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妍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成都 610213)
“物聯網數據采集技術”課程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集群方向課中的必修課,是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依據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要求,對接物聯網現場施工與管理、物聯網系統維護員和物聯網系統測試員等相關職業資格和崗位能力需求。遵照“書證融通、訓賽結合”的基本要求,結合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標準而設計課程,堅持落實國家教學標準,對接主流生產技術,注重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打造課程。在課程建設期間,共建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教材;推行活頁式、工作手冊式、融媒體教材。
依據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國家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針對物聯網系統售前工程師、售中工程師、售后工程師培養,對標“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新職業國家標準,融通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物聯網技術應用大賽及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和應用1+X證書要求,課程以“為客戶建設真實智能家居系統”為載體,將學習內容序化、組合為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智能家居系統實施、智能家居系統維護3個模塊,培養物聯網系統規劃設計、工程實施、運行維護等領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課程開設于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二年級第一學期。以物聯網2001班為例,通過成績分析、問卷調研、核心能力及素養測評。
知識和技能基礎:通過學習“物聯網技術導論”等前置課程,熟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場景及系統架構,但不熟悉物聯網項目方案設計、設備選型、工程實施等任務的技術標準、操作規范。
認知和實踐能力:對物聯網職業崗位類型、工作任務等有一定認識,有從事物聯網項目建設的愿望,但實戰經驗及商務技巧不足,質量、成本、契約意識不強。
學習特點:需要及時、持續的成就感驅動學習,樂于在泛在學習中獲取碎片化知識、在實操中積累實踐技能,缺少深研技術、精煉技能的耐心[1]。
圍繞物聯網售前工程師職業能力和素養培養主線,結合學情分析,堅持“同心喚需求、精心策方案、匠心做實施、放心交項目、暖心強服務”,引導學生實學實練實戰,規劃設計物聯網解決方案、集成調測物聯網樣板系統、協調推進物聯網商務工作,實現認識新技術、錘煉新技能、培育高素養的教學目標,突破智能家居方案設計重難點。
堅持工程牽引,以“為客戶定制智能家居系統”為載體開發學習模塊,通過真項目、真環境、真設備、真操作,實學、實練、實戰,引導學生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堅持崗位驅動,根據售前工程師工作任務序化組合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沉浸式課堂中熟悉國家技術標準、行業企業規范;在實際作業中熟悉真實崗位、培養工程技能、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職業精神;在商業交付中提升溝通協調能力、培養商務技能、實現價值認同。堅持成果導向,運用積極心理學原理,在各任務實施后設計多個階段性成果,引導學生在攻取成果中積極求知、增強自信。校企聯動共建“實崗實境”課堂、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通過實戰幫助學生實現職業能力和素養螺旋式提升。
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心理學為指導,倡導“育積極之人,更積極育人”。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創設真項目、構建真任務,力圖增強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在教學實施上,堅持課前引學、課中實戰、課后拓展“三環同構”,推動引學、試學、踐學、展學、省學、延學“六階促學”,持續點亮心靈、啟迪思維、培養技能,提升職業能力和素養[2]。
1.課前“引學明任務”
教師利用學習通發布學習任務、指導學生自學和分析數據。學生通過國家物聯網教學資源庫及學校物聯網虛擬仿真孿生平臺完成預習任務,通過教學視頻、微課等學習國家標準、行業規范,通過虛擬仿真孿生平臺開展設備組網、場景設計等任務。
2.課中“實戰提能力”
教師引入工程案例創設情境,客戶現身課堂提出需求,學生在校企雙導師指導下開展客戶調研、實地考察等工作,實景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轉換角色、分工協作,在校企雙導師指導下開展方案設計、設備裝調、商務溝通各環節,在真項目、真環境中完成真任務,實操提升學習熱情。學生分組探究拓展任務,面向不同客戶、家居場景、業務需求規劃設計基于不同軟硬件平臺的方案,實現展客戶、展場景、展需求、展平臺,“四展”激發創新動力。學生完善設計方案、做好項目交付、完成匯報答辯,利用思維導圖總結任務,實現知識技能的鞏固、融合,省學促成成果積累。
3.課后“延學拓視野”
學生參加老師的創新工作室,在校企雙導師團隊帶領下,走進物聯網企業研技術、做方案、選設備、學標兵,面見智能家居客戶談項目、詢需求、交方案、做工程,面向物聯網大賽學知識、練技能、研策略、悟趨勢,實現理論知識深化、專業技能強化、職業素養升華,促進。
與物聯網智能家居企業合作,對標國家技術標準和行業技術規范,根據企業售前工程師的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以客戶真實項目創建“智能家居系統設計”學習模塊,規劃需求調研、方案設計、設備選型、移動端入網、方案交付等8個學習任務,基于真項目推動實學、實練,打造實崗學習任務。
