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吳瀟

摘 要:廣西邊境口岸眾多,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對全面深化我國與東盟國家開放合作、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給廣西邊貿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首先通過搜集2015—2021年的廣西邊貿數據,從邊貿規模、結構、結算方式及口岸便利化改革四個方面分析廣西邊貿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其次,分析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紅利給廣西邊貿帶來了制度創新效應、輻射帶動效應及國際對接效應,有助于廣西邊貿高質量、全鏈條式發展。最后,文章提出未來廣西邊貿借力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同步發展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邊貿;溢出效應
本文索引:徐麗,吳瀟.<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7):-072.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4(a)--04
1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廣西邊貿進出口規模穩居全國首位,2021年邊貿總額為1491.3億元,超過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窗口,為更好地參與國際尤其是東盟國家的合作與競爭,2019年8月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廣西自貿區”)獲批設立,包含南寧、崇左、欽州港三大片區,是我國第一個在沿邊地區、民族自治地區設立的自由貿易區。廣西尤其是邊貿地區不斷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和大口岸優勢,借力廣西自貿區的溢出效應,進一步發揮其西部陸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年來,有關廣西邊貿發展的文獻已有豐富的成果。劉主光[1](2022)指出,廣西應抓住RCEP生效帶來的機遇,依靠其國家級戰略地位,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來發展外貿。龍佳琦等[2](2021)認為,自貿區建成后能有效激發廣西區內主體、相關企業的積極性,政府應結合地方優勢,多措并舉,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促進提升邊境經濟貿易的發展。劉國碧[3](2021)指出,“雙循環”背景下,要加強邊貿口岸建設,提升中越產能合作水平。演莉、金鑫[4](2021)從數字經濟的角度給出提升中越邊貿產出水平的建議。汪瑾、韓佳伶[5](2018)認為,應依托科技來促進邊貿商品結構和產業轉型,打造金融財稅合作園區,為邊貿提供支持。宋澤楠[6](2018)提出,以自貿區為邊境開發開放示范區,進一步規范升級邊貿企業的商貿功能及定位,提升邊民生活水平。本文在以上邊貿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廣西邊貿如何借力自貿區同步創新發展。
2 廣西邊貿現狀及問題分析
2.1 廣西邊貿現狀
2.1.1 邊貿規模
近年來,受廣西促外貿穩增長政策,海關通關便利化改革及百企入邊等行動的影響,廣西邊貿發展機遇較好。由表1可知,2015—2018年廣西邊貿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增速較緩,2015年邊貿總額為1413.1億元,到2018年邊貿總額達到1617.7億元,年均增速3.6%。2019年,雖然廣西自貿區已獲批實施,但受全球經濟低迷、中美貿易摩擦及2020年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邊貿進出口增長乏力,邊貿總額大幅下降。隨著廣西自貿區政策優勢的逐步顯現,到2021年略有上升,邊貿總額為1491.3億元,同比增長5.9%。
邊境小額貿易方面,2015年邊境小額貿易總額為1059.7億元,同比增長17.1%。2016年受部分勞動密集程度高的制造業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影響,廣西傳統出口商品受到沖擊,邊境小額貿易總額跌至786.8億元。2018年,中越沿邊地區形成加工貿易產業鏈,邊境小額貿易快速發展,進出口額快速增長至1076億元,增幅達22.2%。但廣西邊境小額貿易以出口為主,進口額逐年下降,2021年順差達1024.4億元,不利于邊貿的健康長遠發展。
邊民互市貿易方面,2016年海關對邊民互市貿易進行無紙化通關改革,正式啟用“一指通”系統,通關效率和監管成效得到較大提高,有力地推動了邊民互市貿易的高速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達666.9億元,較2015年增幅達88.7%。2018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多方面影響,邊民進出境與商品流動受到限制,互市貿易額持續下跌。2021年廣西“百企入邊”行動的實施,使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成效明顯,貿易額有較大增幅。
2.1.2 邊貿結構
