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山勢,一條蜿蜒的水泥路把來客引入村中。并非統一規劃,黃溪坑村的民宅散布在山腳下的道路兩旁。
走進福建三明沙縣區高橋鎮黃溪坑村,儼然一幅清新自然、恬靜美好的田園風景畫。來自周邊城市的游客到此度假,登山覽勝、乘船漂流、競速越野……
時間回撥到2019年夏天。
彼時的黃溪坑村,到處是私自搭建的豬圈,一個不到400人的小村卻建有60余座豬圈、養著萬余頭豬。雜亂無章、臭氣熏天、蒼蠅成災,村民們戲稱為“豬圈村”。
2020年9月,沙縣區被列為全國新一批104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之一。緊扣宅基地取得、退出、管理、利用等關鍵環節,積極穩妥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借“宅改”契機,黃溪坑村實現了從“豬圈村”到生態旅游村的華麗轉身。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鄉村閑置的老宅,多數處于低效利用狀態,成為‘沉睡’的資產?!鄙晨h區高橋鎮人大主席鄧盛梁說。
作為中國小吃之鄉,沙縣有6萬余人外出經營小吃,占農村勞動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外出人員較多,鄉村出現了“人走房空、土地拋荒、林地失管”的現象。
通過調查摸底,黃溪坑村享有本村宅基地資格權106戶361人。其中,有資格權未獲得宅基地的24戶,現有農村住房82戶6920平方米。82戶村民中,一戶一宅者80戶,一戶多宅者2戶。
在區鎮兩級宅改動員會后,黃溪坑村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3個村民理事會,制定了實施方案。通過對全村閑置宅房進行調查摸底,該村建立了閑置宅房數據庫。
結合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改革,黃溪坑村整合各類資源,統籌做好鄉村旅游。2021年,黃溪坑村注冊成立了黃溪坑村旅游發展公司。
“通過與農戶簽訂流轉協議,村集體統一流轉了20余處閑置的宅房,用于村旅游發展公司發展鄉村旅游?!秉S溪坑村村支書鄧玉勇說。
受傳統觀念、權屬關系、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影響,農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復雜而艱巨。
自2020年以來,沙縣區全區除城鎮規劃控制區外的159個行政村,分3批次開展改革試點。啟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后,沙縣區成立區、鄉、村三級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村級還成立了農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理事會。
根據農業農村部下發的《農村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工作指南》,沙縣區將入戶調查摸底數據信息化,摸清宅基地和農房基本情況、宅基地違規違法情況等“人、地、房”底數,形成全區宅改數據一張網。
以“三權分置”為核心,沙縣區形成《農村村民宅基地資格權認定指導意見》《農村宅基地流轉和退出管理辦法》等區級宅基地制度11項。各試點村結合實際出臺相應的制度,突出在“退”上下功夫、在“整”上見成效、在“用”上出效益,讓農民改得放心、改有所得。

游客在黃溪坑村游玩。圖/鄭智維
圍繞“宅改”,沙縣區推進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等措施。既為村民實現“戶有所居”提供保障,“宅改”還能增加村民收入。
截至目前,沙縣全區共流轉宅基地524宗4.2萬平方米,騰退宅基地1395宗8.58萬平方米,主要用于宅基地分配、公共設施建設、產業用地等,有效利用率達95%。
2022年12月,沙縣宅基地改革與管理工作被列入全國優秀典型案例,并獲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
在宅基地使用權制度探索方面,沙縣區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宅基地退出、抵押流轉等諸多方面。
“宅改有效盤活了利用農村閑置宅房,增加了農村宅基地和房屋的資產流動性,也豐富了農村宅基地的利用形式,從而助力鄉村振興?!鄙晨h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涂日權說。
通過挖掘農耕文化、曲洋瀑布和山水田園獨特資源,黃溪坑村發展起“主題民宿+露營經濟”的鄉村生態旅游。
截至目前,該村已投入900余萬元,完成200米觀光棧道、700米空中玻璃水滑道、山地越野車線路、瀑布觀光、棧道、步道、燒烤、兒童樂園等配套設施建設。
結合各村實際情況,沙縣區深入挖掘各重點村宅改工作特色做法。虬江街道茶豐峽村側重以舊宅房改造弘揚傳統文化,夏茂鎮長阜村側重以宅基地分配集聚鄉村人氣,富口鎮姜后村側重以宅基地退出打造宜居環境……
將宅改工作推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黃溪坑村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著力倡導文明新風尚,不斷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黃溪坑村共接待游客9000人次,營業額達50余萬元。值得稱道的是,該村還帶動25戶農戶參與鄉村旅游產業,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此外,村級旅游公司與3戶農戶簽訂農家樂發展合作協議,采取“公司引流+農戶承接”的新模式,農戶以自家閑置宅房為場所發展農家樂。
“接下來計劃將閑置宅房承包給第三方,用來經營民宿,豐富旅游業態,力爭讓村民在家門口過上更紅火的日子?!编囉裼抡f。
如今的黃溪坑村已不再是那個家禽亂跑、垃圾亂堆、臭氣熏天的空心村,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盤活了閑置宅房,“宅改”也規范了宅基地管理,帶來了全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