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波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國際商務系 山東 濰坊 261011)
2019 年1 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職業教育活頁式教材開發指導手冊》指出,活頁式教材開發是一項開拓性、改革性的工作,是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體現先進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理念的重要載體,也是職業教育教學材料的重要變革[1]。因此,針對不同的專業類別,開展活頁式教材的研究和系統的開發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新穎靈活的形式是活頁式教材的特色,形式只是其表面特征,而非教材開發的重點。如果僅僅將傳統教材的“章”替換為“項目”,并將呈現形式改為活頁式,則會導致對活頁式教材的最大誤解。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教材的形式是為了更好地呈現、應用和學習教材內容而存在的。徐國慶教授指出:“盡管物理形態也很重要,但教材最為本質的要素還是其內容和組織模式。”對活頁式教材而言,裝訂形式“活”只是其表面呈現形式,教學內容“活”、教學形式“活”才是關鍵[2]。
與傳統教材構建的知識體系不同,活頁式教材等新形態教材開發的核心在于開發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的開發需要學校、企業和行業等多方參與,所選的工作任務在充分體現典型性的同時,還要求職業針對性強、工作流程清晰、遵循工作過程的內在邏輯。通過完成這些工作任務,學生可以實現學習情景中的教學目標。
典型工作任務的開發通常是基于工作過程的,但多數工作的工作過程并不是統一的、一成不變的,這就給典型工作任務的凝練和選取帶來了困難。以外貿跟單業務為例,一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對不同的外貿跟單流程進行分類;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外貿業務操作中,雖然有原(輔)材料采購、樣品生產、包裝、運輸等環節,但這些環節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工作內容交叉復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給相對獨立的典型工作任務篩選帶來了困難。在深刻認知“外貿跟單操作”課程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精心選取典型工作任務的同時,凝練課程的核心素養,以課程核心素養作為引領,是解決選取的工作任務相對“孤立”問題的策略之一,讓活頁式教材開發有了“魂”。在教材開發實踐中,把核心素養看作是一條“線”,由它把典型工作任務給串聯起來。
活頁式教材倡導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式學習,教師是教學環節的設計者和學習進度的引導者。課程每項典型工作任務都細化為顆粒化的小任務,每個小任務都能及時反饋學習效果;每個小任務都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斷增加難度,最初的難度很低,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無論技能訓練還是知識自測,都要有學生可以找到的確定的答案,答案不能模棱兩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一些精巧的環節設計,讓整個課堂生動起來。
國家專業課程教學標準是相關專業課程建設的總指引,在課程內容的選取過程中,既要有涵蓋教學標準要求的內容,又要突出教材的地方性和行業性特色。針對不同學科專業的特性和優勢,應深入研究其育人目標,深度挖掘并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地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新穎性,從課程所涉及的專業領域、行業現狀、國家政策、國際視野、文化傳承和歷史背景等多個角度,增強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和引領性,提升課程的時代性和開放性。在活頁式教材中,還可將勞動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融入課程內容中,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3]。
傳統教材重視知識體系的建構,認為掌握了知識就擁有了能力,但事實并非如此。多數情況下,擁有了相關知識未必就具備了做好事情的能力。職業教育更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強調培養學生會做事、做成事情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只能在“做中學”,僅僅了解相關專業知識明顯是不夠的。就“外貿跟單操作”課程來說,一票外貿跟單業務涉及的知識內容包羅萬象。一味隨意而非系統性地選擇羅列知識內容,不利于學生外貿跟單能力的養成。
研讀已出版發行的《外貿跟單操作》教材不難發現,其課程內容與國貿專業其他核心課程比如“國際貿易實務”(進出口業務操作)、“外貿單證實務”等存在較多重合。這三門課程分別對應著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和外貿單證員三個崗位,是面、線、點的關系。“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以外貿合同為中心,關注從尋找客戶、磋商談判、簽訂合同到合同履行的全業務面的工作;“外貿跟單實務”則側重于拿下合同(訂單)后,對合同(訂單)的履行、落實的是業務線的工作;而“外貿單證實務”只關注外貿業務中所涉及的單證繕制這項“點”的層面的業務。這三門課程的側重點不同,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也應聚焦各自的核心內容,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
