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強 黃國棟



摘?要:為了有效解決高校學生評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采用PDCA循環理論對學生評教工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首先,通過調查發現學生評教中的問題,分析原因并制定相應對策。其次,執行計劃并檢查計劃實施效果。最后,找出這一次循環尚未解決的問題,并轉到下一次PDCA循環。
關鍵詞:高校;學生評教;PDCA循環;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25
0?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促進高等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新的改革重點。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高校將學生評教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評教有助于學校和教師收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反饋。然而,在高校學生評教的開展過程中,部分問題也逐漸顯現了出來:(1)評教活動流于形式。目前高校學生對于評教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致使評教有效性缺失,無法真實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2)評教指標有待改進。目前大多數高校均使用同一套評教量表對所有的專業進行評教,這樣的做法無法體現出學科之間的差異性;一套量表使用多年,不進行實時更新。(3)學生在評教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缺乏。根據當前學生評教的現狀可以看出,學生在評教活動中主要體現出的是義務,并不是權力,學生無法知道最終的評教結果,導致學生對于評教幾乎沒有參與感。
為了對高校學生評教體系的現狀進行充分了解,本研究對H校學生群體的評教態度、評教程序和評教指標體系的合理性、以及評教結果反饋的滿意度開展了全面調查,進而對該校學生評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PDCA循環是一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管理理論,有助于研究高校學生評教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本文使用PDCA質量管理方法旨在有效解決學生評教中的問題,以改善學生評教體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H校高校學生評教現狀及問題分析
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生教學工作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學生評教活動在H校廣泛開展起來。H校現采用的是網上評教,評教對象為每學期全體任課老師,評教時間安排在每學期期末前兩周。學院網站首先發布對于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評價的通知,其中規定了評教的具體時間段及評教態度,然后下發到各學院班級群,由輔導員進行通知。每個學生使用教務處統一下發的評教量表,無學科與專業之分,通過登錄教務系統,進行教學評價。
1.1?H校高校學生評教的調查
本研究通過向學生發放問卷,了解學生關于評教系統的評價。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被調查學生的基本信息和評教信息兩個部分的內容。基本信息確定為學生性別、年級、專業等問題;評教信息確定了四個維度,分別是:評教態度、評教程序、評教的內容指標和評教的結果反饋。將各項數據進行量化,例如“我能積極參與評教”,被調查者可以在“非常符合、符合、一般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中進行選擇,選擇結果分別對應的分數為5分、4分、3分、2分、1分。
本次調查在H校展開,為了保證此次調查的全面和有效,所選取對象為H校全校學生,涵蓋了四個年級和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問卷發放時采取的方法有先現場分發、線上填寫等。最終共發放194份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187份,問卷回收率95.41%。經過審查,問卷全部有效。
1.2?H校高校學生評教的調查結果
結合問卷情況分別對調查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評教態度、評教組織、評教指標和結果反饋等四個維度的調查結果如表1~表4所示。
根據調查得出H校高校學生評教存在的問題如下:
(1)學生提意見的主動性不高;
(2)評教時間不合理,設置在期末;
(3)評教指標設置空泛,各年級使用同一套指標;
(4)學校不公開最終的評教結果。
2?基于PDCA循環的H校學生評教體系改進
本文在高校教學評教體系的改進中引入PDCA循環理論,旨在科學制定學生教學評價目標和計劃,認真組織教學評價活動,形成高校學生教學評價體系PDCA循環,起到不斷完善學生評教體系,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2.1?H校學生評教體系改進的計劃階段(P)
根據H校學生評教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據此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如表5所示。
2.2?H校學生評教體系改進的實施階段(D)
(1)培養學生評教意識,促進評教有效性。教學管理者需組織各院系班級學生參加學生評教宣講會,認真講解評教工作。宣講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學生需要正確認識評教目的。學生評教的目的不僅僅是對教師的督促作用,而且也是為了促進學生學業發展,保障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的權利。第二,學生要認識到評教的作用。調查發現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評教只是一個形式,在實際中沒有作用。宣講要讓學生認識到開展學生評教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發表對于每門課程的教學感受和建議。
(2)科學組織階段性評教。教育管理者每學期組織多次學生評教活動,采用“三階段”評教模式,即每個學期開學、期中、期末均進行學生評教。學生通過一次評教以后感受教師在教學生是否做出了調整,教師通過多次評教結果進行動態的教學改進。
(3)完善評教指標體系。依據不同年級專業、不同課程及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編制評教量表。H校根據專業類別將評教量表分為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和體育類等,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特點設計評教指標。
(4)健全評教反饋制度。在學生完成評教后,教育管理者評教信息進行有效分析,針對評教結果中反應的問題通過專業的評估人員進行分析,形成評價后反饋給教師,對不合格的教師進行教學督導,協助教師調整教學。在對評教結果進行收集、整理后,面向全校師生進行公示。
2.3?H校學生評教體系改進的檢查階段(C)
一個持續改進的機制,要求一個評價檢查機制,用以觀測H校學生評教體系是否朝既定計劃改進。檢查的作用就是確定學生評教體系的改進是否和當初設計的一樣,是否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這是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根據PDCA循環原理,在進行學生評教活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檢驗,對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如表6所示。
2.4?H校學生評教體系改進的處理階段(A)
針對學生評教體系改進中產生的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根據PDCA循環理論,對H校學生評教體系改進中為提及的事項進行及時糾正,提出改善方案和計劃,如表7所示。
經過這一輪的PDCA循環,H校教務部門及時發現了學生評教體系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教育管理者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及改進方法,將成功的方法納入今后的管理中,而錯誤的做法和暫未解決的事項將其轉入下一輪PDCA循環去處理。經過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直到達到了預期目標和效果。
3?結論
本文基于PDCA循環理論,通過調查問卷對H校學生評教具體情況進行了調查,接著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和分析,找出了H校在學生評教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足之處,分析原因后,本文以改善H校學生評教體系為目標,對H校學生評教體系中的問題嚴格執行PDCA循環理論四個階段,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1)基于H校學生評教體系基本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參與評教積極性不高,評教時間不合理,評教量表更新慢,評教指標較少考慮學生訴求,評教結果反饋不足。
(2)基于PDCA循環理論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第一,加強相關宣傳工作。第二,科學組織評教。第三,完善評教指標體系,第四,健全評教結果反饋機制。在經過PDCA循環后,對H校學生評教體系的前后指標進行了對比,發現H校學生評教體系確已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張奕辰,劉可鳴.五所世界一流高校本科學生評教機構建設及其啟示—基于新制度主義的視角[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1,10(5):2529.
[2]金梅,方宗祥.中美高校學生評教差異研究—基于國內外兩所高校的實證研究[J].大學教育,2021,10(7):4751.
[3]顧容,王何娜,婁麗雙.高校學生評教數據分析策略優化及應用[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2):201207.
[4]游碧蓉,郭慧文.高校學生評教對教學的負面影響及完善建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35(1):8387.
[5]鄧麗群.民辦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廣東S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1):139142.
[6]操顏艷.高校學生評教機制的思考與建議[J].現代商貿工業,2021,32(17):7576.
[7]裴小琴,沈文君,劉冬梅.基于PDCA理論的教學質量管理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77(3):107109.
[8]苑迎春,雒明雪,陳江薇.基于機器學習的高校學生評教信度分類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3):127132.
[9]耿曉鳳,張春慧.高校學生評教量表現狀及評教影響因素分析[J].大學教育,2021,10(8):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