依托合作企業將現場引進課堂,融入物聯網大賽和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和應用1+X證書要求,在校內打造300余平方米的智能家居系統展示區、方案設計區、硬件裝調區、軟件測試區、產品交付區,還原企業真實生產、經營、辦公場景和氛圍,基于真環境、真設備、真操作推動實戰,打造實境學習場景[3]。
聯合企業技術骨干組建校企雙導師教學團隊,合作研究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匯聚行業重點企業優秀工程案例開發課程標準、優質課程和教學資源。基于實崗學習任務和實境學習場景,校內“雙師型”教師主導理實一體化教學,企業導師結合工程實際指導學生實練實戰,雙導師協同指導學生完成智能家居系統方案設計與交付,基于雙導師、學生組、客戶多元評價學習成果,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實戰效果。
堅持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凝心課堂”。將客戶智能家居建設與城市智慧升級結合,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銘刻城市引進,增強家國情懷。將學生與售前工程師角色結合,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秉持“同心喚需求、精心策方案、匠心做實施、放心交項目、暖心強服務”愿景幫助客戶建好智能家居實現幸福生活夢。將物聯網專業質量文化、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課堂,引導學生“求真、求精、求穩、求新”,全方位、系統化培養工匠精神,達成思政育人效果。
在實學、實練、實戰過程中,學生分類扮演設計師、競標人等角色,面向不同客戶、不同場景、不同需求設計智能家居系統方案,在競賽闖關、競爭性交付過程中營造對標氛圍、實戰氛圍,持續增強了課堂參與度,提升了課堂創新性、高階性、挑戰度。評價環節,根據物聯網售前工程師職業能力和素養培養要求,從理論運用、實踐技能、職業素養、勞動觀念4個維度,采用校內教師、企業導師、學習小組、客戶等多元主體評價,基于數據平臺等信息化手段采集學生數據信息。全過程多元化考核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養目標的達成度,全方位考查學生實戰應對能力,讓學生在參與課堂、分組對標、質詢思辯、服務客戶中增強獲得感。
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是技術感知與情感體驗的結合,需要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幫助客戶解決需求。運用“工程牽引、崗位驅動、成果導向、實戰成才”策略和積極心理學理論,打造“樂學課堂”,用“實崗實境”激發學生策源力、“三課六環”提升學生參與度、“積極心理”增強學生自信心,突出沉浸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了積極之人[4]。
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是新標準、新技術、新規范的集成應用,需要學生切實掌握國家標準、行業規范。通過創設多元評價“靈動課堂”,校內教師導學基本知識,企業導師帶入行業規范,客戶現身講述多樣需求,學生互辯營造競學氛圍,全方位引導學生向老師學知識,向導師學經驗,向客戶學愿景,向同學學創意,角色扮演培養了多知新人。
融通崗課賽證,校企聯動打造“實戰課堂”。實學實練錘煉了售前工程師的需求調研、方案設計、商務交付等必備技能;課程內容對接智能家居1+X證書標準,“課證融通”提升考證通過率達到89%;課程實施與技能大賽互補互融,學生參賽成績穩步提升。
創設職場環境、融入家國情懷,“四心四求”打造“凝心課堂”。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提高了對售前工程師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認知和職業前景的認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就業自信、創業自信、報國自信。
1.踐行“積極心理學”,促進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針對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引入“積極心理學”,結合成果導向,一任務一成果,通過外界激勵、成就達成、自我認知三個維度,激發學生自我學習意愿,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學有所至、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增強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可自我,實現知己悅己,助力其未來職業規劃。師生共建和諧課堂,增強了樂教樂學的幸福感。
2.工程牽引、崗位驅動,實境實崗實戰提升技能
校企雙導師對接職業能力要求,融合“1+X”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和應用職業技能標準,以“智能家居系統設計”真實生產項目貫穿模塊始終,圍繞崗位生產流程設置工作任務,將課堂教學與真實工作場景相融合,學生借助真實項目,實境實崗實戰完成工作任務,實現對裝調技能從“知道-做到-做好-做精”的認知演變和能力遷移,同時實戰注重成果產出和質量生成,強化了職業素養養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問題和不足,計劃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持續對接物聯網新技術,實時完善學習資源。物聯網智能家居作為一種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應緊密對接行業發展,不斷融入物聯網新技術、新方法、新規范等。攜手企業進一步優化開發更加豐富的活頁式教材,持續保證教學內容迭代頻、技術融入快、呈現形式新[5]。
第二,融合分析多平臺數據,關注學生個體成長。目前,數據采集平臺較多,平臺數據融合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應進一步開發完善不同平臺數據融合系統,增加數據的融合度,形成個人成長折線圖和雷達圖,全方位、全流程、數據化呈現學生成長軌跡和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