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榮鍵 涂強楠



摘 要:本文基于我國長江經濟帶城市群40個城市2009—2019年的相關數據,運用DEA-SBM超效率模型計算綠色生產率作為評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通過固定效應模型分析討論外商直接投資對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運用中介模型驗證外商直接投資對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研究表明: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綠色生產效率逐年提升;外商直接投資可以有效促進綠色生產效率的提升。本文進一步進行中介效應分析發現,外商直接投資是通過對第二產業的抑制和對第三產業的促進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升。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中介模型;長江經濟帶
本文索引:洪榮鍵,涂強楠.<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7):-141.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4(a)--0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極為迅速,GDP總量2020年達到101.60萬億元,年均增長11.71%,遠高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快速增長的經濟給我國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如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污染嚴重、產能過剩、資源濫用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新時期正在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尋找促進經濟向高質量的過渡方法,以適應現代經濟體制的發展刻不容緩。
1978年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出現了較大增長。截止到2020年底,FDI實際流入我國的金額為144.27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2.63%。同時,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中國的重要戰略之一,對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從我國東中西部橫穿而過的長江經濟帶,涵蓋了11個省市,覆蓋了約21%的國土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占國土面積的40%以上。生態條件優越,綜合實力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長江經濟帶是沿江城市有機結合起來的整體,可以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強市場整合,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協同發展。當前全球經濟在受到新冠疫情沖擊的同時,也受到單邊主義和地緣政治的威脅,經濟壓力持續加大,國際資本投資形勢不容樂觀。如何利用好FDI使其有利于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發展,繼續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變得尤為重要。
文章將重點研究FDI對長江經濟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考察其中可能存在的影響機制。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運用DEA-SBM模型計算綠色生產效率的基礎上,考察檢驗FDI對長江經濟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基于產業結構的視角,實證檢驗FDI對長江經濟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
1 研究現狀與機理分析
1.1 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一些學者對FDI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做了許多研究。早期的學者已經發現FDI確實能夠改善經濟表現[1-2]。在Feridun(2004)的研究中,使用VAR模型顯示了FDI和GDP之間的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3]。Shiva等(2004)FDI-GDP模型使用60個發展中國家的數據,實證證明FDI是促進東道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4]。Hansen和Rand(2010)在31個發展中國家的數據研究中表明,FDI對經濟總量的增長具有促進效果,且這種效果具有較長的持續作用,但是FDI與經濟發展之間并不存在因果關系[5]。類似的結論,在Jacques 和 Loesse(2010)、Dash 與Parida(2013)等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6-7]。還有從企業層面的研究,Djankov和Hoekman(2000)認為FDI促進了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8]。
1.2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圍繞FDI的影響作用進行了大量研究,李娜與楊仁發(2019)研究FDI、外貿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現FDI普遍有促進作用,各地區經濟發展有了質的提高,但是FDI在不同地區的驅動效應有顯著差別[9]。田素華等(2019)運用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全面因素的生產率是衡量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FDI可以積極為高品質經濟增長做出貢獻[10]。周忠寶等(2019)利用IndexDEA技術,在2003—2016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測定了高品質的發展水平,主要研究了FDI和質量的發展關系[11]。胡雪萍等(2020)建立了“五大發展理念”的綜合評估系統,發現FDI質量對我國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并無太大貢獻,主要是因為FDI質量普遍較低無法帶來有效的技術溢出[12]。
也有學者對此作出了對區域發展質量的影響,林昌華(2020)根據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水平通過直接促進金融,進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13]。張瑞等(2020)采用系統的GMM方法,從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角度進行了一系列實證研究,產業結構升級對其發展有積極作用[14]。趙麗錦(2020)從數字經濟與要素配置效率、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和動力作用機制方面進行理論綜述,梳理了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邏輯[15]。
