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世界銀行發布2023年4月期《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1%。報告稱,得益于中國的不斷開放和經濟活動的大幅反彈,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將超過此前預期,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去年10月預測的4.5%上調到5.1%,較世行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所預測的4.3%,上調了0.8個百分點。此外,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2023年的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3.5%回升至5.1%,高于去年10月預測的4.6%。不過,報告同時指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體今年面臨多個下行風險,包括全球增長放緩、大宗商品漲價等。
日本政府于3月31日宣布擬對23種半導體制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并就有關措施征求公眾意見。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半導體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格局,這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國家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持續加強對華半導體等產業打壓,搞物項斷供、技術封鎖,人為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嚴重背離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規則,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定的基本義務,嚴重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國已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日方擬議的有關措施,本質上是在個別國家脅迫下對華實施的加害行為,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也會讓日本企業蒙受損失,損人害己,也損害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希望日方聽取理性聲音,從維護規則、自身及中日雙邊利益出發,及時糾正錯誤做法。如日方執意人為阻礙中日半導體產業合作,中方將采取果斷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有關情況。海南省副省長倪強在會上介紹,海南已全面啟動封關運作準備工作,以項目化清單化推進各項任務。
倪強說,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一號工程”。當前,海南正瞄準2023年底前具備硬件條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關各項準備工作、2025年底前實現全島封關運作的目標,以項目化清單化推進各項任務,并確定了“三張清單”。
第一張清單是任務清單,統領2024年底前全島封關需完成的軟件、硬件任務,涉及口岸規劃與建設、非設關地布局與建設等11個方面64項重點內容;第二張清單是封關項目清單,主要是硬件任務的項目化,包括口岸建設、海關查驗設備等31個建設項目;第三張清單是壓力測試清單,旨在封關前充分測試大部分自貿港政策,目前壓力測試清單有27個事項,將根據全島封關工作需要適時動態增加。
全島封關運作是指在海南全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在這個特定區域內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的監管制度。封關運作以后,對貨物貿易,實行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對服務貿易,實行以“既準入又準營”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舉措。
3月22日,美聯儲下調美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至0.4%;下調美國2024年GDP增長預期至1.2%;上調美國2025年GDP增長預期1.9%。長期美國GDP增幅預期為1.8%。
美聯儲下調2023年失業率預期至4.5%;2024年失業率與12月份預期持平,為4.6%;上調2025年失業率預期至4.6%;長期失業率預期為4.0%。
美聯儲上調2023年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預期至3.3%;2024年PCE通脹預期2.5%,與12月份預期持平;2025年PCE通脹預期2.1%,與12月份持平;長期PCE通脹預期在2.0%不變。

3月31日,英國首相蘇納克稱,英國已獲準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蘇納克表示,本月早些時候,經過在越南進行的最后一輪會談,所有成員國最終都已批準英國的加入申請。
據了解,2023年7月將召開部長級官員參加的CPTPP委員會,會議將正式簽署協定,之后各成員國在本國議會完成批準程序后,英國將最終加入。這是CPTPP首次批準11個創始成員國以外的國家加入。英國也成為第一個加入CPTPP的歐洲國家,這也成為英國自“脫歐”以來達成的最大的貿易協議。英國政府表示,隨著本國的加入,CPTPP成員國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合計額將從12%擴大至15%,英國出口到CPTPP成員國的商品中,超過99%將有資格享受零關稅。
3月28日,歐盟理事會批準一項法規,決定從2035年起禁售會導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不過在德國要求下,使用碳中性燃料的新的燃油車有望于2035年后繼續在歐盟境內銷售。德國與歐盟于3月25日就此達成協議。
2月中旬,歐洲議會在斯特拉斯堡以340票贊成、279票反對、21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這意味著,由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驅動的車型從2035年起將無法在歐盟上市銷售,包含了所有新的使用汽油或柴油驅動的汽車、輕型商用車、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但由于之后汽車制造大國德國的反對,這項協議被推遲落地。
碳中性燃料主要指“電能合成燃料”,這類燃料由從空氣中捕獲的二氧化碳與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所生產出的氫氣制成,被認為是一種可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合成燃料。不過,這種燃料目前還遠未實現低成本量產。
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于4月2日宣布自今年5月至年底,日均減產石油50萬桶。沙特能源部說,此次自愿減產是對2022年第33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部長級會議減產決定的補充。在歐佩克“領頭羊”沙特帶動下,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阿爾及利亞等國紛紛宣布減產。歐佩克4月3日表示,主要產油國從5月起自愿減產總額達到每日166萬桶。
此次沙特等國決定繼續自愿減產,表明主要產油國對國際油價持續走低趨勢不滿,再次出臺“預防性干預”措施以穩定油市。對于沙特等國減產決定,美國方面表示不滿。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國此舉旨在為穩定國際油市提供“預防性”措施,表明由歐佩克成員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未來將更加積極主動應對國際油價波動。同時,沙特也釋放出愈發強烈的本國利益優先信號。
這一意外減產消息刺激國際油價顯著上漲。截至4月3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4.75美元,收于每桶80.42美元,漲幅為6.28%。6月份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5.04美元,收于每桶84.93美元,漲幅為6.31%。
3月26日,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發表聲明說,以色列與阿聯酋當天簽署一項關稅協議,標志著兩國去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
聲明說,自貿協定生效后,以阿雙邊貿易中96%的商品將免除或降低關稅,以色列公司將獲準參與阿聯酋政府的招標。雙邊貿易范圍預計將大幅擴大,并為以色列市場帶來額外就業機會,降低以色列的生活成本。
2020年9月,以色列與阿聯酋簽署關系正常化協議。2022年5月31日,雙方在阿聯酋迪拜正式簽署自貿協定。這是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達成的首個自貿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