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麻醉誕生是外科發展的里程碑,從一開始的臨床麻醉,發展到現在麻醉、疼痛診療、急救復蘇等集于一體的臨床學科,如今已走過170個年頭。但是,普通大眾對于麻醉的認知還較為片面。接下來,就帶你了解神奇的麻醉世界。
什么是麻醉
麻醉是用藥物或者其他方法,讓患者機體的一部分或整體暫時失去痛覺。對患者應用麻醉,目的是為了減輕痛感,從而為順利進行手術創造條件。
麻醉方法有哪些
在當前的臨床醫療中,麻醉主要分為局部麻醉、神經阻滯、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其中,局部麻醉是在患者需要手術的部位局部注射麻藥,便于醫師完成局部的小手術;神經阻滯是在患者需要手術部位的神經周圍局部注射麻藥,適用于上下肢手術,以此達到阻斷患者痛覺的目的;椎管內麻醉又涵蓋了硬膜外麻醉、腰麻,以及二者聯合麻醉,即將麻藥注射到患者椎管內的不同層次,從而使得其平面以下失去痛覺;全麻是麻醉醫師通過呼吸道或靜脈注射的方式將麻醉藥輸送到患者體內,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麻醉效果。
患者常見的麻醉問題
在手術前,很多患者往往會有這樣的擔心,麻藥能不能把自己麻倒?手術后多久能醒來?麻藥會影響智力嗎?
首先,在專業麻醉醫生的操作下,不存在所謂“麻不倒”的情況。麻醉醫生會根據患者手術的部位以及身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和藥物。在確保麻醉效果后,才能實施手術。
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患者一直意識消失狀態;且一般是持續性使用短效麻醉藥物,代謝比較快。麻醉醫生可根據手術進程適時停止使用麻醉藥物,一般術后半個小時內,患者會自行蘇醒。若是腰硬聯合麻醉,或者是神經阻滯類的麻醉,患者都是清醒的,只是局部會感到麻木無知覺。局麻藥種類不同,持續時間也不同,但一般在一至數小時麻醉效果消退,患者會恢復正常感覺,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麻醉時間過長的問題。
部分患者在手術前,常常擔憂麻藥是否會對智力產生影響。現在臨床使用的麻藥都是短效的,可以很快代謝出體外。每年全世界都有數百萬人次使用麻醉進行手術,事實證明,在專業人士的操作下,麻藥不會對神經系統有任何影響,也就不用擔心麻醉會影響智力。一般情況下,從停藥到完全代謝所需時間,短則10~20 min,長則24 h,這受到麻醉藥物劑量、患者年齡、身體機能的影響。
麻醉醫生如何保障患者安全
在麻醉過程中,麻醉醫生會準備相應的設備,如自動血壓計、血氧飽和度監測儀、心電監護儀、呼吸監測儀、平均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血氣監測儀、肌松監測儀、體溫監測儀、SWANGANZ導管等,以用于麻醉監測。麻醉醫師通過各個儀器設備反饋出來的動態化信息,時刻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并結合現實情況,合理評估患者狀態。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會及時進行干預,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例如,常見的無痛胃腸鏡,通常采用不插管全麻,用藥簡單,麻醉蘇醒也很快,普通人可能覺得沒什么風險。但就麻醉醫師而言,不僅要準備麻藥,還要備好搶救用藥和物品,以便及時應對各類突發情況。又如在膽囊切除術中,使用的是插管全麻形式,這就需要麻醉醫師在全麻的過程中建立人工氣道,一般會用到多種麻醉藥物。患者在醒來時,只記得打了第一針,后面就完全不知。但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會時刻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針對各種情況給予處理。如血壓高了,麻醉醫師會根據情況加深麻醉或用降壓藥;血壓低了,會加快補液或用升壓藥物;發生出血性休克,會輸血補液并給予藥物;突發心跳驟停,麻醉醫生會叫停手術,給予各種搶救措施。總之,直到手術順利結束,患者安全蘇醒,麻醉醫生的任務才算結束。
患者在手術前應做好哪些準備
不同手術類型的患者,術前注意事項的內容也不一樣。一般來講,患者應積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緊張情緒,因為過度緊張、睡眠不好,會引起血壓波動,進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患者需如實回答麻醉醫師的提問,不要隱瞞,如手術前是否吃了東西、是否發熱、近期是否服用過抗凝藥物、既往有哪些疾病史等。通常情況下,進入手術室前,患者需要至少禁食8 h、禁水2 h,嚴格遵醫囑行事,必須服用藥物時可喝小口水送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在患者失去知覺后,胃內的食物返流出來,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被吸入肺里引起肺炎。此外,患者在手術前要排空大小便;如戴有活動假牙,要及時取下假牙,避免誤入食管或呼吸道。
怎樣配合麻醉和手術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首先會給其打靜脈針輸液,而后貼上電極片,連接心電監護;在患者胳膊上綁上血壓計袖帶,一個指頭還會套上指套監測身體的血氧飽和度。如果是做較大的或特殊手術,還需要額外給患者進行動脈和深靜脈的穿刺,目的是為了監測動脈和中心靜脈血壓。不同的手術會采取不同的體位進行麻醉。如果是半身麻醉,一般會要求患者側臥、低頭并蜷曲身體,大腿盡量緊貼肚子,以便充分伸展開背部脊椎,將麻醉區域暴露出來,便于醫師操作。打局麻的時候,會稍稍感到脹痛,切勿亂動,否則不僅可能會造成針尖誤傷,還會破壞無菌環境,影響手術進程。如果期間有不適,可及時告知醫師。此外,一些手術需要對患者插導尿管或胃管,患者要盡可能忍受,不能隨意拔出導管。對于非全身麻醉的手術,患者在手術臺上意識清晰,為了避免增加精神負擔,此時可以選擇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