廣西與越南陸海相連,與越南陸地邊境線上達1020公里,對外開放的邊境口岸有9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點)有16個,邊貿絕大部分是與越南之間的商品貿易,越南已連續15年作為廣西貿易額最大的合作國家,廣西自貿區的設立對廣西與越南邊貿的促進作用十分顯著。
由表2可知,近年來,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8.4%。2021年,廣西與越南進出口總額為2003.9億元,占廣西與東盟進出口總額的75%,占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近一半,可見越南是廣西與東盟開展經貿往來中重要的商貿伙伴。一方面,說明越南對廣西邊貿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越南邊境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邊貿政策不太穩定,要想實現廣西邊貿穩定長足的發展,就應將進出口貿易拓展至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2.1.3 邊貿結算方式
廣西邊貿主要有境內結算銀行、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服務中心、“地攤銀行”三種結算方式,其中“地攤銀行”結算占較大比例。截至2021年,人民幣結算在中越邊境小額貿易中的結算占比達90%以上。
(1)境內結算銀行
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旅游、留學、公務訪問、探親訪問和勞務等方面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廣西積極出臺沿邊地區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工作要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國際化,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2019年8月廣西自貿區獲批以來,邊境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不斷改革創新,截至2021年5月,為邊民辦理貿易結算金額293.35億元,發放邊民卡13108張,調運越南盾現鈔106億越盾,調運人民幣現鈔4638萬元,對促進中越兩國的跨境貿易、跨境金額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2)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服務中心
繼國務院提出《云南、廣西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之后,廣西各口岸均成立了邊民互市商貿結算服務中心,該結算中心依托邊民互市貿易信息管理平臺,以邊民進口申報數據為貿易結算依據。自貿區獲批以來,邊境地區創新性地設立互市貿易服務中心,上線了“口岸貿易結算信息服務平臺”,試點邊民通過銀行開立的互市結算卡,通過自助機向互市貿易銀行申請結算,邊貿結算逐步向規范化發展,有利于沿邊金融的進一步改革。
(3)“地攤銀行”結算
“地攤銀行”是中越、中緬邊境一帶自發形成的進行貨幣兌換的民間松散組織,具有手續簡便、快捷入賬、交易金額小的特點,深受邊境地區喜愛。隨著中越雙方邊貿活動頻繁與旅游業的興旺繁榮,“地攤銀行”愈發活躍。雖然“地攤銀行”對廣西邊貿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其規避了金融監管,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危害。
2.1.4 口岸便利化改革
為進一步促進邊貿便利化,優化進出口通關流程,打造高效、開放的邊貿營商環境,近年來邊境小額貿易通關使用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有效解決了反復申報、多方申報的問題。邊民互市啟用“一指通”系統,刷指紋即可通關。2021年,廣西口岸進口通關時間平均為5.36小時,位居全國首位;出口通關時間平均為0.5小時,遠低于國內平均時間(1.23小時),全國排名第八。為應對疫情反復引進的通關擁堵,邊境口岸運用“陽光排隊”系統,采取“提前審結”模式,縮短海關查驗時間,同時積極與越南口岸加強溝通,共同維護邊境口岸暢通,確保貨物通關便利化。隨著RCEP的生效,未來廣西與越南的跨境通關便利化水平將得到更大提升。
2.2 廣西邊貿存在的問題
2015年,全球貿易雖不景氣,但廣西對越南外貿增長保持較高態勢,主要原因是國家與地方為穩定增長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對邊境小額貿易給予補貼,邊境中小民營企業數量增加。2016—2018年,均保持個位數的增速,主要是全球經濟低迷,國際環境給企業帶來較大風險,且產業與訂單的轉移使區內傳統優勢逐漸弱化。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大,較多產業轉移至越南。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廣西大部分口岸暫停開放,且管控更加嚴格,邊貿受到沖擊,增長趨勢不明顯。具體來說,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2.1 受政策與國際環境影響較大
