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玲,黃永平,黃乙生,胡蕾,鄭玉忠,聶瑩
韓山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潮州 521041)
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等教育需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合一體,但在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孤島”現象。2016年,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每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特別指出,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2]。因此,將工科類思政課元素合理有效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對培養工科大學生正確的三觀及擇業觀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自2016年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后,已處于全面啟動階段[3],全國有超過兩千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通過認證的專業才能參評國家一流學科,而對于專業本身而言,更是構建學生為主體、目標導向并且持續改進的工程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可推進該專業工程教育改革,不斷提升專業工程教育質量;同時還可以增進專業工程教育與行業的聯系,增強專業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產業發展的適應性。因而這也是各高校工科專業爭相參與認證的原因。
我國高校開設食品專業,為國家及社會輸送大批食品行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涉及食品行業的全鏈條。其輸出人才的質量對保障人民的飲食營養、健康及安全意義重大[4]。因此,在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對培養有理想、強法制觀念和具備相當職業操守及素養的食品專業人才至關重要。同時,該專業也被納入中國工程教育認證范疇,如何培養面向行業、熱愛專業、具有強食品安全意識、法制觀念和良好職業道德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專業高素質人才是每個食品科學工程專業在參與工程認證、以評促建歷程中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標。這一點可以在每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畢業要求中得到良好體現,具體分解到每一門課程,都應該體現對畢業要求的實際支撐作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的核心課程,如“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安全學”等[4-7]均實現國家在線精品課程上線,其中許多地方都有探索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合。而“功能性食品”在課程體系中通常屬于專業選修課,加之其屬于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國的研究與發展起步較晚,課程開設的時間更短[8],關于其適應于現代工程認證教育理念和課程思政融合的研究還非常有限。因此,以“功能性食品”課程為例,闡述在工程認證道路上所做的教學改革和具體實施。
“功能性食品”融合食品科學與技術、預防醫學、營養科學、天然產物等相關學科,主要通過介紹功能性食品的發展歷史、發展概況、理論知識基礎、制備技術、功能分析評價及設計功能性食品的管理及法律法規,理論性和應用性結合度非常高。保健食品行業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遇到不少問題,如虛假宣傳、夸大功效、非法營銷、非法添加、同質化嚴重[9]等。而功能性食品管理還按照普通食品管理,不能進行功能聲稱,但可以進行產品健康科普。因此,在國家大健康戰略支持下,功能性食品作為發展的大趨勢,要做好相關管理規定、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食品的研發及產業的發展還有廣闊空間。
“功能性食品”作為新工科背景下的一門學科,其目標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法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食品行業創新人才。課程教學目標與其對畢業目標的支撐關系見表1。如何有效達成課程教學目標以實現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這需要回歸教學過程本身進行分析,顯然,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對畢業要求中問題分析能力、設計/開發解決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3個畢業要求的支撐。因此,符合課程思政育人理念及“新工科”要求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表1 課程所支撐畢業要求和能力培養
OBE因其是以學生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因而是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持續改進的輸出性教學模式,成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中最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給予每個學生具體、明確的評價及改進依據[10]。OBE理念在具體教學實施中主要關注“四問”,即通過教學想讓學生取得的什么樣的學習成果、為什么要取得這些學習成果、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如何評價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
“功能性食品”課程的OBE理念體現到每次課的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除了傳統教學中強調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政目標也需要有機融合進來,與知識目標相輔相成。“功能性食品”課程思政需回答好OBE的“四問”以進行教學設計,如圖1所示。思政目標的加入對教學團隊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師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內涵,更了解行業案例和社會對食品人才在專業素養、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需求,從中充分挖掘可以運用到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并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思想與科學精神有機結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將來能熱愛本職工作、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法律和責任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及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為“健康中國”和“食品安全”建設做出貢獻。

圖1 課程思政有機融入教學目標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普及推廣,線上教學、MOOC等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學習手段讓學習不再拘泥于校園。MOOC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是近年來高校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以MOOC的在線教學為基礎,通過翻轉課堂轉換師生角色,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是一種能深化目標導向應用型的研討式、互動式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相較于傳統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更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激發教學活力、符合學生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需求[11],也能使OBE理念更好地在教學中貫徹,工程教育認證對課程實施的要求更容易達成。“功能性食品”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OBE理念與翻轉課堂實現有機結合,具體實現路徑如圖2所示。

