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 包志成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基于此,選取江蘇省首屆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四個典型地區進行實地考察,進一步分析研究數字化鄉村發展現狀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文章基于DPSIR概念模型構建數字化鄉村發展水平指標體系,運用組合賦權BWM、TOPSIS方法對選取的四個電商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進行研究分析得出,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產業普遍存在數字、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數字化人才稀缺,鄉企之間信息斷層等問題。文章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旨在為數字化鄉村電商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利于持續推動數字化鄉村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DPSIR-TOPSIS模型;數字經濟;數字化鄉村;發展水平評價
一、引言
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的增長,數字化技術日益融入各國的農業生產。全國各地積極推進數字產業振興鄉村發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進一步推進數字化鄉村高質量全面發展,還要加強從業人員對數字技術掌握、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優化發展結構,找出一條普遍適用的現代化鄉村發展的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通過數字化產業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等相關研究逐漸增多,國內現有文獻主要從建設與評價體系、問題發現與對策兩方面展開。王瑞峰、李爽(2022)從實踐主體、實踐目的、實踐過程和實踐效果四個維度研究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維度。完世偉、湯凱(2022)從驅動機制方向探索數字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路徑。陶建杰、尹子伊(2022)從培育“數字農民”、農村居民數字化渠道選擇等角度開拓數字化鄉村建設發展路徑。張鴻等(2020)構建就緒度指標體系,構建AHP—熵權法評價模型,測算并評價數字鄉村發展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議。
綜上,目前現有文獻中對縣域電商指標評價研究較少,本文選取首屆江蘇省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的泗洪縣、宿城區、沙集鎮和耿車鎮四個縣域電商產業區為例,結合DPSIR、TOPSIS、熵權法等綜合評價縣域電商發展水平,分析現存問題與解決建議,找出一條適用性強可操作的發展路徑。
二、研究方法
(一)基于DPSIR模型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PSIR)模型是從復雜系統角度整體地進行科學規劃和全面評價的層次理論框架。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PSIR)模型1999年由歐洲環境署提出并推廣,通過連續地反饋多種指標變化,連接環境和社會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該模型建立的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關聯性和整體性優勢。
該模型將縣域電商產業集群評價指標分為目標層、準則層、要素層和指標層4個層面。參考現有文獻和國家相關規范標準構建適用于縣域電商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二)組合賦權法確定指標權重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比較成熟的主觀賦權法,自1973年提出以來被廣泛應用于各領域評價問題。在應用時求出特征向量ω和最大特征根λmax,采用一致性檢驗指標(CI)和一致性比率(CR)驗證是否通過一致性檢驗。
CI=■(1)
CR=■(2)
2. TOPSIS理想解法
通過構造多指標問題的理想解V* 和負理想解V-,并以靠近理想解和遠離負理想解兩個基準,作為評價各可行方案的判據。其中,理想解是設想各指標屬性都達到最滿意值的解,負理想解是設想各指標屬性都達到最不滿意值的解。
V*={(minVij |j∈J-)}(3)
V-={(maxVij |j∈J-)} (4)
設方案對應的點到理想點S■■和負理想點S■■的距離分別為:
S■■=■ (5)
S■■=■(6)
方案ai與正負理想解的相對貼近度為C■■,方案逼近理想解而遠離負理想解時C■■→1,從而通過比較C■■,確定最優的方案。
C■■=■(7)
3. 熵權法
信息熵作為一種客觀賦權的手段用來確定影響因子的權重,它的評價過程完全依賴客觀數據規律,使得權重具有絕對的客觀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將各指標同度量化,計算第j項指標下第i個方案指標值的比重矩陣P,根據熵值法定義可以得出第j個指標下的熵值ej,繼而得到權重。
pij=■(8)
ej=-kΣ■■pijlnpij(9)
gj=1-ej(10)
wj=■(11)
4. 數據標準化方法
對于效益型指標:
x■■=■(12)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指標及權重的確定
對基于DPSIR模型得出的11個具體基礎性指標,結合熵值法、BWM賦權法和標準化方法進行兩次優化分析,得出綜合權重如表1。
(二)DPSIR模型下發展水平分析
運用DPSIR模型得到的各縣域電商發展水平評價結果如表2,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結果分析如下。
從驅動力層面來看,社會經濟驅動力推進和制約著鄉村縣域電商的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化率反映了區域的宏觀經濟發展水平,是制約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泗洪縣與宿城區驅動力值較高,在于其人口和其他產業數量較高,當地城鎮經濟發展環境較好。耿車鎮與睢寧縣由于占地面積和人口數較少,經濟驅動力優勢相對較弱。
從壓力層面來看,電商數字基礎設施完善情況與人口數量成為鄉村縣域電商發展的主要壓力。很多“淘寶村”店家數超過千家,但信息建設設施相對落后,缺少特色產業資源的整合和利用,造成企業內部信息堵塞。同時物流倉儲等基礎設施完善、供應鏈管理不到位,導致了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效率與企業發展不匹配。
從狀態層面來看,農民知識能力無法滿足數字產業發展需求。調研地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平均學歷在大專及以下,低學歷門檻吸引了大批量的農民參加電商行業,但也造成了整體素養低、數字產業轉型難的問題。農村電商企業大多以家庭式的經營方式,缺乏現代化管理的指導;農民的知識能力難以跟上數字技術平臺的快速升級,造成了發展瓶頸的難題;且缺乏設計能力、營銷手段和專業化管理導致了地區電商企業之間同質化嚴重,缺少創新突破能力。
