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小平
因為顏值高、衣服靚、民族特殊,赫哲族人大代表劉蕾在人民大會堂的每一次亮相,都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從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到2023年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38歲的黑龍江省同江市經濟合作促進中心副主任劉蕾連續4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我是5373名赫哲人選出的人大代表,我為赫哲人代言。”劉蕾說。
2008年3月5日,23歲的劉蕾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時心情十分忐忑,因為隨著漁業資源減少,世代打魚狩獵為生的赫哲人面臨著轉產上岸,家鄉人民在政府支持下準備發展“溜達雞、梅花鹿”養殖,40萬元的項目資金沒有著落,委托她在人大會上想想辦法。
分組討論時,劉蕾發現了時任黑龍江省省長的栗戰書赫然在列。討論間隙,劉蕾直接找到他反映困難。當了解到赫哲族群眾的想法后,栗戰書當即表示支持。
會后,時任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局長祖偉親自到街津口鄉調研,經過深入論證,省畜牧局投入300多萬元資金,在街津口鄉建起了標準化養殖基地,赫哲族群眾脫貧致富從此多了一條路子。
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劉蕾向時任總理李克強展示了赫哲新村的圖冊,當看到赫哲族群眾建好了美麗的家園后,他連連稱贊。
2016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習總書記參加了黑龍江代表團的討論,劉蕾說:“習總書記對我們少數民族也特別關注,現場問了我5個問題,對同江中俄鐵路大橋建設、赫哲族群眾轉產致富特別關心。我還特地邀請總書記到我們赫哲族鄉去走走看看,總書記也答應了。”
2016年5月24日,習總書記冒雨來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看望廣大群眾,他語重心長地說:“在祖國大家庭里,56個民族是親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聽到習總書記講話時,劉蕾熱淚盈眶。
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首次開辟了“代表通道”,全世界媒體為之聚焦,劉蕾覺得這是宣傳推廣赫哲族的一個好機會,亮相代表通道時,她大方地展示魚皮頭飾和掛飾等赫哲族傳統工藝品,她動情地說道:“我們赫哲族不僅有精湛的手工藝品,也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伊瑪堪’,歡迎大家到我們赫哲鄉去看一看。”
16年來,劉蕾先后向全國人大提出關于赫哲族地區建設、民族發展、教育等方面的議案建議130余份,把赫哲群眾的話捎到“兩會”上。
劉蕾認為,代表履職,重點就是要有責任感,牢記自己肩負著赫哲族群眾的期望。
同江市街津山下坐落著街津口鄉,劉蕾便成長于這片三江交匯的靈動土地。赫哲族世代賴以生存的漁業資源,20年前,由于過度捕撈而日漸匱乏。如今,漁民們僅靠捕魚難以維持生計。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劉蕾開始琢磨,漁業資源匱乏,那就要另謀致富道路。看書本,跑政府,賣家底,她隨即奮起“三躍”:
下決心,辭工作。劉蕾頂住家人親友的壓力,辭去了穩定的教師工作,破釜沉舟,決心干一番脫貧致富的大事業。
乘東風,找政策。劉蕾把握住國家對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扶持的時機,選好了放蜂場地,自辦蜜蜂養殖產業。
尋出路,創品牌。從最初僅設十幾個蜂箱的小規模養殖,逐漸發展壯大到蜂蜜、蜂王漿、蜂花粉等多種產品,劉蕾靠品質逐步打開了市場,訂單接踵而至。
劉蕾曾慨嘆,兒時綠水青山,如今青山斑駁。她醞釀許久,決心做一件大事——建議政府修建風力發電站,利用綠色可再生能源為赫哲族群眾創收。她去網上和圖書館查資料,請技術人員實地檢驗,東奔西跑征求意見。數月以后,她向省市領導遞交了數萬字的建議書和規劃報告。
如今,在劉蕾和有關部門的努力下,街津山上建起了風車座座,蓮花河靜靜流淌,街津口這個昔日荒蕪的小漁村,再次煥發了勃勃生機。
藍藍的烏蘇里江波濤依舊,赫哲人的生產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八岔村為例,幾乎家家有新房,有汽車。除了種田、打魚,近年來民俗旅游業搞得風生水起,不少人家將住宅改建成家庭旅館,發展旅游業帶動增收。
“作為一個人口那么少的民族,在新中國,同樣是國家的主人翁之一,這個民族的新舊社會對比很強烈。”劉蕾說,“這種幸福感是很明顯的。”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劉蕾的老家,也是邊境鄉鎮,全鄉286名漁民中,80%是赫哲族人,大多與劉蕾沾親帶故。而劉蕾的愛人劉昌凡在街津口邊境派出所工作,主要負責邊境管理。愛人戍邊20年,耳濡目染之下,劉蕾對邊境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咋就不能讓我去打魚了,我家祖祖輩輩都在江上打魚,我爺爺80歲了還下江,怎么偏偏到我這里就不讓了?”年滿60歲的尤連山是劉蕾的三叔,他對劉昌凡不讓他下江打魚的舉動非常不滿,“還是親戚呢,都不如外人。”
“年滿60歲的人是不能到界江打魚的,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劉昌凡沒有辦法,只好卸了尤大爺船上的發動機,放到派出所,然后繼續做工作。
看到發動機沒了,尤大爺火氣更大了,直接找到領導:“劉昌凡偷了我的發動機,我要告他。”
面對這樣的狀況,劉昌凡只有不厭其煩地上門說服教育,還讓妻子劉蕾做工作,搬出岳父去當說客,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到說服為止。
“當然也有做不通工作的,我的一個遠房表哥,因為酒后駕船打魚受劉昌凡處罰,至今不跟我們家來往。”劉蕾說。
為更廣泛地收集意見建議,劉蕾建了一個“警嫂劉蕾看兩會”微信群,群里面130多人,除了赫哲族群眾,有近百人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管理警察,大家在群里面踴躍留言。
經過調研和梳理,劉蕾把《關于進一步關愛農村困難兒童的建議》帶到了全國人大會上,發出移民管理警察的聲音。
劉蕾說:“有了穩固的邊疆,我們生活在邊境的赫哲人才能發展,‘大家’鞏固了,‘小家’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