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淑雯
語文學科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技藝與人文的統一,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主陣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回首黨的光輝歷程時,總是難以抑制心中的激情澎湃,要時刻領悟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謹記黨的奮斗歷程。教師應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積極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挖掘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紅色基因,將紅色教育與語文學科進行有機結合,為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提供助力。
一、小學語文課程的紅色基因表現形式
(一)實體表現形式
從實體角度而言,紅色基因可以通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革命、拼搏、戰斗中遺留或創造出來的實質性物體表現出來,如革命烈士遺址、革命的有關資料,以及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等在歷史遺存的基礎上建立的紅色紀念場所。這些紅色物態文化,不僅能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全面升華,還能為小學語文課程提供多姿多彩的教學資源,使學生進一步對紅色基因進行了解與感悟。由于我國現有的紅色物質文化資源歷史較為久遠,涵蓋了眾多歷史事件,所以,應對當地紅色物質文化資源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并根據其保存現狀和現實條件等因素,將當地具有代表性、且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紅色物質文化遺址作為學生的學習對象,為學生們感悟紅色基因打下堅實基礎。
(二)精神表現形式
從思想角度來看,紅色基因的精神表現形式主要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在革命、拼搏、改革建設中形成的思想精神,包括但不限于道德思想、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谛W語文課程的紅色基因精神文化內涵極為豐富而深刻,從思想高度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投身于共產主義事業奮不顧身、矢志不渝的偉大思想品質,始終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高度、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偉大的民族精神。迄今為止,我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流淌著許多的紅色基因,并強調和要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紅色基因?;诖?,應對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紅色基因進行挖掘并制定針對性的創新策略,探尋小學語文課程與革命精神的契合點,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開展注入活力。
二、基于小學語文課程的紅色基因挖掘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形成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身心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內開展思想教育活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谛W語文課程挖掘紅色基因,將“紅色精神”充分滲透到小學語文課程中來,教師通過對紅色精神的講解、傳授,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紅色精神的感染,理解愛國的深刻內涵,并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教師也可以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場地,讓學生們對革命烈士的偉大擁有直觀感受,創設真實的、生動的教學文化情境;通過對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烈士、中國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不屈精神進行歌頌,幫助學生培養愛國意識、加強思想建設,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二)有助于豐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改革深入,現如今的小學語文課程中,富含著各種教學主題與內容。其中,對紅色基因進行挖掘,對紅色精神進行宣揚,是小學語文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縱觀世界范圍,每個國家都會將“愛國主義”當作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與價值取向,而在紅色基因中也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以愛國為主題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對紅色基因進行挖掘,不僅能有效引導學生感悟紅色精神,優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方式,豐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還能以此升華自我。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論高度,并將其充分納入語文課程教學中,不僅能開展特色的主題課程活動,同時也為學生樹立了榜樣,而且還可以成為家長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優質素材。
(三)有助于紅色基因的傳承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紅色基因已流淌在每一位中國人的血液中,基于小學語文課程挖掘紅色基因,不僅能豐富語文教育資源,還能使紅色基因有效傳承下去,并使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我國因為地域廣、人口多,國情復雜等原因,導致各地的紅色文化資源雖然較為多樣,但是卻因為集中度低、文化特質挖掘深度不夠、傳承意識不積極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的紅色文化傳承力度不強,甚至部分小學生對紅色基因的內涵充斥著陌生感和疏離感。教師應將語文課程作為載體,充分發揮小學語文的教學優勢,在細水長流中加大紅色基因的傳承力度,加深學生對紅色精神的理解。
三、基于小學語文課程挖掘紅色基因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紅色基因內容閱讀量不高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因為描寫紅色基因的課文歷史跨度大,時代背景有一定差距,導致學生不能產生有效共情,無法提高對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認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較為活潑,對周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卻沒有成熟的思維能力作為支撐,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所污染,從而難以對紅色基因有熱情。另外,課本中關于紅色基因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太遠,使學生難以對紅色基因內涵進行深刻體會,造成對紅色基因內容的閱讀量不高。
(二)部分教師的紅色素養有所缺陷
因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對小學語文教師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時,應充分挖掘紅色基因、深刻滲透紅色文化、充分領悟紅色精神,想要達成這些目標,教師本身需要有堅實的紅色基因與紅色素養。但是基于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紅色素養有所缺陷,沒有對紅色知識進行全面學習,難以挖掘到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紅色基因,也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另一方面,部分教師也沒有意識到紅色基因對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對紅色基因的認識程度不高,過分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與課本的知識性,沒有從“立德樹人”的層面對學生的理想信念進行培育,忽略了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所以,站在學生與教師的角度,如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挖掘紅色基因,并針對性開展創新策略,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們應重視的問題。教師應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充分優化,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有效挖掘紅色基因、滲透紅色文化,提升小學語文的教育價值。