由表2可知,2015—2021年廣西與越南貿易總額雖不斷升高,但增速較小。一方面,為促進廣西與越南邊貿發展,充分發揮廣西邊境口岸的優勢,國家與廣西均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對邊境小額貿易給予補貼,邊境中小民營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且廣西與東盟外貿總額增長明顯,對促進邊貿的發展都起著很好的推動作用。但受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互市商品目錄縮減、中越貿易保護特別是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廣西大部分口岸暫停開放,少數口岸雖然仍正常運行,但與以往相比,對進出口的貨物管控更加嚴格,邊境小額貿易與邊民互市貿易均受到較大沖擊。
2.2.2 邊貿企業抗風險能力弱
廣西大多數邊貿企業屬于中小民營企業,實力較弱。較多企業開展貨物貿易而非實體經營,籌資能力較差。相比從事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企業來說,這類企業抵御市場的風險能力較差,更為重要的是,崇左邊貿企業較少開展落地加工,且加工的產品以初級加工為主,附加值較低。大多數從東盟國家進口的貨物往往運至沿海省市,口岸僅發揮了“過道經濟”的作用,無法有效發揮區位優勢帶來經濟社會效益,企業經營效益不高。此外,邊貿企業經營較為分散,各企業之間的分工依存度較低,產銷一體化水平較低,產業鏈、供應鏈較短,無法發揮集合優勢。
2.2.3 邊貿結算方式存在監管風險
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服務中心是在互市貿易中形成發展的,運營企業的法人受政府指定,不具備正規金融機構相關資質。“地攤銀行”由于具有便利性、時效性等優勢,深受兌換者的喜愛,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集匯款、結算、融資為一體的小市場。但與此同時,“地攤銀行”面臨著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對邊貿開辦銀行的正常開展,對金融市場及邊貿發展態勢都具有一定的干擾作用,給金融監管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2.2.4 邊境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來,隨著國家及廣西政府對邊貿政策的傾斜,廣西邊境口岸營商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但其基礎設施水平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另外,與中國緊鄰的越南邊境,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其交通運輸質量不高、通貨能力較弱。雖然廣西邊境口岸通關便利化加強,但越方通關能力不匹配,導致整個通關水平依然不高。隨著中國-東盟合作的加深,特別是RCEP協議的生效,廣西邊境進出口貨物量加大,冷鏈物流設施的現代化水平、倉儲容量與裝卸能力不足等問題越來越明顯。
3 自貿區紅利溢出效應分析
廣西自貿區設立前后,在戰略規劃、政策措施、管理理念上都做出了較大創新,并在推進簡政放權、對標國際規則、招商引資入桂、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起標桿作用,邊貿口岸率先積極落實自貿區的創新政策和措施,成為自貿試驗區經驗復制推廣的先行區,自貿區的設立成為推動廣西邊貿發展的強力引擎,給廣西邊貿帶來顯著的溢出效應。
3.1 依托制度創新效應,助推邊貿高質量發展
自貿區設立之后,廣西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片區實現線下“一窗同辦”,線上“一網通辦”,建設服務型政府,大幅壓減貨物通關辦理時限。開展“百企入邊”行動,創新發展“互聯網+邊貿”新業態,如“邊貿+扶貧”“邊貿+電商”,深入推進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試點,率先啟動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改革,促進邊貿不斷升級。積極拓展貿易主體,優化海關監管模式,推動申報監管改革創新,開展跨境勞務合作,讓邊貿從不起眼的小生意逐步發展成助力邊疆穩定、人民脫貧致富的千億元的大產業,依托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優勢,不斷加強貿易投資便利化和投資準入的開放化,積極推動跨境貿易、跨境物流提質升級在邊貿發展上帶來制度、管理、人才方面的溢出效應。
3.2 擴大輻射帶動效應,助推邊貿企業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廣西自貿區通過免稅、市場準入、貿易管制、金融服務等優惠政策,以“兩國雙園”為載體,吸引國內外高科技企業“落戶廣西+轉移越南”,重點在跨境電子信息產業鏈及紅木、水果、中藥材等跨境東盟特色產品加工產業鏈上不斷取得突破。2020年,廣西憑祥出口商品采購中心獲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創新“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保稅物流”疊加融合的貿易新模式,進一步提高產業項目承載能力。2021年,崇左片區基本建成兩條標志性跨境產業鏈:一是以憑祥為重要節點的大灣區—廣西—越南電子加工產業鏈供應鏈,成為面向歐美東盟市場、承接國內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二是引進央企中農批冷鏈公司打造“中國-東盟特色食品藥品深加工產業園”。
3.3 強化國際對接效應,提高邊貿通關效率
