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州臨夏縣韓集小學 楊福順
田徑項目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短跑、長跑、耐力跑、接力跑等多種形式,是強化學生運動素養、肢體力量的關鍵途徑。趣味田徑體育即要求教師活化教育方式,打破傳統體育活動的局限性,立足小學生年齡特點,為其營造一個具有探究性、挑戰性、趣味性的體育課程活動,在體育學習中感受體育活動的獨特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逐漸實現運動素養的提升。
本文對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簡述趣味田徑項目的教育價值,從游戲教學、競技比賽、團隊活動、理論實踐、體育文化、信息技術六個視角出發,提出幾點可行性教育建議,將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放在首位,讓其真正地喜歡田徑運動,實現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田徑運動以走、跑、跳躍、投擲等運動技能組成,是體育運動中最古老的運動形式,也是提高學生運動素養、掌握基本運動技巧的基本項目。在當前小學體育活動中,田徑項目包括短跑、長跑、跨欄跑、接力跑、障礙跑、跳高、跳遠等多項運動,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運動特點,是提高小學生體能素養的基本途徑。
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枯燥乏味,尤其在田徑項目中,學生對該項運動就有較強的刻板印象,面對跑、跳、走等活動情緒不高,對教學質量造成了不良影響。新課標背景下對體育課程提出全新要求,點明“快樂體育”主題,趣味田徑項目的構建,要求教師活化體育活動,打造全新的運動課堂。趣味性元素的融入能改善學生對傳統田徑項目的刻板印象,通過做一做、玩一玩、講一講進一步感知田徑運動的魅力,逐步提高其運動興趣,感受體驗活動的快樂,從而實現身體素養的提升。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對體育活動提出了全新要求,即“突出快樂教學”,而且趣味田徑項目的構建,便是快樂的具體體現。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發展不成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打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不僅滿足了課程標準中的要求,還可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在快樂、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會快速完成體育學習目標,技能掌握速度也會得到提高,以更加積極、熱情的心態投入體育活動中,實現課程質量與學習效率的同步提升。
“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與學生的耐心配合,進一步感知體育活動的魅力,從而形成良好的運動態度。田徑運動項目是體育教學的基礎部分,趣味活動的融入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該項運動的重要性,同時還能讓其了解運動對人身體的益處及相關體育文化,充分發揮出體育活動的育人功能。除此之外,大部分田徑運動項目需要學生與同伴的配合,學生團結協作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偠灾の短飶巾椖康膭撛O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起著積極的作用。
田徑項目是小學體育的基礎項目,也是培養學生基本運動技能的關鍵部分。在趣味項目活動打造中,教師可從授課模式、活動方式、教育策略三個視角出發,為學生創設多種不同的體育活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其對運動項目的興趣,從而實現課程質量的穩定提升。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具有好動的年齡特性,尤其對游戲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加強了對教育工作的重視,關注受教育者在學習活動中的體驗與感受,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及思維發展特點,游戲化教育理念近些年悄然出現,并獲得了教師的一致好評,在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效。傳統小學體育課程中,田徑項目具有時代性、刻板化的特點,在趣味項目構建中,教師可將游戲元素融入其中,發揮游戲活動的育人功能,迎合小學生的年齡發展需求,同時提高運動項目的趣味性,創建全新的教學活動。
如在田徑運動“短距離跑”中,考察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短時的爆發力,要求其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短跑項目。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創設趣味游戲情境,將游戲與短跑有效融合,為學生打造具有趣味性的運動活動。如構建“故事情景”,教師運用“奧運會”營造運動氛圍,引導學生扮演“運動員”,向其講解短跑項目規則、游戲方式,通過角色游戲的帶入讓學生快速了解該項運動的特點及基本要領。而在學生展開實踐練習時,教師仍以該情境創設游戲活動,如“比一比誰跑得快”,運用游戲激發學生的挑戰欲,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利用游戲不斷強化學生的短跑能力,打造“寓教于樂”的體育課堂,提高運動項目的趣味性。
小學生的勝負欲較強,在日常學習或運動活動中,常常會和身邊的同伴比較?;趯W生這一學習特點,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競技比賽,立足其學習特點,創建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競技比賽能快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對田徑運動項目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體育活動的趣味性,讓其在運動中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將田徑運動教育優勢發揮到最大,進一步提高體育活動的學習效率。
