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江蘇省連云港市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連云港市堅持把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產業升級、農村產業融合和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抓手,以“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年”“提質增效年”等活動為載體,聚力聚焦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狠抓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統籌管理和創新服務,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以來,全市共有350個項目進入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庫,累計完成投資326.7億元。2022年,全市132個在庫項目中包括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23個、高技術農業項目14個、新形態鄉村產業41個,涌現了紫川預制菜、萊卡爾海洋食品等一批投資過億元、過10億元的領軍型產業項目,重大項目示范引領作用凸顯。
在謀劃布局上求“實”。一是突出產業集群抓項目。作為鮮切花產業強縣,東海縣為進一步豐富自身花卉產業布局,引入多肉植物產業園項目,完全建成后將成為區域內特色品種最全、培育技術最強的多肉植物生產繁育基地。二是突出融合發展抓項目。贛榆區上馬紫菜產業園、冠力魷魚加工、寶鮮樂水產品供應鏈、海后海產品電商服務中心等項目,投資3.5億元,建設海洋產品深加工生產線、倉儲冷鏈物流系統和年銷售各類海產品30萬噸的區域性電商產業集聚區。三是突出市場導向抓項目。灌云縣緊抓當前預制菜行業發展窗口,引入總投資1.2億元的紫川預制菜項目,項目主體已基本完工,建成后將形成年產7000噸黑椒牛排、魚香肉絲、金湯酸菜魚等預調理肉制品和速凍調制食品的生產能力。四是突出基礎配套抓項目。灌南縣將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作為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骨干工程,以縣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為主軸,建設覆蓋11個鎮、119個村的農產品上行和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灌云縣上馬國內規模領先的畜禽糞污處理中心項目,通過厭氧處理、沼氣凈化等工藝,利用畜禽糞污生產可以直接接入居民燃氣管道的天然氣,年產能達720萬立方米,將影響環境的廢棄物變成造福民生的新能源。
在項目服務上求“優”。制定《連云港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方案》,各縣區出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支持推進政策12項。各縣區加強難題會辦,精準對接、優先保障項目審批、用地等需求。灌南縣幫助裕灌、豐收云農兩家企業協調建設用地410畝;海州區幫助南部拓展區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和糧食倉儲基地兩個項目協調用地手續辦理,大大縮短了辦理周期。連云港市堅持把金融支持作為服務項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22年,市農業農村局緊抓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扶持窗口,推薦東海縣水稻工廠化育秧工程等5個項目進入農業農村部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儲備項目庫;市農業農村局與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金融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對接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銀企對接工作的通知》,共同舉辦現場融資洽談活動,幫助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獲得授信1.25億元,成功提款1.24億元,有效破解了項目融資難的問題,為項目建設和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項目推進上求“嚴”。將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作為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一項核心指標,對年度未實施重大項目的鄉鎮、涉農街道直接取消鄉村振興考核第一等次評選資格,對工作推進不利、項目實施遲緩的鄉鎮、涉農街道在年度考核時予以分值量化,以考核評比的嚴,保障項目建設得穩。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多次牽頭召開現場觀摩會和現場督辦會,為柘汪紫菜產業園、萊卡爾海洋食品產學園、紫川預制菜等重點項目建設進行現場把脈、現場打分、現場幫辦,引導全市以“釘釘子”精神加快項目建設,著力在開工、建設、投產等關鍵環節上花大氣力、下狠功夫。市農業農村局結合上級“雙隨機”抽查和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管理系統調度工作,嚴格落實定期通報、定期巡檢、定期過堂的常態化督促推進工作機制,全力保障全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的建設進度和建設質量。
在發展模式上求“新”。連云港市特別重視地方國資平臺對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各縣區普遍成立國資屬性的農業發展集團,瞄準基礎配套、穩產保供、創新引領等社會資本無意或無力投入的關鍵領域,發揮國資作用,展現國企擔當。東海縣農發集團在平明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示范園興建的“智能育秧中心”是全省規模最大的工廠化、智能化育秧中心,該育秧中心的建設,解決了水稻機械化插秧秧苗培育復雜、不規范、質量難保障的問題,被央視《朝聞天下》予以報道。海州區農發集團建設的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市區蔬菜穩產保供的核心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城市緊急狀態下蔬菜供應不足、調度困難的問題。贛榆區農發集團承建的現代設施漁業集中區項目,是贛榆“藍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產苗種繁育和現代化養殖示范中心建設計劃投資15.02億元,打造循環水工廠化養殖和水產養殖尾水生態處理樣板。灌南縣農發集團推動上馬食用菌裝備產業園項目,進一步放大灌南“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范縣”的示范效應,鞏固灌南食用菌產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著眼未來三年,連云港市將以“三實三提升”為主抓手,突出項目建設庫和政策資源庫的聯動,扶持培育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切實發揮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在提升農業發展質態、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方面的核心作用。