四、基于小學語文課程的紅色基因挖掘與創新策略
(一)以教材選文為根本,挖掘紅色基因
對于學科教學來說,教材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教材不僅是國家意志的直接體現,也表現出了社會的主流價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支撐點,因此,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進行選文編排,為培育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所以,從小學語文教材出發,可以挖掘出大量的紅色基因與紅色精神,小學語文教材中記載的40余篇經典的革命教育文章,都能充分挖掘出其中的紅色基因。在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充分講述了革命領袖毛主席,時刻為人民著想、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在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中,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八路軍戰士不畏犧牲的偉大精神。在課文《黃繼光》中,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無數志愿軍戰士奮不顧身、壯烈犧牲的悲壯故事。在部編版教材中也有許多可以挖掘的紅色基因,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對“租界”“中華不振”這樣的詞語進行查閱,充分了解當時社會的情況,加深對周總理立下如此志向的崇高敬意。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通過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紅色基因,為學生講授紅色故事、滲透紅色教育,加強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全面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在對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進行教學時,為了深入挖掘紅色基因,加強紅色傳承,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雷鋒故事朗讀活動加深學生的理解。在課堂中,教師要講授雷鋒的先進事跡,弘揚雷鋒的無私精神,同時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加強對革命故事的學習與應用。對這些紅色基因進行挖掘,不僅能使學生充分感悟到紅色精神的深刻內涵,還能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的變化有多么巨大。
(二)開展語文綜合活動,在實踐中挖掘紅色基因
作為我國義務教育規定的必修課程,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將語文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诖?,教師就可以將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實踐中挖掘紅色基因,培養學生對家鄉本土文化的認識,并提升學生融入鄉土的能力,進一步增加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與使命感。在此期間,因為小學階段時間跨度較廣,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針對性開展與學生相適配的課程實踐活動。比如,在小學中高段時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紅色基地,如紅色紀念館、西安事變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培養學生對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加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使紅色基因繼續傳承下去。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紅色基因挖掘方式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時期,無法形成抽象的、具有邏輯的具體思維。所以,相比于文字,圖片、視頻、動畫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師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挖掘紅色基因時,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應用多媒體設備創新紅色文化教學形式,以學生更容易接受且喜聞樂見的方式對紅色精神進行滲透。比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對紅軍穿過的草地和那枚鐵銹斑斑的魚鉤進行實景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紅軍穿過草地時的艱辛,幫助學生理解紅軍戰士所面臨的艱難險阻,充分領悟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在對《青山處處埋忠骨》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觀看《跨過鴨綠江》等視頻,領悟共產黨人大公無私、勇于奉獻的崇高精神。
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閱讀,對歷史資料進行補充整理。因為課文的篇幅限制,使得學生無法對當時的歷史進行充分了解,所以,教師應有效借助信息化技術,帶領學生閱讀關于課文的歷史資料,豐富學生們的歷史素養,使學生能夠全方面感悟紅色精神,并將紅色基因繼續傳承下去。
(四)結合寫作方法,收集紅色基因資源
教師可以利用話題寫作的方法,將紅色基因融入學生的思維之中。寫作不僅能體現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況。學生在寫作紅色精神話題的作文時,教師應進行中心立意,明確主題思想,并將紅色文化融入寫作中。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應將語文課程學到的知識與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寫作資源進行充分結合,將紅色基因與寫作相融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沉淀與積累。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引導,引領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紅色素材進行積累,對日常生活中可以延伸紅色基因的事件進行關注。比如,生活中遇到的好人好事,見義勇為的行為和新時代的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等優秀品質,用以實現紅色基因主題寫作所需要的素材積累。這就需要學生在仔細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去熱愛生活,并對生活中可以體現紅色精神的素材進行及時發現和深入挖掘,讓學生的寫作立足于生活基礎,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更具真情實感。另一方面,教師也應對新修辭手法進行及時傳授,確保學生在融合了紅色基因的基礎上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發展,在寫作中深刻領悟紅色精神內涵。而且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學生思維,加深他們對紅色基因的了解,挖掘學生對紅色文化寫作素材的新道路。
五、結語
作為人生發展中的重要階段,小學時期的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價值走向,而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谛W語文課程對紅色基因進行挖掘,并提出創新策略,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與幫助,將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所以,教師應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紅色基因,豐富紅色教育形式,讓學生在輕松的語文知識學習中理解黨史,感受革命精神,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