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宏莉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小學生作業質量和作業時間做出了明確要求,但目前小學語文閱讀作業在設計上仍存在亟待完善的問題,應結合“雙減”政策,進一步探討語文閱讀作業設計方案,提高教師主觀能動性,明確閱讀作業目的,改進作業設計方法,完善閱讀作業設計方案,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夯實基礎。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作業設計的作用
(一)拓寬閱讀作業的設計內涵
小學生閱讀能力直接影響高年級文學素養,因此,閱讀作業不僅是課標要求,也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基礎。小學閱讀作業除了加強課后練習,還應明確各階段閱讀目標。閱讀作業的設計應結合學生學情現狀、明確閱讀目標,以提升學生閱讀效率為前提,確保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大的知識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閱讀能力,促進閱讀素養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小學生閱讀作業設計標準應符合學情閱讀能力,不同年齡段的閱讀理解能力存在區別,因此,閱讀應根據學生情況列出具體閱讀內容。小學生四年級是閱讀水平的分水嶺,學生理解能力逐步提升,教師應抓住學生當前的認知特征,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落實“雙減”政策的必要手段
考慮到學情的差異性,教師應順應“雙減”政策要求,根據學優生、學困生等實行分層閱讀,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迎合“雙減”政策要求,對作業量及作業時間作出要求,小學中學段作業時間要求1小時內完成,因此,閱讀作業應避免隨意性,實現減負增效效果,確保閱讀作業內容更加詳實,目的更加明確。
二、小學語文閱讀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問題成因
(一)缺少閱讀作業設計意識
語文教師布置作業是日常教學任務之一,但教師部分對閱讀作業布置不夠重視,缺乏對閱讀素材的篩選。部分教師在作業布置過程中,往往過度依賴練習冊。“雙減”政策頒布以后,教師在閱讀作業布置過程中,往往以口頭為主,教師在不能開展練習冊作業的前提下,不能根據學情特征,有針對性地自主安排閱讀作業;教師也沒有針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進行評價,語文作業重心落在了背誦和字詞書寫上,缺少閱讀作業設計意識。
缺乏閱讀作業設計意識的主要因素是閱讀作業設計理念的存在局限性。作業設計的良莠與教學實踐經驗有直接關系。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對教師作業設計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教學實踐經驗直接影響作業設計情況,教師在面對作業設計目標學情特征的復雜性時,應發揮專業能力,促進作業設計質量,達到多重目標變量要求,發揮語文學科功能與價值。小學閱讀作業的布置,可以讓教師直觀地了解不同學層閱讀情況,掌握閱讀教學方向。部分教師缺乏對作業設計理念及理論的重視,閱讀作業設計很少引入前沿教育教學理論,缺乏對學生閱讀的深入理解,設計理念的局限性,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二)閱讀作業設計過程不完整
雖然部分學校針對作業設計開展了相應的比賽活動,但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作業設計的相關培訓較少,比賽評比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教師作業設計相關材料往往借助互聯網資源、學者文獻、名師公開課等,教師在開展閱讀作業設計過程中,一般采取教學思路,找準對應目標開展設計,未能針對當前閱讀情況開展單獨閱讀作業設計,閱讀目標、內容難以把握,缺乏對閱讀作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在作業設計環節,缺少參考依據,導致教師閱讀作業設計不完整。
導致閱讀作業設計過程不完整的主要因素是閱讀作業設計方法單一。教師閱讀作業設計方法應建立在相應理論之上,雖然教師認為閱讀作業對學生學習較為重要,但在具體閱讀作業設計時,缺乏相應的參考,不了解設計內容、目標、定位等,限制了閱讀作業設計的動態化完善。閱讀作業設計未建立閉環模式,導致閱讀作業設計目標不輕許,設計方法不具體,嚴重影響小學語文閱讀作業設計質量。
(三)閱讀作業布置環節受到限制
教師了解學生閱讀情況主要以收集反饋作業形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相應的閱讀作業。只有教師閱讀作業設計的科學性,才能確保作業布置的高效。“雙減”政策實施前,傳統作業形式“應試”導向性明顯,學生往往以完成作業任務的心理,作業缺乏目標關聯性。學生閱讀作業以連詞成句、練習卷等形式,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部分教師將閱讀作業整合到語文學科整體作業,擔心超時問題,沒有過多布置閱讀作業,因此,當前閱讀作業布置過于保守。目前,教師為了避免作業超時問題,低年級語文以朗讀及拼讀為主;中年級以背誦、積累主題詞為主;高年級以背誦古詩文及積累為主。目前,小學語文閱讀作業設計從理念、方法、環節上仍存在問題,缺乏閱讀作業設計環境,過于籠統化的作業形式,缺乏針對性,不能兼顧各學層差異,無法了解學生真實閱讀思考情況。
導致閱讀作業布置環節受到局限的主要因素是教師缺乏閱讀作業設計技巧。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作業布置,學生們滿足閱讀需求,提升閱讀能力的手段之一。教師在設計閱讀作業,未能結合學生閱讀認知水平,缺乏對學生弱化的知識點進行彌補;教師采用全班統一版本的練習冊,忽視了不同學層對閱讀知識的內在訴求,缺乏對學層的清晰掌握;學校缺乏對教師的有關閱讀作業布置的相關培訓與指導,更加側重課堂提問、閱讀教學、學生素養培養等,忽視了作業布置的學習與撇尋,教師在閱讀作業設計上缺乏技巧性,制約學生閱讀能力發展。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作業設計方案
(一)明確閱讀作業主題
