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的欲望不斷膨脹,敬畏之心不斷消失,完全忘記了‘絕利去欲、不辱于身的教訓,我由衷希望把自己慘痛的經歷講出來,為其他黨員干部敲響警鐘。”回顧自己偏移的人生軌跡,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財政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張某江悔恨不已。
張某江,男,1969年10月出生,先后在陽朔縣金寶鄉政府、縣發改局、縣林業局、縣財政局工作。
在2014年至2021年間,張某江先后利用任縣林業局、縣財政局“一把手”的職務便利,在工程項目承攬、采購、招標、工程評審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286.3萬元。2019年,在項目評審結算過程中,采取侵吞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政資金30余萬元。
2021年11月,張某江因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及國家法律法規,被陽朔縣紀委監委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張某江因犯貪污罪、受賄罪等,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62萬元。
初心蒙塵 欲隨權長起貪念
“我出生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一家人生活得很拮據。”在留置點,張某江回憶起幼時的成長經歷,仍覺得心酸和苦澀。張某江出生在一個邊遠山區的貧困家庭,從小他便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一心讀書,考取了中專,工作后端上了“鐵飯碗”,成為村里人引以為傲的國家公務員。
幼年的窮苦經歷,鑄就了張某江吃苦耐勞的品質。“不能亂收人錢財”是母親給他的教誨,讓他也曾有過干凈、純粹的干事創業時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翻開張某江的簡歷,不難發現他最初也是一名兢兢業業的好干部,也曾懷有初心、踏實苦干。由于工作表現出色,張某江逐步成長為關鍵崗位的領導干部,仕途上可謂順風順水。但是,隨著工作崗位的調整,張某江手上的權力越來越大,在圍獵者眼中,財政局長就是一尊“財神爺”,巴結他辦事的人也越來越多。
每天沉迷于觥籌交錯中,在他們的吹捧恭維下,張某江的心態漸漸發生了變化。
不正之風是腐敗滋生的溫床。正是看到有機可乘,不法商人們如蟻附膻,無所不用其極。逢年過節,老板們都會拿著禮品、煙酒和購物卡來拜訪,張某江從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后來的坦然接受,逐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向我行賄的人,有的是互相熟識的老朋友,有的是熟人推薦介紹的老板,我為他們辦成了事,他們給我一點辛苦費、勞務費時,就如同接過他們遞來的一支煙那樣自然、順手。”
思想松懈、紀法意識淡薄讓張某江逐漸喪失理想信念,黨性修養的弱化,導致精神上缺“鈣”,得了“軟骨病”,從接受宴請到收受請托人財物,失去了原則,打開了貪腐的大門。
漠視紀法 濫用公權謀私利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就難以關上。“權能變錢”的觀念慢慢在張某江腦中形成。
“參加警示教育大會,看到別人受法紀處分覺得事不關己,沒有形成震懾和警醒作用,心存僥幸。”“我是財政局長,掌控一方財權,大小事情一個人拍板定調,沒有人能監管得了我。”
2016年至2017年,張某江在工程承攬上一人說了算,通過直接安排、打招呼等方式安排項目,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89萬元;2018年至2021年對項目招投標等進行暗箱操作,不惜改變原有的制度,先后幫助不同公司,并分配相關業務,收受賄賂183萬元。
公權姓公,用權為公。黨員干部手中有了權力,就要時刻保持敬畏之心,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身邊人”,切不能恃權妄為、以權謀私。本應是當地堤壩和防火墻的規章制度,在他看來形同擺設,肆意“拍板”搞權錢交易,張某江在貪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資財來路不正,心里有鬼,自會想辦法遮掩躲藏。為轉移貪污賄賂所得資金,2020年4月,在黨政領導干部承包經營農村土地問題專項清理“回頭看”工作中,張某江伙同其親屬簽訂虛假土地承包轉讓協議,將自己受賄款56萬元現金交與親屬,再讓親屬以支付土地轉租款的名義匯入其本人的銀行賬戶。事后,張某江以虛假轉讓協議書及56萬元轉賬記錄向組織謊稱自己完成了清理任務,隱瞞其違規承包農村集體土地的事實。
“作為組織培養的一名領導干部,本該忠誠、干凈、擔當,但在需要我體現忠誠老實的時候,我沒有言行一致。”張某江曾一度為自己的貪腐行為做得“天衣無縫”而沾沾自喜。
本來清白無遺禍,自古貪爭有后殃。正因為濫用權力、肆意妄為,不僅讓自己深陷腐敗泥潭,還讓其親屬也成為共犯,張某江悔不當初。
欲壑難填 心理失衡大肆斂財
“能晉升為四級調研員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沒想到輪到我時政策又變化了,覺得組織委屈了自己、虧待了自己,心理慢慢失衡,滋生了收取‘好處費來彌補的愚蠢念頭。”審查調查期間張某江說。事后得知組織早已將他列為考核對象時,張某江覺得自己辜負了組織的厚望,犯下了嚴重的錯誤。
反腐敗斗爭的強大聲勢像一張無形的巨網,張某江幡然醒悟,自己違法違紀的事有朝一日終難逃法網。在經過激烈的內心掙扎后,張某江最終選擇了主動投案。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張某江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甚至把當官作為發財的“捷徑”,妄想“兩頭占”,最終必將落得“兩頭空”。在留置期間,張某江深挖他走向違法違紀道路的思想根源,寫下了長達36頁紙的懺悔書:“我每收下一筆賄賂,就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埋下一顆炸彈,收的次數越多,埋下的雷也就越來越多,最終會將自己炸得粉身碎骨。”“在黨紀國法面前,心存僥幸、明知故犯是一場必輸的賭博,輸掉的是人生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誰都賭不起。我辜負了親人的厚望,傷害了妻子,連累了成績優異即將高考的兒子……”字里行間充滿了他對家人深深的愧疚。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謹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從寒門子弟到“一把手”,從全村學習的榜樣到警示教育的典型,張某江的腐化變質令人唏噓,也給廣大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