圖2 “功能性食品”教學設計路線圖
OBE導向的翻轉課堂正是貼合工程認證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如何更好地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功能性食品”課程教學中,通過開展諸多嘗試與探索,主要可以概述為在該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在線上根據教學要求學習功能食品相關的知識及法律法規,通過案例讓學生明確為大眾健康而努力的主觀意識并且將“食品安全”底線牢牢守住,通過模擬真實任務的目標驅動型任務的教學設計,要求學生以團隊通過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查找相關資料,完成任務并回到課堂進行任務展示,師生共同參與進行討論式學習從而增進對知識的深入的理解和應用。為使學生學到知識并且靈活運用,增強學生對行業和實際工作的認知程度,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以成果導向主要是結合廣東長興生物和廣東仙樂健康股份2家校企合作企業的實際需求或工作任務而設計。在有關于功能性食品管理規定中,邀請廣東長興的研發總監給學生講座,將最實際的案例和操作教給學生。在學生對基礎知識自主能動學習中,通過問題導向式教學(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任務展開、討論式學習外加一次到企業實地考察與行業人員交流學習,將知識靈活運用,增強團隊寫作能力與溝通表達能力,更能在實踐中內化思政目標,逐步增強法制和食品安全意識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功能性食品”在教學改革中將思政與翻轉課堂結合的具體方式如圖3所示。

圖3 課程思政與翻轉課堂結合實施圖
“功能性食品”課程通過思政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有機融入,使學生知道“質量為先、實事求是、依法依規、客觀公正”是功能性食品行業必備的職業道德。今后若從事功能性食品行業,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具備行業所需的依法生產、依法營銷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體在教學中的部分課程思政元素設計見表2。

表2 思政元素在“功能性食品”課程中的體現
“功能性食品”課程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平時成績占60%,構成為:成果導向的翻轉教學PBL占20%、線上教學任務點完成情況占20%、線上討論占10%、章節小測驗占10%;最終的期末考核為學生個人在線上提交課程設計大作業(一款新型功能性食品或已有產品的改進設計方案),占40%。
近年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面對大部分人處于亞健康的大背景下,許多消費者選擇以保健食品維持健康。在此背景和利益驅動下,許多功能性食品大量涌現,這其中也包含部分假冒偽劣產品。學生作為可能使用、其周圍人群可能使用功能性食品、其未來可能成為生產此類產品的群體的存在,挖掘“功能性食品”的思政元素,從使用者角度來說,可以合理有效使用健康產品;從使用者身邊人角度來說,能運用所學知識向周圍人宣傳合理健康使用功能性食品,培養學生的社會功德;從未來生產者的角度來說,能培養其職業道德、職業責任及社會責任感。因此挖掘課程的課程思政元素有著非常重要作用。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1 行業法規,遵紀守法
主要通過一些行業的教學案例,創設情境的方式,從案例中引申出行業的法律法規,激發學生共情心,在情境中,深刻感受非法生產、販賣和使用功能性食品的危害,樹立遵紀守法社會責任感、培養職業責任感和道德心。
4.1.2 預防疾病,宣傳健康
從疾病發病的數據引出疾病危害,激發學生興趣,由疾病講解其機理,引導學生在問題中學習該疾病相應功能因子并從功能性食品的角度思考預防和輔助治療的辦法,并引導學生樹立向周圍人宣傳健康生活的社會責任感。
4.1.3 設計產品,職業道德,工匠精神
通過原理知識講解后,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功能性產品,在設計中鍛煉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設計產品后,由學生進行展示,教師和學生共同點評,完善產品設計。整個過程中,教師以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為核心,引導學生在設計及未來可能運用于生產中,精益求精設計和生產產品,樹立職業道德,維護人民的健康利益,最終成為具有大國工匠精神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通過帶領學生到企業研學和邀請行業專家聯合授課的方式,學生將所學基礎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并在這其中思考其設計的產品的有效性,通過與企業專家的交流中,完善產品設計,為以后生活和生產奠定基礎,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成果導向的教學理念。
通過企業調研的方式,了解行業生產、銷售、使用等的基本情況并收集數據和照片,將其完善為教學案例。將此類案例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更具有感染力,學生在真實背景下,更有興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通過聘請行業專家錄制教學視頻,豐富教學案例的同時,為實現課程翻轉提供實施有效性。以行業專業的現身說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避免因線上而效果不佳的困境。
“功能性食品”作為一門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課程,深挖其課程思政元素,能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通過OBE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線上知識、能力和意識的滲透與線下產品設計和完善、研學中翻轉課堂,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在產出導向中以團隊合作形式發現和解決問題,增強職業認同感、強化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課程思政是一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僅達到傳統教學中傳授知識的目的,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將專業知識上升為責任理念,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無縫契合新工科建設的要求,并通過繼續深入做好課程思政與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融合,全面落實黨的“三全育人”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