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
——季羨林《季羨林讀書與做人》
讀書這個習慣是可以培養的,但若你在這個習慣里找不到所謂的志趣,就會特別容易放棄。即便你強撐也沒有多大意義。但對讀書上癮后,就很難戒掉了。那些喜歡讀書,真正對讀書這件事如此專注的人,大多都因為對讀書上了癮。
——李思園《生活需要儀式感》
覺醒期的早晚決定個人命運。其實當我們浪費很多青春年華的時候突然醒悟會后悔,但現在后悔其實已經晚了,畢竟青春已經不在了,而且和同齡人已經拉開了距離,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盡可能減少和同齡人的差距,不要讓自己更后悔。
——路遙《人生》
如果你也走在迷茫的路上,此時傷懷而不知所措,我希望你能明白,再也沒有比這更適合的人生經歷了,如果沒有穿越漫漫黑暗,沒有經歷痛徹心扉的過往,你永遠不會明白看到星光時的喜悅,也自然不會懂黎明的意義。
——韋娜《不認命,就拼命》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先把身邊的事情做好。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就先走好現在的路。不知道自己會遇到誰,就先學會善待身邊的人。不知道現在做的有沒有意義,至少先確定自己不是什么都沒做。迷霧里你或許只能看見眼前的五米,但這五米一步一步走下來,霧就會慢慢散了。等待和拖延只會奪走你的動力。
——盧思浩《離開前請叫醒我》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教育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么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于他們的想法。
——塔拉·韋斯特弗《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嘗試都可能是徒勞的,甚至傷害對方。最為明智的做法就是同對方保持距離,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要動輒強加于人。在這個意義上,距離就是理解,就是溫情,就是關心。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
也許今天的道路上會充滿泥濘、荊棘和沼澤,想要走過去,有可能會讓自己跌倒在泥濘中,也有可能被扎得遍體鱗傷,甚至讓自己深陷沼澤之中。但只要你能勇敢地走過去,你的人生便經住了考驗,
會更加耀眼。
——卡耐基《做內心強大的女人》
總是原地踏步,或是一直待在不喜歡的環境里怨天尤人,是無法改變任何事情的。這個世界有很多美麗的風景,都是過去的你沒有想象過的。不要害怕改變可能會帶來的種種難題,面對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處理方式,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擔、解決問題。
——百勒絲《你是我疲憊生活里的溫柔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