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堅
坦洲鎮隸屬于廣東省中山市,位于珠江口西岸、珠江磨刀門出??跂|岸,坐擁生態富礦,水系發達,40條河涌相互交織。依托豐富的漁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坦洲鎮將科技、綠色與特色水產養殖業發展有機結合,蹚出了一條獨具坦洲特色的漁業發展之路。2022年,坦洲鎮漁業產量超過了3.7萬噸,同比增長5.07%,實現產值9.3億元;已建成全市面積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及近萬畝連片高標準水產養殖園區,基本形成了育苗、養殖、流通、加工的淡水養殖產業鏈,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態勢良好,現代漁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人無我有,多重優勢讓漁業發展蹄疾步穩
坦洲鎮是漁業大鎮,在漁業產業發展上具備多重人無我有的優勢和條件。一是養殖面積大,水產養殖面積3.2萬畝,位居全市第一;二是養殖品種多,涵蓋四大家魚、巴魚、海鱸魚、鰻魚、黃立魚、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澳洲淡水龍蝦等優勢品種,此外,擁有農業農村部養殖河鲀魚源備案基地2家,為全市僅有;三是集群效應強。截至目前,坦洲鎮已創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各1個;市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3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7家,占全市水產類菜籃子基地60%,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四是地理位置優,靠近西江,水網密布,養殖條件好;毗鄰珠澳,交通便利,市場前景好。
人有我優,綠色與科技協同發展讓漁業厚積薄發
生態養殖是水產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科技賦能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坦洲鎮始終秉持低碳創新理念,一手抓生態養殖,一手抓科技發展。
一方面,堅定不移走生態漁業發展之路。依托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積極推廣“種茜養蝦”和“魚-蝦”混養等生態養殖新模式,增加蝦的立體攀附空間,減少飼料、藥物和凈水劑等投入物,控制內源污染,保護池塘生產能力,提高了產量和品質。2022年羅氏沼蝦、澳洲淡水龍蝦產量達360噸,年產值超3800萬元。

另一方面,堅定不移走技術漁業發展之路。推動多家水產養殖公司將5G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如強晟水產實現了“手機養魚”,坐在辦公室看著手機就能了解水產生長趨勢、魚塘水質指標、病蟲害等情況,實現了對智能漁業無人智能控制、投飼系統自動化管理、病害預警、養殖成本核算,一年節省成本近30萬元。
此外,積極建立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與科研院所開展深度的產學研合作,推進坦洲水產養殖相關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
人優我精,三產融合讓漁業新業態層出不窮
坦洲鎮錨定發展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目標,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依托現有資源充分激發水產養殖潛能,釋放漁業發展活力,助推水產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充分利用淡水養殖產業優勢,將群聯村規劃為水產養殖農業科技園,以生態健康養殖和養殖信息化為重點,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淡水養殖產業,促進坦洲淡水養殖產業鏈轉型升級。
二是著力加強水產品牌建設,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強化指導服務,持續擦亮農業品牌。截至目前,坦洲鎮已擁有中山市農業農頭企業7家,坦洲鎮“YC裕盛隆達”海鱸魚被認定為省名牌產品并入選“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金斗脆非”“海鱸魚”“坦洲巴魚”“順鰻兄弟”“游龍斑”等坦洲特色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三是依托群聯村、裕洲村水產品養殖資源豐富優勢,結合食品加工制造、冷鏈物流等綜合優勢,聯動大灣區水產、畜禽、蔬菜等農產品優勢,在新前進村規劃103.8畝工業用地,打造集“商貿物流、生產加工、研發創新、綜合服務”于一體的預制菜核心產業園,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
四是憑借入選2022年度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等優勢,將“農業科技園”“水產養殖產業園”與坦洲鎮特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相融合,大力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旅游休閑、科普教育、農事體驗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業發展。接下來,坦洲鎮將緊緊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本土優勢資源作為產業發展的切入點,深入挖掘漁業發展新模式,積極打造優質的水產品牌,全力做好坦洲“土特產”,進一步推動優勢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奮力實現農業產業強鎮的發展目標,交出中國式現代化坦洲實踐優異答卷。(作者為中山市坦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編輯/余弘陽?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