突出項目實,著力抓好質量提升。一是下好項目招引棋。推動縣區將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納入招商引資總盤子一體謀劃、同步推進。堅持圍繞產業集群招項目、圍繞融合發展招項目、圍繞短板弱項招項目。利用江蘇省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等平臺載體,開展投資推介和項目招引活動,不斷加大“加新高”項目占比。二是把好項目入庫關。把項目入庫作為關系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管理成效的第一道關口,既要無死角零遺漏征集好備選項目,又要細調查嚴把關挑選好入庫項目,同時保證入庫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充分利用好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管理系統的招商、儲備、在建三個子庫,實行項目分級分類管理。做到沒有手續不進“儲備”,沒有開工不進“在建”,切實減少入庫項目投資建設不確定性對項目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效增強對在庫項目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樹好典型導向標。以省級示范項目和“加新高”典型項目為重點,圍繞補強產業鏈條的緊缺型項目、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型項目、推動富民增收的紐帶型項目,在全市范圍內培育打造一批標桿示范。進一步落實掛鉤幫聯制度,集智聚力抓好項目建設和項目保障,確保如期開工,按期建成。
突出管理實,著力抓好效能提升。一是勤調度、常督促、念好“緊箍咒”。線上,在把好入庫關的基礎上,結合省廳每月一次的項目調度工作,利用項目管理系統提前開展自查自檢,提早發現項目信息更新填報中的問題和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困難。對工作推進不利、項目建設進度遲緩的縣區,及時向其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發送提醒函。線下,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定期組織項目巡察,確保建設進度月月過,建設現場家家到。同時,提請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繼續牽頭召開現場觀摩會和現場督辦會,為重大項目建設進行現場把脈、現場打分、現場幫辦,進一步提高縣區、鄉鎮對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的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二是定指標、下任務,用好指揮棒。繼續把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作為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的核心指標抓緊抓實,在嚴格保障項目建設數量和投資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項目質量和項目服務的考察。根據監測調度情況,對指標完成情況進行逐月通報;根據檢查考核結果,對項目管理工作進行分值量化。做到檢查不留水分、排名不打和牌,切實通過考核評比推動工作提級、建設提效。三是推先進、鼓干勁,擦亮“軍功章”。組織縣區、鄉鎮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負責同志到省內先進地區調研考察,學習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不斷拓寬抓工作的思路,提高干工作的能力。年底根據各縣區、鄉鎮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工作開展情況,推薦表彰一批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有功單位和先進個人。
突出服務實,著力抓好品牌提升。一是優先扶持入庫項目發展,擴大工作影響。在組織農業項目申報時,將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庫入庫項目作為優先選擇和優先扶持對象。形成以重大項目為紐帶,聚合政策資源,聚力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切實提高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工作的影響力。二是主動對接項目融資需求,塑造服務品牌。把滿足項目投資主體的融資需求作為開展項目服務的主要發力點。繼續深化農業農村部門和金融部門的協作聯動,在謀劃入庫的同時摸清項目融資需求,利用好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兩個渠道,連接好項目資源和信貸資源兩個端口,實現項目主體融資需求和金融部門信貸工作的精準對接,切實幫助項目主體解決好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困難。三是積極解決項目建設困難,打造營商樣板。全面落實項目掛鉤聯系制度,建立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發展改革等部門共同參與的項目建設服務體系,對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質態實行動態監測、跟進服務,對部門難以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報請黨委政府調度推進。特別是對于項目用地問題,充分推廣灌南縣、海州區工作經驗,用足用好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用地政策,幫助項目更好更快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