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軍 張華胤 任志強/江蘇省南通市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南通市以農業大數據、智慧農業、電商等新業態為引領,政策賦能,金融放量,活水澆灌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南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競相向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形態鄉村產業、高技術農業等“加、新、高”項目轉型。近三年,南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個數、投資規模均穩步上升,2022年,在建項目179個(含續建),其中新建項目165個,完成年度投資150.9億元。
編制規劃引領轉型。南通市將“十四五”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規劃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指南,圍繞優質糧油、蔬菜園藝、生態畜禽、現代漁業等超百億重點產業鏈,強化“鏈主”企業培育和典型培育,重點扶持“7+2”產業聯盟,明確政策措施、扶持環節,引導聯盟創新發展思路與運作模式,帶動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各地突出規劃引領,引導項目迅速轉型。如皋市出臺意見,突出發展“三黑三白”特色產業,即“黑塌菜、黑豬、黑魚、白蘿卜、大米、黃芽菜”,以及花卉盆景傳統產業共同發展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地方特色農產品區域連片標準化生產基地補貼;鼓勵自主研發或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研發,給予研發經費補助。海安市確立“一根絲、一條魚、一只蛋、一粒米、一滴油”的五大農業產業發展思路,重點圍繞五大產業的發展,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2022年,海安市在“一根絲”的打造上再添新篇,先后開工建設了蠶種科研繁育中心、桑蠶繭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投資超億元的重大項目。此外,海安還投資興建了中洋魚類飼料加工、天成蛋業冷庫、天晟牧園現代化規模養殖、桃園大米加工、聚仁大米加工等一批農業農村重大項目。
要素保障扶持轉型。財政、金融加持,讓“加新高”項目快落地、早見效。各部門從鄉村產業融合、穩產保供、綠色發展等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高度,強力推進“加新高”項目,強勢促進鄉村產業補鏈、延鏈、強鏈。財政金融扶持重點在產業項目,“加新高”項目成為資金注入的“香餑餑”。近年來,全市支農專項資金支出預算逐年增長,2020年,財政投入61.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15%;2021年財政投入6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49%;2022年達72.11億元,增幅11%,財政支農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80%的資金用于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建設。健全完善涉農資金統籌融合長效機制,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出臺《關于充分發揮融資擔保體系作用更大力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通知》,明確融資性擔保、財政貼息和保費補貼等政策,完善風險保障功能。依托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平臺,創新擔保業務,推廣“小微貸”“蘇農貸”等新型政銀擔合作專項貸款產品。推廣線上辦理,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撬動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成立“通農產業投資基金”,助力農業企業發展,解決實施主體融資難題。市農業農村局與18家金融、保險機構簽訂金融支農戰略協議,加大政銀、政保合作力度,共同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3年內,授信3000億元。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的投入。出臺《南通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方案》,開展六大行動,提出25項具體措施。2022年,涉農貸款余額6274.28億元,同比增長15.9%。在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審批、簽約、用地、投產等環節,開辟綠色通道,如皋盛鑫肉制品、海門區泰森熟食智慧工廠等項目,基本未受新冠疫情影響,按序時進度推進工程實施。海安市推出投資建設“零審批開工”新模式,將服務前置、監管前移、審批后置,實現“簽約即開工”。啟東市設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先進單位年度單項獎,考核前三名的區鎮,分別獎勵8萬元、5萬元、3萬元。南通市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環保等部門打出“組合拳”,幫助通州區御農果蔬智能溫室和冷庫、海門區三廠農產品冷藏保鮮、海安市金旺食品冷庫等項目快落地。
項目類型提質轉型?!凹有赂摺币I性項目,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賦能。南通市有3個項目入選2022年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加新高”項目典型。近年來,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型,由種植業、養殖業向“加新高”項目轉型。海安大米、禽蛋深加工等項目用上了機器人,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型轉變,節約成本開支,實現企業升級改造。如皋黑塌菜、黑魚加工等項目,實現“產供銷”一體,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2022年,新開工項目中,“加新高”項目,占比達到85%以上,提升了項目質量和成色。南通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先建后補”省級試點,市、縣兩級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高標準農田地方財政支持力度,被確定為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化整體推進示范區,目前正在組織申報國家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南通市推進的示范村先進村項目建設,獎補每個示范村300萬元、先進村100萬元,縣級財政配套資金不低于1∶1,鼓勵示范村先進村因地制宜推進項目建設,打造特色產業。2021年培育的50個示范村先進村建設項目總投資12.4億元,5村獲評全國特色產業億元村、4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022年持續打造示范村先進村項目總投資16.5億元。
