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全媒體記者 丁 浩
人間最美三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
3 月23 日,記者走進河南省臨潁縣5G 智慧辣椒種植基地。春雨澆灌過的麥苗綠油油的,微風吹來陣陣清香。放眼望去,大型自走式植保機正展開長達18 米的雙臂在麥田里灑藥;集播種、滴灌、覆膜于一體的無人駕駛辣椒直播機正在套種作業;多功能氣象站風速風向儀不停地轉動著。
臨潁縣5G 智慧辣椒種植基地位于瓦店鎮,是由臨潁縣省級辣椒現代農業產業園聯合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和而泰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產業鏈優勢企業及河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的數字化農業典范。
據了解,臨潁縣有30 多年的辣椒種植歷史。該縣王崗鎮被譽為“中國辣椒第一鎮”。2022 年9 月,臨潁縣榮獲“中國數字辣椒之都”稱號。經過多年探索形成的“麥椒套種”生產模式,為推動臨潁縣“三鏈同構、農食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
眾所周知,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農業農村一直是明顯的短板,影響著全面建設的總體質量。國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了打造“數字農業”的創新型規劃,以助力鄉村產業的轉型發展,提升農業本身的盈利能力。
正因為如此,臨潁縣審時度勢,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確立了以“麥椒套種”為核心的種植模式。該模式下,在保證小麥畝產400 ~500 公斤的基礎上,辣椒畝產350 公斤左右(干辣椒),實現畝均收入8000 元,比傳統的種植模式畝均增收3000 元,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實現了農民增收。目前,臨潁縣標準化“麥椒套種”種植區占比42%,有辣椒加工企業300 余家,帶動12 萬人就業,每年為群眾增加收入超過1 億元。
“動動手指就能種辣椒。”“讓分不清韭菜和麥苗的人也會種辣椒。”為什么這么神奇?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臨潁縣5G 智慧辣椒種植基地負責人陳幫兵告訴記者,原因就在于辣椒生產全過程使用了5G 技術。
“5G 技術就像作物的大腦和眼睛。”陳幫兵介紹,通過5G 網絡,將多功能氣象站、水肥一體機、近地遙感無人機等物聯網設備數據上傳至大數據平臺,就能實現作物管理和收獲的自動化。可以說,只要掌握這一技術,無論有沒有農業生產經驗,都可以種植辣椒。
“返鄉前,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智能傳感器。隨著智慧農業的深入發展,我們把這一新型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上。于是,就在臨潁縣探索建立了5G智慧辣椒種植應用基地,實現辣椒種植規模化發展、數字化升級。”陳幫兵說。
全程數字化可以說是臨潁縣5G 智慧辣椒種植基地最大的亮點。陳幫兵介紹,他們在選種、育苗、種植、施肥、澆水、施藥、烘干、色選、分級、切段、切片、磨粉、包裝、存儲、運輸、金融、保險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制定數字化標準,并推動建立線上交易中心、數字冷庫,進行辣椒智能交易,不斷優化辣椒產、供、銷方式,重構辣椒產業體系,打造辣椒集群數字化產業新業態。
作為在全省率先實施的“5G+智慧農業”,臨潁縣5G 智慧辣椒種植基地一建成就展現了強大的優勢。其實施的智能水肥一體化、土壤墑情監測、氣象環境監測等系統,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節省化肥農藥30%、節水50%,病蟲災害損失減少70%,化肥和農藥使用實現負增長。品質有了保障,海底撈、衛龍、老干媽等龍頭企業紛紛到臨潁縣采購優質辣椒。
“麥椒套種”在臨潁縣有30 多年的傳統。
“咱們吃辣椒的時候,一定要對辣椒有敬畏之心!”陳幫兵說,以往,辣椒種植很艱難。種辣椒苗時,麥穗兒已長得老高,麥芒會扎臉,農人為了降低勞動強度,都是彎著腰單膝跪在地上一棵棵把辣椒苗移栽在麥田里,即使膝蓋套著墊布也磨得紅腫。而且,因長期受到辣素侵蝕,好多農戶的指甲已嚴重變形。辣椒種植需先育苗、再移栽,收獲期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摘半畝,因此種植管理成本較高。
小辣椒雖是當地群眾的“搖錢樹”,但也讓他們飽受苦和累。曾幾何時,移栽、澆水、施肥和采摘都是農戶種植辣椒的難題,費工、費時、費力。
如今,在臨潁縣第二村級集體經濟工業園里擺放的二代無人播種機、施肥機、收割機等特種農機設備讓農人喜開顏。這些設備都是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攻關研發的。
陳幫兵告訴記者,一臺無人駕駛辣椒直播機,每天可以播種60 畝以上,效率是人工的100 倍;地膜和滴灌帶鋪設也一次性完成,效率是原來人工分步鋪設的80 倍。
不僅播種快,田間管理也方便。
陳幫兵說,他們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辣椒生長中的關鍵因子進行數據監測、管理,結合農事經驗和科研成果,加上AI 人工智能算法和機器不斷學習,形成辣椒種植生產加工大數據模型,實現對各環節的智能感知和精準管理,形成種植知識圖譜,實現辣椒生態的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打造出辣椒最佳生長環境。
與此同時,他們對基地進行數字化、可視化管理,管理者可在基地詳情界面看到每個地塊分布、設備管理、基地面積、各個設備的監測數據及數據異常時提供的處理方案等,種植管理者可根據特定地塊反饋的信息提供精確的農事農藝操作。
“辣椒缺不缺水、少不少肥,在家里通過手機就能遠程監控。數字化種植真是好啊!”一位農戶高興地對記者說。

無人駕駛辣椒直播機正在田間作業 攝影/丁 浩
數字“種”辣椒讓農戶看到了新希望,也讓村集體得到了實惠。
記者采訪得知,陳幫兵和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偌飛都是返鄉創業人士。他們放棄城市高薪,回到農村,帶領村民致富。
“自己本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能利用先進技術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也算是為鄉村振興做了一些實事。”這是他倆共同的心愿。
目前,臨潁縣5G 智慧辣椒種植基地還根據農戶意愿開展托管服務,帶農增收,把農戶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農戶通過村集體將土地托管給公司,農戶只負責種和收。公司包攬水、肥、藥等管理,實現了‘農戶干兩頭、企業管中間、集體托兩家’。”陳幫兵介紹說,在“三方分享”聯帶模式下,農戶不僅有租金和務工收入,還能拿到二次分紅。村集體二次分紅也不少,像瓦店鎮楊裴城村2022年村集體分紅就達10萬元。
“目前,臨潁縣有標準化‘麥椒套種’種植區37 萬畝。作為豫中南最大的小辣椒產銷基地,我們把數字辣椒作為興農富民的主要產業,引進現代化生產經營企業,建立企業、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在發展壯大企業的同時,帶動農戶和村集體共同富裕,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群眾增收、鄉村振興蹚出了路子,找到了方法,探索了新模式。”臨潁縣縣長李俊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