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近年來,隨著我國數字技術的發展逐漸成熟,國家對于數字技術的運用逐漸重視,并通過出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要求將數字技術應用于高等教育。在此背景下,地方院校需要積極響應國家數字技術應用號召,同時廣大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數字素養,將數字技術落到教學實處。其中,英語專業作為地方院校的主要學科,提高英語教師數字素養迫在眉睫。然而,通過對地方院校英語教師數字素養現狀展開調查,發現其中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針對地方院校英語教師數字素養發展提出相應策略,確保地方院校英語教師數字素養發展符合時代及國家發展需求。
21世紀是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家對于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十分重視。其中,在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同時針對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出發布了《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手冊,可見國家對數字化教育的重視(趙寶瑩、李傳鋒 2022)。在地方院校發展中,英語作為主要科目之一,隨著數字技術的出現,對英語教學帶來諸多影響。首先,傳統的英語教學僅能在封閉式的課堂空間中展開,而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各類線上教育軟件的成熟,使得英語教學可以從線上和線下兩方面同時開展。其次,在英語教學課件設計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教師可以將數字技術應用于課件設計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學習內容相比于傳統紙媒也更具趣味性和靈活性。再次,對于學生而言,數字技術的出現能夠豐富其學習渠道,讓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高磊、蘇宇、王姝靜 2022)。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而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學生不僅可以從課堂上接受英語知識,而且可以在課后通過觀看電子課件、視頻等方式,對英語內容進行復習。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能夠實現英語學科的自主學習。最后,在英語作業的布置方面,以往的英語作業僅僅以口頭及書面形式呈現,數字技術能夠讓英語作業脫離口頭和書面,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錄制視頻作業。
在本次針對地方院校英語教師數字素養現狀的調查中,以N高校的100名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教師64人,女性教師36人。此次調查以問卷形式展開,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問卷98份,問卷收回率為98.00%。本次調查從數字技術意識、數字技術知識、數字技術能力、數字技術道德、數字技術教學、數字技術培訓六個角度出發,探究地方院校英語教師數字素養情況。
第一,數字技術意識。對N高校英語教師數字技術意識的調查主要從以下幾個選項展開:對信息重要性的態度、對信息的內在需求、敏感性和洞察力、預測能力和持久注意力、對信息技術的態度。五個選項分別對應五個等級,英語教師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等級,當一個選項超過80.00%的人選擇三級以上選項時,則視為數字技術意識理想,反之則視為不理想。調查結果顯示,對信息重要性的態度選項最終結果為92.82%,對信息的內在需求選項最終結果為88.04%,敏感性和洞察力選項最終結果為87.45%,預測能力和持久注意力選項最終結果為85.62%,對信息技術的態度選項最終結果為83.72%。由此可見,英語教師均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術意識。除此之外,在數字技術意識的內容中,還對英語教師的信息化條件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有96名教師擁有電腦,說明絕大多數教師具備發展數字素養的基礎條件。
第二,數字技術知識。數字技術知識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通過調查發現,有94名教師具備基礎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即擁有熟練操作Windows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表格設置、常用軟件安裝的能力。當涉及計算機的深層知識時,僅有23名教師了解計算機網絡運行的一般原理,另外,有35名教師了解計算機病毒防護相關的知識。由此可見,大多數教師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是對計算機的深層知識缺乏了解。
第三,數字技術能力。數字技術能力主要體現為英語教師對各類多媒體工具的應用能力。通過調查發現,有82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應用不同的多媒體工具。另外,82名能夠應用不同多媒體工具的教師中,有53名教師會使用簡單的PPT及Flash軟件,占比為64.63%,還有29名教師不僅會運用PPT和Flash,還會運用微課、慕課等,占比為35.37%。除此之外,在對計算機各項數字技術展開運用方面,有97名教師熟練掌握信息傳輸、網絡搜索的能力,有77名教師能夠依托互聯網開展線上教學,同時能夠借助互聯網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評判,有31名教師會借助電子郵件功能和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并和同行交流數字教學經驗,同時,有12名教師具備簡單的網站制作能力。
第四,數字技術道德。數字技術道德是一種在信息領域用來規范人們相互關系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準則(姚雅麗、李小林 2021)。反映在英語教師群體中,數字技術道德表現在教師對網絡道德及知識產權的尊重。在日常工作中,英語教師將工作重心放在教學活動中,在數字技術道德方面較少出現違規、違法行為。而對英語教師數字技術道德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5名教師認為,在引用他人成果時必須注明出處,占比為76.53%;有15名教師認為,只要不將文章公開發表,就不需要注明出處,占比為15.31%;有8名教師則從來沒有關注過數字技術道德問題,占比為8.16%。