目前的研究文獻多集中在探討FDI對經濟“量”的促進作用上,缺少從綜合維度去深入探索分析FDI與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密切關系。部分從經濟高質量發展角度進行分析的文章也缺少對FDI影響機制的討論,且在研究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到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首先,將采用包含非期望產出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來衡量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其次,在探討FDI促進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發展過程中,將考慮到區域不平衡的特征。最后,討論FDI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
2 模型構建及數據來源
2.1 模型設定
本文以理論分析為基礎,檢驗FDI對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影響。根據現有文獻研究,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不僅受到FDI的影響,還受到第二產業比率(second)、第三產業比率(third)、政府支出(gov)、進出口總額(e)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在這項研究中,以上5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被納入模型,如下:
scoreit=α0+α1*Lfdiit+αk*controlit+εit (1)
在本文中,Score展示了綠色生產率,被用作解釋變量,LFDI作為核心解釋變量,control作為上述控制變量。本文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以FDI對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影響為模型,構建FDI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效應;其次,將樣本模型分為東、中、西不同地區,并對FDI的異質性影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行了試驗;最后,將第二產業占比及第三產業占比作為中介變量引入模型,進一步了解FDI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機制。
2.2 數據
本文數據來源于長江經濟帶40個城市群2008—2019年面板,由于數據缺失和數據源不完整,僅對攀枝花、宜賓、恩施等4個城市外進行了研究。Score的計算通過DEA-SBM超效率模型,輸出投入由每年固定的資本投入和就業人口組成,期望的國內生產總值由每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組成,而非期望的輸出工業則“三廢”。其他控制變量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及各省各城市的統計年鑒。
3 實證分析
3.1 基準模型實證分析
3.1.1 基準模型:FDI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
由表1實證結果可知,FDI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表明FDI能夠有效推動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FDI不僅為長江經濟帶帶來資金,提高長江經濟帶的資金存量,對促進長江經濟帶的投資也會產生顯著影響。同時,可以為當地的企業引入先進的設備、成熟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從控制變量回歸結果來看,產業結構的轉變,與長江經濟帶的優質發展緊密結合,可以顯著影響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綠色生產率。二產比重的增加顯著抑制了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綠色生產率,三產比重的增加恰恰相反,可以促進綠色生產效率。這是由于中國第二產業工業和制造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時代的變化,高污染、高排放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第二產業面臨著環境壓力的劇增和問題的日益增加。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則相對綠色環保,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如第二產業高,生產過程中也不會產出大量的廢氣廢水。因此,三產比重越大,經濟發展為節能綠色。控制變量進出口總額的系數同樣顯著,一個城市進出口總額越高,當地綠色生產率越高,可以有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財政支出對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效果并不明顯。
3.1.2 基于區域異質性的實證檢驗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FDI在推動經濟優質發展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鑒于長江經濟帶包含的城市,橫向多個省份,覆蓋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難免在區域發展問題上不均衡。鑒于此,研究將樣本分為長江經濟帶東部地區和長江經濟帶中西部兩個地區,根據兩個子樣本進行實證檢查,考察FDI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是否存在地區差異,并將實證結果顯示在表2中。
從不同地區的情況來看,首先,FDI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在不同地區顯著,但仍存在一定的地區差異。FDI對東部長江經濟帶綠色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不如對中西部的促進作用。這可能與兩個地區之間的金融發展水平以及資本充盈程度有關:相較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金融體系更發達,企業資本金更充足,因此FDI的作用較弱。
其次,與總樣本回歸結果一致。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中部和西部,第二產業占比越大都會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顯著的抑制作用。第三產業在中西部的牽引比較突出,對東部暫時的影響不大。與此相對,東部地區的進出口總額越高越能有效牽引城市的綠色生產率。中西部地區的這一作用并不明顯,可能是因為長江經濟帶東部地區多位于沿海城市,擁有較為優越的地理優勢和外貿優勢。
最后,政府干預在不同地區的作用不盡相同。政府干預市場在東部地區可以顯著促進綠色生產率,但是這一行為在中西部地區卻表現為對綠色生產率的抑制作用,雖然并不顯著,但仍值得關注,原因可能是長江經濟帶中游地區各省市發展路徑和方式相似,政府之間競爭較為激烈,不合理的招商引資等手段反而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抑制其高質量發展。
3.2 中介效應分析