從影響層面來看,影響體現鄉村進行數字化改革以來收益影響的改變。整體來看,四個地區的影響系統貼近度差異不大,但都處于較低的增長水平,維持在0.2~0.35之間。其中宿城區的收益增長最大,綜合調查問卷實地探訪及數據查閱來看,該地區政府扶持力度大并且福利政策落實到位,當地電商經營者信心更足,發展更有活力。整體影響系統貼近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和人才引進困難流失嚴重,傳統鄉村的互聯網基礎設施覆蓋率低和交通不便導致的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經營者獲取市場信息和運輸的時效性,以至阻礙了鄉村電商的經營運作。因此,應加快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保證交流“不斷線”物流“不堵車”,是數字化鄉村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響應層面來看,數字賦能下鄉與政府引導之間無法快速銜接。縣域電商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組織的支持與引導,目前鄉村數字化治理水平較低,政府的行政效率與電商產業的需求無法有效匹配。鄉村組織管理也面臨著數字化變革,只有提高數字治理能力、完善數字化鄉村政策、增強政府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才能有效消除數字賦能的制度障礙。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DPSIR概念模型并利用BWM、TOPSIS法、熵權法作為綜合評價判定方法,建立了數字化縣域電商發展水平評價模型,以江蘇省耿車鎮、宿城區、睢寧縣和泗洪縣四個典型代表區域為例,用調查表和查閱的數據進行計算并加以分析,由點及面梳理出數字化鄉村電商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人才培育引進:數字化鄉村發展的根基所在
既要引入專業直播運營人才,又要對現有從業者進行崗前培訓,以探索電商發展新格局。
鄉村電商大部分都是個體經營,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成本宣傳招聘,更沒有能力去培養新人;小部分電商企業急需直播、管理、匯總分析的人才,但是既沒有渠道引進外來的優秀人才,也留不住本地的優秀人才。就此情況,可專門設立相關的公務人員,對上崗創業的電商經營新人進行經驗指導和操作培訓,同時推動電商企業從業人員及個體經營者進行電子商務相關的學習,統一安排專業人員對新員工的幫扶指導。此外,政府推動人才引進留納,對本地和外來高精尖人才提供更好的資源,鼓勵相互學習交流,打破交流壁壘,讓孤立的各個經營者變成一個知識經驗的整體,減少經營停滯不前及彼此間競爭帶來的焦慮,維護數字化鄉村發展的健康性、持續性、穩定性,以期望獲得長久的良性循環。
(二)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鄉村發展的扎實基礎
縣域電商數字化道路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數字化鄉村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離不開扎實的基礎設施建設。傳統農村交通不便造成的信息閉塞及物流不暢通嚴重阻礙了發展,使得城鄉差距不斷加大,鄉村發展停滯不前。
在數字化時代,信息帶來的發展經營主動權和產品的提前預售及運輸的時效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讓數字化鄉村迅速發展,就必須牢牢掌握市場信息網絡。完善信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讓經營者共享信息資源,利用時效性強的信息牢牢抓住市場需求,讓發展主動權掌握在經營者自己手里。同時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物流網絡,電商服務質量得到提升。構建完善齊全的基礎設施,促進數字化鄉村發展。
(三)政府扶持落實:數字化鄉村發展的堅強后盾
政府的扶持是數字化鄉村發展的堅強后盾,是飽含熱情和勇氣的鄉村創業者的有力保障。但現在看來相關政策存在斷層嚴重的問題,這既包括政策的發布與落實之間斷層,也包括政府信息交流與經營者和普通民眾斷層。政府應該積極參與其中,指派設立專項人員及時了解企業的需求和困惑,為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構建起交流學習的橋梁,使數字化鄉村從破碎的一個個斷層變成緊密聯系的整體,從而更有活力地經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瑞峰,李爽.涉農電商平臺助力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邏輯[J].南京:現代經濟探討,2022(05):123-132.
[2]完世偉,湯凱.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鄭州:中州學刊,2022(03):29-36.
[3]陶建杰,尹子伊.數字鄉村背景下農村居民數字化渠道選擇[J].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22,21(01):33-42.
[4]張鴻,杜凱文,靳兵艷.鄉村振興戰略下數字鄉村發展就緒度評價研究[J].? 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0,33(01):51-60.
[5]Smeets E,Weterings R(1999)Environmental indicators:Typology and overview.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EEA).EEA Technical report,1999,25,19.
[6]Gari,S.R.,Newton,A.,& Icely,J.D.A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DPSIR framework with an emphasis on coastal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5,103,63-77.
[7]Ehara,M.,Hyakumura,K.,Sato,R.y.,Kurosawa,K.,Araya,K.,Sokh,H.,& Kohsaka,R.Addressing?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 of Local Communities to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s Using the DPSIR Framework.Ecological Economics,2015,149,226-238.
[8]崔馨月,方雷,王祥榮,康俊鋒.基于 DPSIR 模型的長三角城市群生態安全評價研究[J].北京:生態學報,2021,41(01):302-319.
*基金項目:2022 年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縣域樣本調查研究—— 以首屆江蘇省縣域電商產業集聚 區為例”(202210327010Z)。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