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平
語文作為一個基礎學科,需要學生一生的不斷學習。語文學科中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依據教材將傳統文化融合進語文教學中,從而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基于此,下面就對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進行討論和研究。
語文學習中教材是最好的模板,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從課里的傳統文化入手,挖掘其中的民族文化的思想和表現形式,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和情感認知。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課文中的角色入手,以更加直觀方式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和人物形象,從中提煉出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素,促使學生以更具有代表性和認知感的方式理解與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價值。
語文學習除了課本上的內容外,還需要積極拓展課外資源,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實用價值課外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這些課外作品,并從中吸取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樣既能實現對課本內容的有效補充,又能達成學生健全認知優秀傳統文化概念、認同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綜合目標。例如,在《傅雷家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三字經》《弟子規》等飽含傳統文化的書籍,并引導學生對孝道等傳統文化進行深入了解。通過拓展課外傳統文化的資源,學生進一步懂得了感恩、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并為傳承至今的孝道文化所感動。
相對于枯燥的傳統課堂,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會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并讓語文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語文教師通過實踐活動融合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能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各種實踐活動,并將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整體性認知,從內心深處認同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舉辦《班級中國詩詞大會》,通過激烈的競賽,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或者組織學生舉行傳統節日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傳統節日實踐,充分挖掘節日內涵,體驗傳統節日氛圍,增強對祖國的熱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能夠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培養效率,還能夠促進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和傳統文化傳承意識,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學生自覺承擔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
(作者單位:山西省嵐縣育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