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農業農村局

湛江戶籍人口869萬人,常住人口703.54萬人,土地面積1.33萬平方公里,由10個縣(市、區)、122個鄉鎮(街道)、1979個行政村(社區)組成。近年來,湛江市創新推廣“4+3+2”路徑,開創“四個精準”“三項開發式幫扶”“兩項先行先試”模式,防止返貧監測機制有效發揮作用,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湛江,曾經是廣東省內脫貧攻堅主戰場,原建檔立卡貧困戶81680戶、233737人,占全省1/7,截至目前,全部保持穩定脫貧,無一戶一人返貧,鞏固脫貧人數廣東省第一。
“四個精準”實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
監測范圍精準。湛江市嚴格按照省監測標準范圍,健全市縣兩級行業部門動態研判機制,快速識別存在返貧風險的農戶并及時納入監測對象。截至目前,現有三類防返貧監測對象288戶1389人(均已落實幫扶政策),累計已落實幫扶措施消除風險監測戶1088戶5001人。
監測程序精準。湛江市嚴格按照“農戶申請、村評議、鎮審核、縣審定”的認定程序規范辦理,完善監測幫扶臺賬管理,對監測對象的資料,由鎮級及時整理并按戶為單位歸檔,完整呈現監測幫扶過程和成效。同時,規范退出程序。
幫扶措施精準。對有勞動能力監測對象,湛江市落實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消費幫扶等開發式“造血式”幫扶措施;對弱勞力半勞力監測對象,創造條件探索落實開發式幫扶及“輸血式”救助相結合措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兜底保障,并抓好穩崗就業。
信息采集錄入精準。湛江市實行“每天實時提醒、一月一通報、一季度一調度、一年一考核”,加強與其它部門的信息共享和風險研判,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管理,嚴格執行信息管理員制度,定期采集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信息并錄入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確保數據管理工作“不斷檔”。
“三項開發式幫扶”實現持續增收致富
突出抓好產業振興,聯農帶農促增收。2022年湛江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04.58億元,排名全省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3元。全市耕地面積620.36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廣東省第一,素有“廣東糧倉”之稱;全市園林水果種植面積172.76萬畝,其中菠蘿種植總面積、年產量穩占全國60%以上,是全省乃至全國菠蘿種植最具優勢的區域和最主要的產區之一;大陸海岸線長達1243.7公里,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全市水產產業鏈年產值700多億元,居全國前列,海洋牧場裝備制造能力突出,網箱網具銷售量約占全國的60%,水產總量連續20年居全省第一。全市現有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7個,位居全省前列,“一縣多園”發展格局日趨完善;共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93家;各農業產業園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新型經營模式,產業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產業園所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增加15%以上。
突出抓好穩崗就業,多措并舉促增收。湛江市農業資源優越,就近就地就業帶動能力強。2022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425.8萬畝、總產量154.6萬噸,發放2022年中央財政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6.3億元。
優化調整就業幫扶政策,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的用人單位,繼續落實每人5000元的吸納就業補貼,以及最長3年的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扶持政策。2022年脫貧人口就業務工人數62213人,防返貧監測對象就業務工人數857人,落實就業激勵獎補政策的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人數為430人,發放激勵獎補431.81萬元;全市創業擔保貸款,發放95筆,金額2479萬元。
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以獎代補”方式,優先吸納脫貧人口、防返貧監測對象就業。如廉江市將新民鎮黎村村委會福貢村公廁改造和丹竹塘村委會紅群嶺村籃球場建設項目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抓手,采取以工代賑方式提高有勞動能力脫貧戶的工資性收入,兩個項目吸納務工群眾14人就近就業,發放4.2813萬元勞務報酬,占項目總投資的22.33%。
開設公益性崗位安置就近就業。實行“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的管理辦法,有針對性地開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協理、鄉村環境衛生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弱勞力、半勞力和無法外出就業的脫貧勞動力。
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已完成發放“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人數26469人次,任務完成率132.35%。
打造“銷供產”消費幫扶,全鏈條式促增收。以遂溪縣界炮鎮為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創新機制,通過協調鎮村種養殖戶與公司建立簽訂合作協議,公司以“地頭價”收購界炮鎮農副產品和來料加工產品,統一配送直銷全省消防系統各級工會、食堂、個人。此外,還專門設立了“湛江鄉村振興惠民行動”專項基金,由內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消費幫扶采購總金額的5%比例捐贈給慈善基金會,基金會再統籌捐贈資金“反哺”用于界炮鎮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鄉村教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項目。截至目前,全省消防系統食堂、工會已累計消費幫扶400多萬元。
“兩項先行先試”打通防返貧“最后一公里”
探索推行“防返貧保險”,建立“治未貧”長效機制。通過政府出資、市場運作,將商業保險機制引入政府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中,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截至目前,“防返貧保險”已覆蓋全市7個縣(市、區)。
組織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樹典型補短板守底線。在全省率先出臺《湛江市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實施方案》,并按照方案組織實施湛江市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聚焦責任、政策、工作落實和鞏固銜接,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查擺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確保“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鞏固提升,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2023年3月,經市委主要領導同意,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組織開展湛江市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后評估堅持問題導向,對評估發現問題現場交辦,并
采取“一縣一點評”“清單式”書面反饋,責令限期整改,以及“回頭看”跟蹤督導落實整改。
編輯/余弘陽?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