為了探究FDI對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路徑,在上文模型的基礎上,研究產業結構升級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按照中介效應檢測方法,得到實證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第(1)可知,FDI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正面的。由表3第(2)列可知,FDI對第二產業占比起抑制作用,說明外商引入的越多,第二產業占比越小。目前外商投資并不是往第二產業方向走,更多的外商可能不是投資于第二產業,反而是側重于其他行業。由表3第(3)列可知,FDI和第二產業占比綜合考慮,研究結果表明,第二產業自身具有抑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是當有外商投資進入了長江經濟帶城市群,這一部分外商投資并不會促進第二產業發展,反而起抑制作用,而通過數據發現,如果第二產業占比越大,經濟高質量發展比重就越低,所以,FDI抑制第二產業,同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由表3(4)(5)可知,FDI對第三產業占比起促進作用,證明外商投資進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更多的外商選擇了第三產業,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而第三產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起促進作用。FDI越多,第三產業發展越好,進一步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3.3 穩健性檢驗
由表1至表3可看出,無論是分地區還是中介效應模型中,FDI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估計系數符號均未發生改變,說明上述實證檢驗結構具有較強的穩健性。
4 結論及政策建議
4.1 主要結論
文章首先測算了2009—2019年長江經濟帶40個城市的綠色生產率,在此基礎上,實證分析FDI對全要素生產率在全國和東中西部地區的影響和作用方式。回歸結果顯示:就整個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層面而言,FDI為綠色生產率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從不同地區水平來看,FDI對東部地區提高綠色生產力有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與中部和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提高更明顯。相反,FDI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西部綠色生產力,不能明顯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應用中介模型討論FDI對城市經濟質量增長的影響機制發現,FDI通過抑制第二產業和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來提高經濟的質量增長。
4.2 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FDI能夠有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促進作用存在區域差異性。為進一步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東、中部地區在持續擴大FDI引進規模的基礎上通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保障FDI的技術溢出效應能夠有效發揮,為我國綠色經濟發展帶來驅動力。西部地區在FDI引進過程中應不斷提高FDI引進的“門檻”,確保FDI的質量。
長江經濟帶的內部要因地制宜、協同發展,制定差異化的區域政策。對于東部地區,政府制定政策時要適當向此地區傾斜,加大FDI引進力度,促進上游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要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管理和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轉變和現代化,以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為重點。
參考文獻
José,De,Gregorio.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2.
Mello L.R.D,J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led growth:evidence from time series and panel data[J].Studies in Economics,1999,51(1):133-151.
Feridun 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 Causality Analysis for Cyprus,1976-2002[J]. Journal of Appliedences,2004,4(4):654-657.
Shiva S. Makki,Agapi Somwaru.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on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86(3).
Hansen H,Rand J. On the Causal Links Between FDI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World Economy,2010,29(1):21-41.
Jacques,Loesse. Long-Run Relationship and Causality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Evidence from Ten African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 Finance,2010.
Dash R.K,Parida P.C. FDI,services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empirical evidence on causal links[J]. Empirical Economics,2013,45(1):217-238.
Djankov S,Hoekman B. Foreign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zech enterprise[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0,14(1):49-64.
李娜娜,楊仁發.FDI能否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9,34(9):35-43.
田素華,李筱妍,王璇.雙向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J].上海經濟研究,2019(8):25-36.
周忠寶,鄧莉,肖和錄,等.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基于 Index DEA 和面板分位回歸的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9(10):1-12.
胡雪萍,許佩.FDI質量特征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20(10):31-50.
林昌華.金融發展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路徑機制[J].征信,2020,38(2):77-84.
張瑞,王格宜,孫夏令.財政分權、產業結構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J].經濟問題,2020(9):1-11.
趙麗錦.數字經濟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綜述與研究框架[J].中國商論,2021(20):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