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總有一些事情,政府不能干,商業不愿干,公益慈善干不了,需要新的解決方案,社會企業應運而生。
社會企業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來說,是以追求社會效益為優先目標,依靠提供產品或服務等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或其他法人主體。
近年來,社會企業蓬勃發展,以創新高效的方式解決了很多復雜的社會問題。以北京為例,自2019年以來,已經認證了133家社會企業,還有幾千家沒有經過認證的社會企業活躍在養老、助殘、健康、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
但從全國范圍來看,社會企業的發展依然處于起步階段,缺少成熟的模式,需要進一步探索,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個回遷安置社區,住了4萬多居民,他們來自5個不同的村社區。這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五星啟揚小區,小區自建成之日起便充斥著各種不滿,經常有人投訴,住房分配不滿意,居住環境差,公共服務不足……各種矛盾糾紛讓這里成為“五難”社區,適應難、融合難、治理難、服務難、發展難。
針對種種問題,社區居委會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成都五星啟揚社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星啟揚”),對社區資源進行整合,將社區公共空間運營起來。比如,引入第三方,為社區居民提供烘焙、托育、閱讀等服務。社區居民大多是四五十歲的農民,缺乏再就業技能,為了幫助他們就業,五星啟揚取得了人力資源服務的許可證,從社區招聘和培訓員工,以勞務派遣的方式將員工派遣到對接單位。
通過這些資源盤活,五星啟揚社區不再需要財政補貼,每年還能結余幾十萬元。這些經營性收入全部納入社區基金,用于社區的民生項目,如為小區引入物業服務、老年食堂、日間照料等。
“社會企業要發現社會問題,分析社會問題,并且提供解決方案,但它不是靠政府來兜底或者公益組織籌款,而是通過可持續的自我造血方式來實現。”中國社會企業認定服務平臺CEO、成都市社會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夏璇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這是評價一家社會企業的重要依據。
在他看來,社會企業對于民生發展非常重要,他們往往用普惠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務或者民生服務產品,滿足百姓的需求。
“社會企業需要找到一種可持續的創新模式,既能實現社會效益,又能體現經濟價值。”夏璇說,“在這種模式下,可能你既是我的伙伴,又是我的員工;既是我的消費者,又是我的股東;既是我的利潤創造者,又是我的分紅者。”
近年來,各地對社會企業發展的支持措施越來越多。北京是最早在市委文件中提出鼓勵社會企業發展的省份,成都、杭州、深圳等地也在積極探索,社會企業行業群體逐漸顯現,已成為服務民生需求、參與社會治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支創新力量。
但社會企業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近日發布的《北京市社會企業影響力評估報告》顯示,北京社會企業整體發展情況良好,宏觀政策呈有利趨勢。社會企業在當前較為復雜的環境下能夠實現穩定的收入增長,但也存在社會使命定位漂移、盈利模式較為單一、營業收入下降、團隊建設及品牌傳播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還面臨缺乏身份認同、缺乏專業化人才、融資渠道不暢通、政府服務缺位、發展規模偏小等問題?!北本┥鐣髽I發展促進會會長楊劍濤表示。
“社會企業的理念需要被社會各界認知、認同,這是最關鍵的。”夏璇認為,如果缺乏這種認知,無論是政策還是社會企業家,或者是商業、影響力投資機構,都不會真正踏入社會企業的支持生態。

四川省成都市五星啟揚社區組織居民開展兒童早教活動。
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秘書長何立軍在2023社會企業(北京)峰會上提出,全行業要站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重視社會創新,加強社會企業相關政策理論研究,加大社會企業作用發揮典型案例宣傳推介力度,積極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對引導支持發展社會企業作出制度安排,大力培育弘揚社會企業家精神,加快構建本土化社會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體系。
目前,大多數社會企業還處于創業創新階段,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他們面臨的普遍問題。
“社會企業需要政府、行業、社會共同孵化。”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家良表示。
政府方面,可以讓社會企業認定范圍更寬一些,鼓勵更多省份出臺社會企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政策,還可以嘗試資助一些社會企業。
同時,社會企業自身的規范發展也很重要,比如,社會企業的利潤分配、財務與經營信息要進行有限度的公開,要能取信于政府和公眾。
在徐家良看來,社會企業要高質量發展需要幾個基本條件,包括懂經營的能人、政府支持的政策、精準的社會服務體系、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科學的社會企業治理體系等。
夏璇希望更多資源和力量能參與社會企業的發展,并且形成合力。同時,社會企業家們要轉變思維,不能以公益的視角看社會企業,而要基于商業邏輯思考問題。此外,有效的政策支持與合理的金融支持對社會企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他期待包容性更強的資本支持社會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對社會企業的跟蹤調查中,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案例中心主任徐京悅發現,很多社會企業因為社會、商業雙目標屬性,面臨搖擺和平衡的挑戰。她希望社會企業家們能在雙目標中形成一個雙螺旋的關系,讓社會企業在創新驅動下,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