如田徑運動“中長距離跑”,是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是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項目。中長距離跑活動對學生體能提出了較高要求,運動過程具有單調、枯燥的特點,運動負荷較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體育項目的學習特點,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競技比賽”,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同時舉行比賽,在比賽初期,在組內選出前兩名;在小組賽結束后創設決賽,利用比賽不斷強化學生的中長跑能力,同時也讓其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達成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喜歡玩樂是小學生的天性,也是其獨有的年齡特點。小學時期是身體和心智發育的關鍵期,是發展各項能力的重要時期。趣味田徑項目的構建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運動項目鼎力革新,將趣味元素融入每一個學習環節中,使得枯燥乏味的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在日常體育實踐課中,學生會主動地與身邊同伴結伴完成運動項目,合作學習意識較為突出。根據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教師可創建趣味田徑項目,更好地發揮出體育項目的優勢,同時也可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
如在田徑運動項目“接力跑”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確保每個小組人數相同,并為學生發布運動任務。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影響,田徑運動大多枯燥乏味,提及“跑、跳、走、擲”等項目,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熱情不高。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帶來了刻板印象,沒能真正地展現出體育課程的魅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課程也是強化小學生運動能力的關鍵途徑。在田徑運動項目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實踐活動,也要加強理論知識的講解,將二者有效融合,改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刻板認知,使得田徑運動更具趣味性,實現課程質量的提升。
如在田徑項目“擲標槍”中,教師要做好課時的劃分及經驗講解,加強理論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充分了解該項運動的特點及趣味性,從而激發其對運動活動的興趣。如在課程活動開始前,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視頻音頻、圖像展示等方法向學生介紹擲標槍運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結合大型國際賽事向學生講解該項運動的意義,通過豐富的理論知識,讓其充分意識到這一項目的魅力及其價值,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創設“自學實踐課程”,將課堂的主導權、決定權交到學生手中,鼓勵其自主探索擲標槍的方法與技巧,引導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融合,提高運動項目的探索性與趣味性,讓其更好地學到田徑運動的知識與技巧。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提出了“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將德育教學放在首位,強化學生的道德素養,促使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墩n程標準》也多次強調德育教學的重要性,要求教師發揮出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诖?,在趣味田徑運動課程中,教師可結合“人人體育”展開講解,向學生滲透田徑文化,利用名人名事構建課程活動,提高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重新認識運動,進一步感知體育活動的魅力,進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如田徑運動“馬拉松”,該項運動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項目,在世界各地廣泛舉行。在了解這一田徑運動時,教師可結合馬拉松的歷史淵源、發展歷程進行講解,讓其了解運動項目背后的故事,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重新認識體育項目,進一步感知田徑運動的魅力。馬拉松比賽賽時長、距離遠,對參賽者的耐力提出較高要求。在講解田徑文化時,教師可結合著名賽事“波士頓馬拉松”“紐約馬拉松”進行講解,通過人文體育知識,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該項運動的獨特魅力,改善其對田徑項目的刻板認知,發揮出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為教學活動增添別樣的魅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隨之誕生,教學方法、教育工具、教學策略也得到了較大的改變。現階段,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節省了課上教學時間,獲得了教師的一致好評。在小學趣味田徑運動教學中,教師可將體育活動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將所學內容更加清晰、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既能增添課程活動的趣味性,也能提高課堂教育的時效性。
如在田徑運動“跨欄跑”中,學生對該項體育項目了解不多且掌握經驗有限,需要教師的理論講解與經驗給予。小學生思維具有具象化的特點,其對文字敘述理解較為困難,難以快速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畫面。在理論知識學習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創建課程活動,使用視頻講解或3D 圖像分解的模式,向學生介紹該項運動的基本要點。起跑姿勢需要采用站立式,起跑后需要加速跑,對跑步節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可借助3D人體模型,向學生詳細介紹該項運動技巧,通過倍速播放的形式,讓其充分了解到正確的發力方式與著力點,通過視頻的直觀講解提高該項運動的趣味性與探究性,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基礎,為后續的實踐活動做好充足準備。
本文對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從多個視角出發,提出幾點可行性教育建議,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從而讓其感受到田徑運動的獨特魅力。體育運動項目難度較高,枯燥乏味的訓練模式,常常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從小學生年齡特點出發,創設具有趣味性的體育活動,點燃其對該運動項目的探索欲與挑戰欲,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豐富的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實現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