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楊曉玉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國家“十一五”規劃曾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也重點強調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新疆師范大學的《大學語文》課程也已開設多年,目前是面向除中文、維語(特培專業)、對外漢語、小學教育(文科)專業以外的其他各專業的一年級新生開設的一門必修通識教育課程。筆者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發現:該課程雖被作為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但因受到大學階段教育趨向專業化的影響,語文課已由中學階段的中心位置推到學科邊緣位置上。隨著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全面鋪開使用、新疆各學校對國家通用語言大力推行和使用,我校的大學語文定位不清,大學語文教學內容選擇上的混亂,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缺少新穎性,大學語文的考核測評標準比較單一,很難調動學生個人能動性地學習。
基于此,筆者想在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方面、作一些研究,并提高大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希望能為學校的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盡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
自開設大學語文這門課程以來,對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都在不斷地變化、調整。恢復高考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對大學語文的定位上是中學語文的延伸,目的是給受“文革”影響的學生快速補課。1995年后國家教委把大學語文定位為素質教育課程,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在全國多所高校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1999年至今,對大學語文的定位處于百家爭鳴階段。既強調要突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教育,又強調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
綜合三個階段對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現在大多數高校認同的是以“人文素質培養兼母語能力提升”作為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我校是新疆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文理科、藝術類學生兼招,少數民族學生占比較高,且為民漢學生合班上課,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參差不齊。因此我校在汲取其他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明確以“人文素質培養兼國家通用語言能力提升”作為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通過對大學語文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的賞讀,將語言文字、文學和文化融會貫通,使學生具備較好的國家通用語言溝通表達能力。
遵循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加強中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國家教委自2000 年起開始對中學語文教材進行了改革。2018年,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容量增大,但中學語文教育仍帶有強烈的應試教育色彩,文學經典的解讀多數是在文學話語和文學形象的層面,并不挖掘深層的文學話語含蘊,有些經典的講析是單層解讀而不是多個面向、多個維度、多個層次的解析。語文應有的涵養性情、提升人文修養的目的被弱化了,使得語文教學的功利性太重,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大學語文是中學語文的接續,但教學內容的側重與中學語文有所不同。目前大學語文教材上千種,無全國高校通用的教材。我校是一所師范類綜合性大學,是培育教育工作者的基地,所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尤為重要。結合于此,在考量各類大學語文教材優長后,我們選定了南開大學教授陳洪主編、高教出版社發行的《大學語文》作為我們的授課教材。該教材著眼通過“好文章”(包括好詩、好詞、好譯文)的欣賞和體味來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所選篇目共計68篇,涉及的文體眾多。
筆者對照2018年全國統一使用的部編本中學語文教材目錄,核對發現南開版的《大學語文》中有13篇與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篇目重合。但從整體上看這部《大學語文》教材是對中學部編本語文教材的拔升,它容量夠大,既有當代作家的名篇,還有蘊含豐富傳統文化的文言精品,其中一些古代文篇目與中學語文篇目有關聯,但文章篇幅更長,涉及的文化知識更深更廣。這部教材它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的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識結構,有貼近大學生情感追求的篇目,也有引導大學生求學求職的篇目。但受課時限制,我們不能講完教材中余下的55篇的“好文章”,只能從中精挑細選出10篇精講篇目,它們是:《論語·先進》(節選)、《禮記·大學》(節選)、《莊子·秋水》(節選)、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節選)、張岱《西湖七月半》、蘇軾《臨江仙》、戴望舒《蕭紅墓畔口占》、胡適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王小波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王蒙《語言的功能與陷阱》。