第五,數字技術教學。要想將數字技術與英語教學實現有效融合,英語教師就需要具備使用數字技術教學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當前時代下,提高地方院校英語學科的教學質量。調查結果顯示,有95名教師能夠在教案設計、教學、作業布置、成績評判中應用數字技術,占比為96.94%;有87名教師能夠在教學研究、科研中應用數字技術,占比為88.78%;有60名教師在下課后,依然會借助微信、QQ等軟件和學生交流學習心得感悟,占比為61.22%;有17名教師會依托數字技術,和其他教師一起探究數字技術的使用方法,占比為17.35%。除此之外,在英語教師對數字技術教學的應用困難中,有48名教師選擇了“英語教學資源不充足”選項,占比為48.98%;有31名教師選擇了“數字技術能力不足”選項,占比為31.63%;有12名教師選擇了“軟硬件設備欠缺”選項,占比為12.24%;有7名教師選擇了“自身意愿不高”選項,占比為7.14%。其中,“英語教學資源不充足”“數字技術能力不足”兩個選項分別構成英語教師數字素養發展的最大阻礙,需要地方院校予以重視。
第六,數字技術培訓。通過對N高校英語教師是否參加過數字技術培訓展開調查發現,98名教師都參加過計算機基礎知識使用相關的培訓,有23名教師參加了數字技術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占比為23.47%;有16名教師參加過多媒體工具應用培訓,占比為16.33%。另外,在培訓時間選擇上,有82名教師在業余時間接受培訓,占比為83.67%;有11名教師選擇自學,占比為11.22%;有5名教師脫產參加培訓,占比為5.10%。
地方院校要想發展英語教師的數字素養,做好數字素養發展的軟硬件建設是前提條件。在硬件方面,地方院校可以加裝傳輸速度更快的校園網絡、功能更加完善的多媒體及計算機教室、數字技術應用較多的實驗室。通過對各類硬件條件的加強,滿足英語教師的日常教學及自我提升需求。在軟件方面,地方院校可以為英語教師提供軟件資源開發管理程序,讓更多英語教師可以借助軟件資源開發管理程序設計出獨樹一幟的教學課件(曹瑩雪 2021)。此外,為了彌補英語教師因教學資源不足而無法開展數字教學的問題,地方院校可以花費一定資金,購置和數字教學相關的教學資源。同時,對于有經濟條件的地方院校,則可以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英語數字教學數據庫,從而方便不同地方院校間實現對數字教學資源的傳播與共享。
為了讓更多英語教師重視數字素養的提升,地方院校有必要出臺一系列數字素養發展制度及激勵機制。一方面,地方院校可以將數字素養提升作為硬性指標,納入英語教師年度獎評比或是升職過程中,此舉能夠讓英語教師主動提升數字素養;另一方面,對于愿意主動提高自身數字素養的英語教師,地方院校還可以出臺一系列激勵機制,如對主動學習數字技術知識、參加數字技能培訓的教師,地方院校可以安排專人對英語教師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分,其中評分高者可以獲得外校交流、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的機會,評分低者需要繼續努力。
首先,地方院校在為英語教師開展數字素養培訓之前,需要針對不同英語教師的數字素養情況展開調查。同時,為了提高培訓的參與率和有效率,地方院校可以優先針對青年和中年教師展開培訓,老年教師的培訓時間可適當放緩。其次,在培訓時間的安排上,應該盡量以工作時段為主,此舉既能讓英語教師在工作時段集中精神參加培訓,又不影響英語教師的日常生活。再次,在培訓方式方面,地方院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從專家講座培訓、互動式現場培訓、網絡培訓三種方式中選擇。最后,在培訓內容上,地方院校應以數字技術教學為主,提高英語教師的數字技術課堂設計、數字技術課件制作、數字技術教學軟件使用等能力,幫助英語教師快速將數字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中。
在英語課程中,課程內容不僅涉及英語知識,還涉及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培養。但是在諸多英語課堂上,由于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英語教學成效不夠理想。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將AR、VR等虛擬現實設備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與虛擬現實技術形成交互,優化英語課堂環境,從而在豐富教學活動的同時,為其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條件。此外,英語教師應主動嘗試將微課、慕課等軟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而在使用這些軟件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予以創新,而且能夠在使用數字軟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數字素養。
隨著時代發展及國家重視,數字技術成為提高地方院校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對N高校的100名英語教師展開探究,對其數字素養現狀展開調查發現,在數字技術意識上,絕大多數英語教師具備數字技術意識;在數字技術知識上,許多英語教師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而一旦涉及計算機進階知識,則缺乏了解;在數字技術能力上,英語教師能夠使用簡單的多媒體工具,但對數字技術涉及較多的多媒體工具應用較少;在數字技術道德上,大多數英語教師能堅守數字技術道德;在數字技術教學上,許多英語教師會將數字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同時在數字技術教學的應用障礙上選擇了教學資源不足及數字技術能力不夠兩個選項;在數字技術培訓上,僅有少數英語教師參加過數字技術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由此可見,地方院校英語教師數字素養依然亟待提升,而提升的方法可以參考以下策略:一是強化數字素養發展軟硬件建設,二是建立數字素養發展制度及激勵機制,三是制訂有效的數字素養培養方案,四是加強英語教師對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力。希望借助上述發展策略,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教師的數字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