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倩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方法既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又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主動構建自主合作探究課堂,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之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且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在小學時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語文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科目,所以為了鞏固和拓展語文知識,小學生需要通過實踐來自主探究,這樣他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同時,通過積累不同的語文知識,小學生也能夠提高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教授小學語文(人教版)《盤古開天地》這一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同學們在課外自主合作探究本課內容,讓大家使用信息技術查詢知識,然后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以及探究,將每個人的知識整合起來,進一步了解這個神話傳說故事。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就可以將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從而提高學習成效,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更高。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我們強調了閱讀的個性化,每位學生都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應該尊重他們的個性,要鼓勵他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交流觀點,而教師則需要關注各組的自主討論過程并巧妙做出引導,繼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技巧和素質,這樣他們就能從別人身上吸取經驗,培養出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的良好習慣。例如,教授小學語文(人教版)《蜘蛛開店》這一課的時候,作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蜘蛛開店后與三位顧客之間的故事,小學生通常會對這種類型的文章感到很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先閱讀這篇文章,然后通過小組的方式來合作探究:你認為蜘蛛的店鋪經營得如何?在閱讀完文章后,同學們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和文字來提出自己的見解,而教師則應該親自走進每個小組,傾聽并幫助他們進行討論與探究,如此一來,同學們在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時,也會借鑒其他人的思路,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思維。
總體而言,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位置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凸顯,而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所以為了培育同學們的語文能力,教師就應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領同學們自主開展學習,在突出他們主體位置的同時,也促進教育的成效。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館驛鎮侯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