外貿跟單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人才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和素養。商品類別的不同會導致外貿跟單流程和內容的差異,例如紡織品跟單、服裝跟單、鞋類跟單、玩具跟單、家具跟單等。為了突出教材的職業性,一些《外貿跟單操作》教材只關注某一類甚至某一種商品的跟單業務,忽視了教材的普適性
當前教材開發編寫常常脫離行業企業需求,對行業企業的調研僅僅局限于職業技術層面。未能系統了解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各個要素的要求,導致教材內容主要以技術技能知識和技術技能知識的實踐應用為主體組織編寫,忽視了職業教育的教育功能,包括立德樹人、育人教育、創新教育以及創業素養的培養[4]。
無論是生產型外貿企業還是流通型外貿企業,為了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訂單,都需要專業人員跟蹤訂單的執行情況,及時協調相關人員在訂單執行中的行動,保證外貿企業的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要求。這名專業人員便是外貿跟單員。其中,“跟”指的是對進度的跟進、協調,而“單”指的是合同中的訂單,特別在外貿環境下的“單”指的是涉外合同或信用證下的訂單。對于業務員(經理)來說,外貿跟單員是協助他們拓展國際市場、推銷產品、協調生產和完成交貨的重要業務助手。
通過對“外貿跟單操作”課程定位以及外貿跟單員崗位的分析,我們凝練出本門課程的三大核心素養:契約精神遵守、專業外語應用和人際交往和諧。
契約精神遵守:契約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經濟社會中,由各方在自由平等基礎上的守信精神。外貿跟單業務的實質是確保各部門能按計劃開展工作,由專人負責不折不扣地遵守合同(訂單)相關條款,并將其逐一落實完成,最終保質、保量、保交期地完成某項訂單的一項工作。
專業外語應用:外語應用能力是外貿從業人員的核心能力,跟單員也不例外。對于外貿跟單員來說,他們同時也是熟練運用外語處理解決相關問題、完成相關工作的業務員。
人際交往和諧:外貿跟單工作實質上跟的是“人”,因此能否同這些人和諧相處,及時解決跟單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和“問題”,是外貿跟單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外貿跟單員是同業務環節各個部門相關人員和諧相處的協調員。
為了開發“外貿跟單操作”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課程編寫組成員多次走訪山東省各地外貿企業,進行廣泛調研;邀請學院有外貿企業一線工作經驗的兼職老師參加教材編寫組,并舉辦多場課程建設研討會,就教材內容選取進行了多維度論證,反復推敲常見工作崗位任務;典型工作任務開發既要結合區域專業職業崗位要求,符合地區行業發展,又要充分考慮使用人群的學習能力。最終確定“外貿跟單操作”課程的十項典型工作任務。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結構,將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與學習內容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注重對知識點的記憶。典型工作任務緊貼外貿業務一線,學生學習后可以直接跟崗或者頂崗;刪除與其他國際商務核心課程重復的工作任務和不容易實現教學的任務,根據行業發展及時適度添加新知識、新技能,明確每一項學習任務重點體現的核心素養。
教材的表述和展現方式應當適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方式。語言應簡潔流暢,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應盡可能采用圖表和圖像替代冗長的文字描述,以更真實地反映實際工作過程。同時,應力求圖文并茂,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材內容的組織結構方面,應遵循系統化的工作過程,并符合工作過程邏輯以及學生的認知和技能養成規律。應堅持以應用為主線,不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材編寫應適應課程的職業屬性和模塊化需求。
教材內容應突出實用性和實踐性,以“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方式告訴學生,而非“是什么、為什么”。不應強調學生僅理解現象,還要理解現象背后的原因。教材編寫應以職業能力為基準,以應用為目標,以必須和足夠為限度,以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為準繩,并與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或行業技術等級標準保持一致[5]。
融合課程內容,突出職業引導功能。教材學習應幫助學生了解和熱愛職業崗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以及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教材功能上不僅傳授知識,更突出技能的培養和素養的提升。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外貿跟單操作”課程活頁式教材開發實踐是一項新的嘗試。通過凝練課程培育的核心素養,挖掘課程的獨特育人價值,讓“外貿跟單操作”課程活頁式教材開發工作有了根本遵循。但同時,該類課程開發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的選擇、專業群建設的系統設計和整體規劃、數字化教材的建設等,期待在今后的課程開發中進一步解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