項目招引形式轉型。近年來,南通市招商頻次、簽約項目、意向投資額均逐年上升。項目招引儲備是項目開工的基礎,也是落實投資的關鍵。全市統籌力量、借助外力,科學制定招商引資計劃,認真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各地提前謀劃符合本地農業農村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聚力招大招強,緊盯行業龍頭、農業龍頭、上市公司、優質主體開展招商活動,建立儲備項目庫。如皋市制訂《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如皋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服務暫行辦法》,以商引商、能人招商,成功引進總投資3億元的拓豐健康科技(南通)食品項目。注重培植本土企業做大做強,總投資1.7億元的盛鑫食品、總投資10.1億元的溯源食品園區、總投資1億元的白蒲黃酒項目都是本地企業加大投入、轉型升級的典范項目。各地緊密結合本地特色,招引帶動能力強的“加新高”項目,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潛力和動能。堅守政策底線,杜絕“雙高”項目、違規舉債平臺項目,錄入系統考核和管理。海門區專題召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招商部署會,要求謀劃、招引、儲備帶動能力強的好項目、大項目。各地均建立了過硬的招引隊伍,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充分利用鑫緣集團、中洋集團、天成集團、京海集團等優質企業,以企招商,尋求合作。應對疫情影響,積極開展線上招商、媒體招商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招引活動。2022年,全市開展招商活動21次、簽約項目62個、意向投資55億元。海安市充分利用3個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3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和20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資源,搭建招商平臺,收集投資信息,招引投資主體,通過資本撬動、產業鏈延伸、總部帶動等方式,推進重點產業項目招引,促成一批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落戶。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持。強化落實規劃。強化“十四五”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規劃的落實,立足資源稟賦,圍繞特色產業鏈,優勢延鏈、精準補鏈、創新強鏈,不斷做大做強。全市每年新開工項目15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不少于150億元。強化組織領導。繼續落實領導掛鉤聯系重大項目建設制度、重大項目專班服務制度、月評季考、現場推進會、調度提醒函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幫助建設主體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強化政策支持。強化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專門扶持政策的落地,圍繞項目主體需求,不斷創新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
加強項目管理,突出示范引領。突出招商儲備。全市組織招商活動不少于30場次,原則上,各縣(市、區)每年招商項目不低于30個,并抓好項目落地,確保重大項目建設可持續發展。新建項目個數、規模實現正增長。突出典型示范。突出示范項目示范帶動作用,切實抓好示范項目推進服務工作,積極打造體現本地特色和水平的樣板項目。突出項目引領。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圍繞“7+2”產業聯盟鏈條,重點實施“加新高”引領項目,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業農村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潛力和動能。
加強要素供給,提升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創新要素保障,優化投資環境,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的理念,對標先進、瞄準一流,補短補缺、比學趕超,將“萬事好通”營商服務品牌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金字招牌”,從項目審批、簽約、用地、建設、人才、投產等環節,不斷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項目全過程管理服務。持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強化政策扶持,深化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向農業農村傾斜,預算內資金穩步提升,全市每年支農專項資金70億元以上。擴大政府專項債和鄉村振興基金投入規模,深入推進中央、省、市專項資金統籌整合,加大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獎補力度。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重大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金融服務和差別化信貸支持。每年組織對接活動不少于60場次,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政策性擔保、基金等金融政策工具,有效解決農業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爭取用地政策。統籌安排新增用地計劃和存量用地盤活指標,按照不少于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推動設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用地聯席會議,加大和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力度,群策群力研究會商,著力解決設施農業多樣化的用地需求。□

啟東市溫氏生豬養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