情,讓幼兒自覺完成學習任務。《評估指南》中也指出,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為幼兒設定游戲化的活動形式,使幼兒在玩樂中實現全面成長。
基于這一背景進行幼兒集體活動的設計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添加游戲元素,促使幼兒通過玩游戲獲得身心發展。但是,在安排游戲時,教師也要注重教育的連續性,要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設定不同難度的游戲活動,以便幼兒獲得持續發展[2]。
比如,在開展語言教育時,教師便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應用繪本為幼兒設定難度不同的游戲活動。首先,針對小班幼兒,教師提供圖畫較多、文字較少的繪本,并組織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促使幼兒通過模仿繪本情節來增強對繪本的理解。其次,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則可適當提高繪本的難度,并組織幼兒開展小組共讀等活動,引導幼兒基于小組的力量,共同解讀繪本的信息,鍛煉人際交往能力。最后,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提供閱讀難度更大的繪本,并請幼兒根據繪本內容展開聯想和想象,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想象思維獲得進一步的鍛煉。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不僅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閱讀能力,也能夠逐步發展社會交往能力、想象力等多種能力。
顯然,教師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幼兒的年齡差異,引導幼兒開展難度不同的游戲活動,能夠保障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持續性,讓幼兒循序漸進地成長。
二、落實保育安全,實現健康發展
做好保育安全工作,能夠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在以往的幼兒教育中,大多數教師將目光聚焦在活動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保育和安全工作。而《評估指南》針對衛生保健、生活照料、安全防護方面提出了保育和安全的評估指標。因此,幼兒教師也要做好衛生保健等工作,切實彰顯幼兒園的保育作用和教育價值[3]。
(一)做好衛生保健,營造衛生環境
素質教育理念、課程游戲化概念的提出,使許多教師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活動設計上,以至于忽視了衛生保健工作,而幼兒教育階段是兒童成長的重要時期,關系著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主動做好保育工作與教育工作的整合,確保餐食的營養均衡性,并指導幼兒參與餐前準備、餐后清潔等活動,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強化勞動意識、環保意識等。
比如,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做好衛生保健工作。具體來說,首先,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成長需求,科學制訂食譜,確保幼兒攝入均衡的營養物質。此外,對于需要特殊照料的幼兒,教師要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避免幼兒在就餐中出現過敏等情況。
其次,教師要與幼兒園配備的專職人員共同監測幼兒的成長情況,以便基于健康觀察不斷改進食譜和保育措施。此外,教師也要對幼兒滲透生活常識,引導幼兒形成自主飲水、添加衣物、更換衣物的意識,讓幼兒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在幼兒就餐前,教師也要組織幼兒洗手,并引導幼兒完成餐后清潔,強化幼兒的勞動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
教師從餐食設計等方面出發,做好保育工作,能夠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幼兒在健康成長之余,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意識。
(二)開展安全防護,構建安全環境
安全的成長環境是幼兒參與一切學習活動的前提,試想,如果幼兒的成長環境存在安全隱患,那么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時有可能會發生意外,從而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4]。因此,教師要強化安全觀,主動地檢查幼兒活動的環境以及活動材料的安全性,使幼兒擁有安全的成長環境。此外,教師也要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保護自己,避免自己發生意外傷害。
例如,在開展“我的城堡”沙水游戲活動時,教師便有意識地做好安全檢查、安全教育等工作,以使幼兒更加安心地參與沙水游戲活動。在幼兒參與活動之前,教師先對沙地進行安全檢查,避免沙地中含有尖銳物品誤傷幼兒。隨后,教師對活動所需的材料進行安全檢查,如查看小水桶的把手是否牢固、小鏟子上是否有倒刺等,以便幼兒在后續參與游戲時可以放心地使用這些工具。
之后,教師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在沙地中不要追逐打鬧,不要用帶有沙子的手直接揉眼睛等,使幼兒在游戲中自覺增強安全意識。這樣,在正式開展沙水游戲時,幼兒便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盡情地享受游戲活動,感受沙水游戲的魅力。
教師認真落實《評估指南》中的安全防護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工作,強化安全防范觀念,能夠減少幼兒發生意外的風險,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使幼兒更加享受一日活動,并從一日活動中汲取成長的養分。
三、做好家園建設,提升教師能力
