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艷玲 金龍昌/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贛馬鎮農經服務中心
邱孟根 莊文明/連云港市贛榆區農業農村局
2022年末,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贛馬鎮農村產權服務交易中心,隨著仲馬自然村50.5畝土地發包項目的應聲落錘,贛馬鎮當年交易了1668個項目,交易額4450.11萬元,分別提前完成年度任務的120%、130%。近年來,贛馬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充分發揮交易平臺功能,堅持“應進必進”,突出規范化,抓關鍵、抓落實,產權交易走在全省前列。2021年,產權交易項目位列全省61位,2022年第三季度榮膺全省交易項目第一名(鄉鎮街道),成為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的新標桿。

農村產權平臺交易是為農服務的重要內容,開展交易服務必須精細精準,特別是土地項目交易需要充分考慮農時季節,農作物茬口對接。贛馬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對即將到期的事項提前告知,提醒督促發包單位早準備,提前1~2個月履行民主議事程序,在此基礎上提交產權交易相關材料,給規范招標留有充分的時間,釋疑解惑、周到細心的服務,有力度更有溫度,贏得了基層干群的支持和擁護,各村也積極配合,不論項目大小,凡涉及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涉農資金使用的,都主動選擇平臺交易,既增加了平臺項目數,也保證交易目標順利實現。
為確保農村產權交易項目應進必進,贛馬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明確主要交易品種,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器、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經營性資產;集體所有的未承包到戶的耕地、“四荒”地、養殖水面使用權;村集體受農戶委托統一組織的土地使用權流轉;農業生產設施設備、農村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農業類知識產權以及農村建設工程招標、產業項目招商和轉讓等。把政策交給群眾,使農村產權交易要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增強基層干部遵守交易規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加大監管力度。一是審查集體收入,看是否為新發包收入,有沒有通過產權交易平臺交易。二是審查大額支出,是否為新發生工程項目支出,是否通過平臺交易。通過收入、支出“兩頭堵”及時發現弄虛作假、逃避監管、不經過交易平臺的私下交易,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在履行村級民主議事程序的前提下,堅持“公開、規范、高效、便民”原則,嚴格按照申請交易、審查受理、發布信息、組織交易、成交公告、簽訂合同、交易鑒證的交易流程執行,嚴格把控,認真負責,精準把控每一環節,不徇私情,確保交易行為合法規范有效。因地制宜、對面積在10畝以下的零星土地發包,通過“綠色通道”(簡易程序)進行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
嚴格核實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項目,從村集體收入支出核查是否進場交易,凡未進平臺交易的,一律視為違規行為,由紀檢監察部門按《贛榆區農村集體資產監管責任追究辦法》規定處理。贛馬鎮大灣村安裝太陽能路燈工程未經村民代表會議通過,未經產權交易平臺先行實施。經鎮黨委會議研究,分別給予相關人員政務、黨紀警告處分。讓震懾常在、責任靠身,杜絕產權交易不作為、亂作為。
為有效擴大農村產權交易項目的知曉率,在更大范圍公開透明,贛馬鎮在抓好線下交易的同時,探索推行了線上交易。對一些適宜的交易項目采取線上的方式,在線上報名、線上公開、線上交易。2021年10月,贛馬鎮楊莊村有558畝土地進行流轉,與村里聯系的承包大戶有10多家,競爭十分激烈。為防止違規操作,贛馬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經反復研究確定:楊莊村土地流轉項目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線上交易。公開報名,網上交易,網上競價,在線自由競爭,價高者得,最終經過18輪競價,由底價每畝年800元開始競標,最終由連云港贛榆篤碩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每畝年1220元的價格成交。村集體每年每畝多收入420元。經村民議事會研究,除按每畝800元固定分紅外,另按每畝增加分配100元紅利給農戶。這次線上平臺公平競標,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規范了合同,實現多方共贏。
規范了農村小微權力運行。一方面,做到村集體產權交易事項“應進必進”,消除小微權力尋租的空間,實現規范監管;另一方面,強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平臺交易前,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民主議事程序,讓成員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做到民事民辦民決策;平臺交易時,堅持做到資源發包公開、公平、公正,徹底消除人情承包、仗權承包;中標后簽訂承包合同前公開公示,接受廣泛監督,有效維護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知情權、監督權,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規范運行。
推動了“小田變大田”。五里墅三組60戶村民10年前將34畝集體承包地私自分給各戶耕種,經清收追繳承包費14.6萬元,收回土地再發包集體每年增收3萬多元。目前通過清產核資,化零為整面積2406畝,全鎮當年4600余畝土地轉到新農人手中。經營主體減少了,推動了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提升了小農戶組織化程度。
提升了承包合同管理水平。首先,通過平臺發包的項目全部按照示范文本簽訂書面合同;其次,對清查出的3185份不規范合同進行規范。其中,廢除無效合同136份,補簽書面合同1462份,完善條款1087份,強化了合同管理,大大降低了合同糾紛發生的幾率。
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通過產權平臺公開交易,當年交易溢價375.88萬元,使村集體利益最大化,有效增加了集體收入,壯大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奠定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