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萍
【摘 要】當前,教師引導教學開展,學生占據課堂主體地位,師生、生生雙向互評一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成為主流。文章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新局面,通過對預學單、共學單、延學單使用策略的探究,以“三單”導學模式落實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打造“輕負高質”的學本課堂。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 “三單”導學 預學單 共學單 延學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積極性。”教、學、評一體化提倡評價先于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全程指向學生學習成果,強調教、學、評融合成一個整體,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處處有評價,目標倒逼,評價倒追,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教學過程中的評這三個課堂教學重要元素在課堂教學中有機融合。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學習與評價達成一致。筆者基于自身教學實踐,依托預學單、共學單、延學單“三單”的使用,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促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深度融合,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
一、預學單的設計與使用策略
制作預學單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其指導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即需要做什么,并提供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課前對課堂上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了解學習內容,運用自身已有知識及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探究,形成基本的認識。在整個過程中,預學單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結合學情分析和教學大綱,將具體的任務布置給學生,以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研究和學習,內容設計上一般是從簡到難,確保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并通過任務完成度判斷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并加強教學反思,持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強化合作探究意識,促使學生鞏固舊知識同時,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而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從學習中感受樂趣。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結合學生的年齡段及認知能力,制訂學習目標,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深化預習單設計,旨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在預習時,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明確告知學生預習要求,介紹預習內容,講解預習步驟,促使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預習任務[1]。同時,教師重視對學生預習過程和預習結果的評價,認真審閱預習單內容,并結合評估結果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通過預習單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并有針對性地提供學習指導。
教師要綜合考量,全面分析,切實根據學情需要,設計有層次、操作性強的預習單,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心理負擔,進而積極參與到課前預習活動中,尤其是當教材內容呈現出較強的文體意識,要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重點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切實發揮對學生的啟蒙教育作用。例如,為讓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好的故事》一文課前預習作業設計環節中,設計了讀字音模塊。
在六年級上冊《好的故事》一課中,我已讀了(? ? ? ?)遍課文,可以把下面的詞語讀準確。
kē jiù cēn cī yān ? ? cù suō là
膝髁 烏桕 參差 胭脂 皺蹙 蓑笠 潑刺
qié ní
伽藍 虹霓
教師通過上述預學單中的作業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給予學生10分鐘左右的查閱資料的時間,并結合查閱的資料,深入理解和體會文章中心主旨。之后,教師在學生掌握基礎讀音基礎上,給予學生3分鐘左右時間主攻難詞、生詞。
1.我閉了眼睛,手? ? ? ? ? (ɡē)在膝髁上。我在蒙朧中,看見了一個好的故事。這個故事很? ? ? ? ? ? ? ? ?,
,? ? ? ? ? ? ? ? ? 。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cuò zōnɡ)起來像一天云錦。諸物倒影在
(chénɡ bì)的小河中,并水里的? ? ? ? ? ? ? (pínɡ zǎo)一同? ? ? ? ? ? ? (dànɡ yànɡ)。在我要? ? ? ? ? ? ? (nínɡ shì)它們的? ? ? ? ? ? ? (shùn jiān),? ? ? ? ? ? ? (zhòu rán)從夢中驚醒,云錦也已皺蹙,仿佛有誰? ? ? ? ?(zhì)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 ? ? ? ?(dǒu)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2.原來,“好的故事”其實是一個? ? ? ? ? ? ? ? ? ?。
二、共學單的設計與使用策略
共學單是“三單”中的關鍵環節。為實現深度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化共學單設計,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設計學習任務,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時間分配,給學生預留出25~30分鐘的自主學習時間,按照3~4人一組展開小組討論,進行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合理劃分小組,包括基礎層學生、提升層學生及發展層學生,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地掌握學習要點,提升自學能力。
在共學單設計環節,教師要遵循差異性原則,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基礎制訂教學方案,切實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并從基礎教學層面上升到深度學習層面,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共學階段,教師利用挑戰性問題引領單元學習活動的開展,助力學生的學習進階。例如,教師要考慮共學單中設計的挑戰性問題是什么,課堂中的問題設計有哪些不同,是怎樣體現思維進階的,對于學生思維的提升體現在哪里。
例如,教師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學中,設計了共學單的練習作業,在第一課時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文章中的人物,理解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師預先制作了任務卡,內容為:“快速瀏覽課文4~9自然段,思考:在草船借箭的過程中,諸葛亮都算準了什么?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兇險?他又是如何化險為夷的?”通過設計挑戰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常規教學設計相比,此種設計方式更為新穎,能夠啟發學生思考。通過問題設計,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審辨能力。同時,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充分體現了“共學”理念,以“魚骨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更好地分析人物的活動路線,促使學生更加全面了解諸葛亮。
教師依托共學單,充分營造了“共學”氛圍,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最終達到了深度學習的目的,實現了高質量學習。
通過共學單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培養了學生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感同身受地閱讀童話故事的同時,更樂于分享閱讀成果[2],同時,實現了生生之間優勢互補。
三、延學單的設計與使用策略
延學單主要是對課后內容進行鞏固和完善,旨在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之間的銜接,在鞏固記憶的同時,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促使學生真切感受學科魅力,不斷提升學生學科學習能力,從而確保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樹立學習信心。教師要精準定位自身的角色,充分發揮引導功能和作用,結合學生的個人特色,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設計差異化的練習題目。
在延學單設計環節,教師要設計多個項目內容,包括基礎部分、提高部分及深化部分。基礎部分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全部掌握;提高部分是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設計的;深化部分是針對學習基礎好且有較強思維能力的學生而言的。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加強對“延學單”的把控,密切觀察學生的動態,把握大方向,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核心素養[3]。
教師要重點加強對課后作業的布置,避免內容重復性、機械性地講解。延學單的設計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任務,幫助學生進一步成長,并對學生的作業任務進行評價,加強教學反思,進而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課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實現雙向反饋。
在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深化預習單、共學單、延學單設計,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其中,在預習階段,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共學階段,加強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探究合作精神;在延學環節,重視課后作業任務布置和設計,最終達到了共研共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羅鳴亮.依托“三單”催生“互動”的力量[J].福建教育,2022(36):46-48.
[2] 繆壽紅.依托“三單”搭支架? 云端教學促發展[J].上海教育,2022(Z2):97.
[3] 朱瑛.指向學習力生長的“一課‘三單’·學為中心”課堂行動[J].小學教學參考,2022(1):1-6.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杏園小學)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