教師和家長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路人,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不僅能促進家長、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還可以形成協同育人的新模式,為幼兒的成長助力。此外,在《評估指南》的背景下進行幼兒園管理時,教師除了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還要參與各項職業訓練,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從而更好地輔助幼兒的成長[5]。
(一)開展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許多家長一直對幼兒教育持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幼兒教育只需要教師和幼兒園負責,而自己只需為幼兒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即可。顯然,這樣的想法低估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評估指南》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主動地與家長建立聯系,邀請家長到幼兒園體驗生活,參與幼兒園的各項管理工作,并請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建立平等、互信的關系,積極建構協同育人的管理機制。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家長開放日的機會,向家長宣傳當前的育幼策略及育幼思想,使家長加深對幼兒園教育方式的了解。在幼兒與家長來園后,教師微笑迎接家長和幼兒,并鼓勵幼兒為班級里的綠植澆水,借機滲透勞動教育的觀念,促使家長在生活中為幼兒創造勞動的機會。
隨后,教師組織幼兒開展“小醫院”的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在角色對話中了解就醫的基本流程,強化社會生活能力。緊接著,教師再指導幼兒應用廢舊紙箱裁剪“熊貓”,讓幼兒通過動手實踐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以使家長認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家長開放日活動結束之時,教師請家長說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便基于家長的建議,合理地調整和優化幼兒園的活動形式,更好地為幼兒的成長助力。
教師借助家長開放日的機會,利用常規幼兒集體活動向家長滲透當前的幼兒教育思想和策略,能夠糾正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引發家長對勞育、美育的重視,使家長更好地配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二)健全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發展
近年來,課程游戲化、素質教育等概念的出現,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教師的教育行為、教育思想產生了相應的變化。《評估指南》中同樣指出了建設一支高品質教師隊伍的重要性,并將教師的品質評估放在考查的突出位置。因此,幼兒園也要做好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以更好地指導幼兒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評估指南》的指導下,幼兒園可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教育培訓,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能力。首先,幼兒園要制訂科學的教育培訓計劃,健全教育培訓制度,為建立教師隊伍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幼兒園要創建外出學習、線上學習等多種途徑,開發幼兒教師學習新穎教育理論的渠道,加快幼兒教師的成長速度。
接著,幼兒園要基于教師的差異性,采取分層管理的模式,讓新進教師快速地積累實踐經驗,讓經驗充足的教師可以優化活動設計,從而盤活整個教師隊伍。之后,幼兒園需要設計系統的反思體系,鼓勵教師進行自我評估,以便教師在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之余,發現集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活動優化,逐步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
顯然,幼兒園注重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僅能推動《評估指南》在幼兒教育中的落實,還能夠塑造一支能力強、素養高的教師隊伍,從而切實地提高育幼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評估指南》的出臺,讓幼兒園擁有了更加明確的幼兒教育改革方向,使幼兒園可以基于指南中的各項要求細化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從而通過明確辦園方向,做好安全防護,建設教師隊伍等舉措,切實地提高幼兒園的教育品質。因此,在未來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時,幼兒園應基于《評估指南》的基本思想、考查要點等,優化幼兒園管理模式,真正地凸顯幼兒園保育、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燕.新建幼兒園“三模式”園本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Z1):49-52.
[2]張芬芬.精細化管理視角下幼兒園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4):245,247.
[3]馬曉麗.在“改”與“變”中求發展:幼兒園管理工作創新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8):85-86.
[4]孫昕.淺談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兒園教育管理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21(11):83-84.
[5]黃艷麗.以人為本理念下關于幼兒園管理策略的分析[J].考試周刊,2022(01):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