為滿足邊境地區提高結算審核真實性等需求,崇左片區推行互市貿易“銀行+服務中心”結算模式,搭建了全國首個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信息系統。友誼關口岸成為首個全信息化智能通關及進出口提前審結模式的口岸,促使跨境物流運輸渠道更加順暢,打通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新窗口,充分釋放沿邊片區的開放活力。同時,更加開放共享的外貿金融服務模式及更加完善的中越雙邊本幣現鈔跨境調運機制,有利于邊貿通關效率的提高。2021年,崇左片區搶先推進金融創新試點政策,跨境金融業務成功辦理跨境人民幣雙向流動便利化業務5864萬元;積極推進口岸振興項目19個,口岸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創新推動關稅履約保證保險、進口冷鏈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新型保險產品研發及落地,進一步促進邊境通關便利化。
4 廣西邊貿借力自貿區升級對策
4.1 進一步招商引資,擴大邊貿規模
依靠自貿區制度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與粵江浙等沿海省份開展合作,吸引更多大型加工貿易企業落地廣西邊境。同時,扶“優”扶“特”發展本地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型邊貿企業發展和擴大規模經營。
依托中越“兩國雙園”,加快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雙方共建聯合合作理事會,共組合資企業,共享市場資源和先進經驗,共同打造跨境產業鏈,尤其是加工制造、現代物流及國際金融產業體系,深入中越邊貿企業在產業鏈協作、資源開發、市場開拓、港口互通、海關監管等方面的合作。
4.2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合作產業鏈
鼓勵邊貿企業依托數字平臺,開展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服務貿易;支持企業通過邊境小額貿易等方式進口礦產資源性產品,如鋁土礦、氧化鋁和稀土等屬于自由貿易進口的商品,實現政策紅利最大化;不斷增加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引導邊貿產業的轉型升級。
同時,依托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加快發展“口岸在前,園區在后”和“口岸在前,市場在后”的具有邊境優勢的特色經濟帶;對接國際標準,把資金流、物流與信息流相關聯,發展與越南或東盟國家互補的產業,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端化、高質量方向發展,提升廣西邊貿發展水平。
4.3 暢通中越合作渠道,提升貿易便利化
隨著政策優勢的不斷凸顯,口岸邊貿量對資金結算的便利化和規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口岸結算服務中心應加強中越兩國銀行合作,加快發展人民幣與越南盾的兌換業務,結算中心與海關共享數據,實現信息互通。
同時,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高標準建設通關設施,落實完善鐵路與公路的交接站點,提高口岸通行能力。加快中越“兩國一檢”,優化邊貿檢驗檢疫程序。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單據申報的“一站式”服務和數據共享與合作,加快口岸通關便利化改革。
5 結語
廣西邊貿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存在易受政策與國際環境影響、邊貿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結算方式存在監管風險、通關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廣西自貿區的設立,有利于邊境地區依托更多的政策優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從而帶動邊貿企業的發展,提升邊境開放水平。隨著RCEP的簽署生效,未來廣西自貿區在政策、制度、機制上的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邊貿將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迎來更高程度的開放水平,更廣范圍的輻射效應。
參考文獻
劉主光.新發展格局下RCEP對廣西外貿發展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2(1):82-90.
龍佳琦,焦曉松,李毅.貿易便利化對云南省邊境貿易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對外經貿,2021(2):27-29+68.
劉國碧.雙循環背景下中越產能合作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展經濟,2021(24):17-19.
演莉,金鑫.“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面臨挑戰和改善途徑[J].對外經貿實務,2021(11):42-45.
汪瑾,韓佳伶.“一帶一路”下廣西與越南邊境貿易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8(10):59-62.
宋澤楠.“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的自貿區戰略[J].經濟研究參考,2018(47):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