10篇精講篇目中有6篇是古代文,教師應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安排篇目順序、幫助理解這些經典篇目中蘊含傳統文化知識和人文精神,幫助大學生形成一個自己的精神家園。儒家文化是我國的主流文化,它的發展源遠流長。所以筆者主張開課先學習《論語·先進》節選這個篇目,它主要是記錄儒家創始人孔子與四位弟子的對話,強調治國待人都要謙讓有禮,中間涉及中國傳統的姓、名、字的文化知識、理想教育等跟當今現實很貼近的內容;接著學習《禮記·大學》,它充分展現了儒家修齊治平內圣外王的積極進取精神。林語堂先生說過道家和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莊子·秋水》《臨江仙·夜歸臨皋》《世說新語·任誕》《西湖七月半》等篇目就充分展現了道家講求的道法自然、追求自由、曠達超邁、清雅超脫的人生智慧。大學語文通過一些典范的文章將語言文字、文學和文化融會貫通,使學生具備較好的國家通用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傳達我們民族的精神和幾千年積淀下來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道德修養,提升文化素養,培育人文精神,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大學生的精神成長,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大學語文課程也要注重向學生傳達一種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態度: 老師在教授每一篇目時,要認真地備課,筆者主張先反復讀教材,讀出自己的感受、疑問和判斷,再去閱讀專業書籍豐富自己的思考,提煉出每一個篇目的核心要義,恰當適時結合學生的實際做拓展講解,不局限于篇目中的內容。課前課后還可和同行討論,這樣“磨”出來的教學設計才會言之有據、言之成理,才會有深度。
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很輕易地獲取豐富的資料,在引用資料和進行講解時,教師既要講得生動有趣,更要講得有理有據,可以通過自己個性化的言語表情把學生帶入文本,使之多角度剖析文本,培養自己的人文情懷。在課堂中老師還可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來解答課后思考題,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翻轉課堂方式,實現學生知識目標的實現、情感素養的熏陶、素質水平的提高。
大學語文教學課時較少,在教學中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仔細斟酌作品內容,詳講略講做到心中有數。大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利用微課、慕課視頻等教學方式,將授課內容直觀展示給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近三年的疫情,也練就了老師的線上教學本領。我校本科教學采用清華雨課堂授課平臺,該平臺功能強大,不僅方便線上播放教學PPT和教學音視頻材料,還可以線上答題、匿名發送彈幕、投稿,學生學習輕松愉快;還可以在課前課后給學生發送預習課件和作業,定時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后臺數據一目了然;嵌套騰訊會議后可以開麥開攝像頭跟學生實時互動,拉近師生距離;還可以看課堂回放視頻和查閱課件做好課后復習。另外利用班級微信群和釘釘群隨時答疑或檢測學生詩文朗讀背誦情況。
大學語文教材版本雜亂,良莠不齊。有人調查統計,國家圖書館里標注“大學語文”名目的藏書達到1000余種,當前在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中實際使用中的教材,約有100余種。這令很多高校無所適從,所以許多高校呼吁優選教材,組織力量打造精品教材。依據《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各校應根據自己學校類型、規模,選擇適合的教材,這點尤為重要。新疆師范大學是一所師范類綜合性大學,是培育教育工作者的基地,所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尤為重要。結合于此,考量各類大學語文教材優長,目前我校選定的教材是南開大學教授陳洪主編、高教出版社發行的《大學語文》。該教材著眼通過“好文章”(包括好詩、好詞、好譯文)的欣賞和體味,來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大學語文教育的核心還應該在課堂,用好文章的魅力感染學生??墒且堰@門課講得更生動活潑,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那就要依托網絡,發揮網絡作用,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大學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研發是對傳統紙本教材的有效補充和提升。陳洪主編的《大學語文》除了紙質版資料,還附有導學光盤、教輔光盤以及教學網站,有效地構建起了網上“智慧課堂”。另外,百度文庫里有許多名篇的教學PPT,可以在校園網上免費下載學習。
大學語文的考核不再以一次期末考試作為最后的成績,我們更關注學生的平時表現,注重學生國家通用語言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期末筆試內容以講授的重點篇目為主,滿分100分,占比考核的50%,平時成績占比考核的50%,細化平時成績考核,具體方式如下:平時成績50%=15%的課后作業+10%時事小作文2~3篇+10%期中考核+10%雨課堂預習、復習課件+5%背誦。
我校的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明確了課程定位,精選了教材和篇目,建立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完善了課程考試評價體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總結如下:一是各專業班級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古詩文時感覺難度最大,究其實質,還是他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沒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經典文學作品的接受。二是課程定位正確但實踐起來有難度。因為大學語文的課時實在太少,能完成精講的篇目有限,而且人文素養的提升是一個較為緩慢長期的過程。三是選文中古代文占比較高,現當代文占比較少,尤其是國外典范的作品選得較少,精講篇目中一篇也沒有。四是學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手機上碎片化閱讀和刷抖音、打游戲等行為占據時間太多,無暇靜心去讀經典。五是教師隊伍不穩定,同行之間的教學研討較少,公共教案的打磨還不夠。六是師生比目前還是很難改變的,大班合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建成之后就一成不變了。有些問題積重難改,今后還需不斷建設,盡量彌補之前建設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