教師應明確閱讀作業設計的主題性,也是確定作業內容的依據。閱讀作業內容應突出作業主題性,把握單元教學重點,結合學情特征。首先,應明確閱讀作業設計目標,通過對閱讀文本的梳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與文本內容進行互動,從中體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能力。教師還應關注教材內容,判斷閱讀作業主題、作業內容是否符合課標導向。其次,閱讀主題的確定應結合人文主題及語文要素,突出單元概念及學習價值。單元教學目標是語文要素的具體表現,是閱讀作業設計的依據。最后,應根據學齡段特征選擇文學性、信息性文本,為學生創設不同閱讀環境及閱讀材料,學生要結合閱讀內容聯想到相應的閱讀情境。以統編版四年級上冊《一直窩囊的大老虎》為例,該閱讀文本屬于敘事性題材,內容是主人公扮演一只大老虎的故事,要求學生掌握文章脈絡,體會故事情感態度變化,掌握文本傳遞的信息。該閱讀文本蘊涵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描寫,學生可以通過文本內容,體會讀者情感。教師在閱讀文本時,應抓住學段特征,激發學生與文本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了解文本中情境人物的心理變化,提高閱讀作業的完成質量。
(二)確定綜合性閱讀作業目標
語文閱讀作業設計過程中,應明確閱讀作業目標,根據學情及課標要求,明確閱讀目的、對象,并編制閱讀作業目標表。以《一只窩囊的大老虎》為例,閱讀作業內容包括語文要素、文本要素、閱讀目標,確保符合學生當前思維發展區。其中,閱讀作業目標難點是判斷語言變化、動作變化、神態變化,并找出相應的原因,需要學生評估和判斷文本內容。
(三)對比梳理閱讀作業內容
閱讀作業在設計環節,應關注教材對應的練習。練習題中要求學生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批注,鍛煉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客觀了解,包括字詞、語氣、語言表達方面,但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學生難以把握閱讀文本的內涵。因此,教師還應加強學生課外拓展練習,鍛煉學生專項能力,結合閱讀文本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包括人物描寫、語言描寫,提高學生字詞、句子的理解能力,把控文章段落內涵,提高判斷推理及理解整合能力。
(四)呈現層次性的閱讀作業
“雙減”背景下,在閱讀作業設計上應考慮到學情特征,如果作業設計過于簡單,導致學優生出現“吃不飽”現象,而作業設計過難,會導致學困生難以跟上進度,因此,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身心健康,根據不同學層閱讀能力設計不同培養目標、難度遞進的閱讀作業。教師應參考《語文園地》,由淺入深遞進式的增加難度,滿足不同學層學生的學習需求。
(五)合理把握閱讀作業數量
對當前小學生有關作業量及作業類型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存在逆反、消極情緒,主要是因為作業量超出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根據“雙減”政策要求,應嚴格控制作業數量,同時提高作業質量。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提高閱讀樂趣,享受閱讀帶來的身心愉悅,感受閱讀世界情境。另一方面,應通過篩選、精進作業數量,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力。
(六)閱讀作業貫穿閱讀教學
隨著學生學齡段的提高,閱讀及寫作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社會對學生文化素養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因此,學生閱讀要占大部分比重。教師教學資源應避免局限于課本,應向課外資源拓展、課后練習延伸。義務教育階段要根據作業管理要求,加強作業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要求學生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因此,閱讀作業設計應盡量讓學生在課后延時服務時間內完成。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以略讀的方式,了解閱讀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要內容,重點字詞句的意思,要密切聯系上下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應考查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同時,提高作業完成質量。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加深閱讀作業設計難度,利用課后延時服務,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改編閱讀文本,或續編閱讀文本,通過人物角色扮演的方式,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增強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
(七)調整閱讀作業評價方法
小學生書面作業評價一般以ABC的方式進行評價,閱讀作業評價也是參考標準答案,選擇終結性評價的同時還應完善過程性評價,更加直觀、動態地反饋學生的作業質量。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作業管理明確了相關要求,教師應對布置的作業進行認真、全面批改,避免學生自批自改,閱讀作業采用評價判斷的方式,是對學生閱讀掌握情況的客觀判斷,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情感認知體驗,發揮評價的促進功能,如表1、表2所示。
(八)完善閱讀作業設計流程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案應明確目的、原則、要素及策略,突出作業設計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作業設計目的應順應教學課程標準指南和方向,發揮作業育人作用。作業設計原則應順應“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與小學語文教材育人導向相對應。另外,要考慮作業設計各環節的相關性,完善閱讀作業的程序性,為教師作業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四、結語
小學閱讀作業設計應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根據教育領域育人導向,實現動態更新閱讀作業設計理念,樹立正確的閱讀作業觀,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優化閱讀作業結構,創新閱讀作業設計方式,根據“雙減”要求,在規定的作業時間和作業量范圍內,提高閱讀作業訓練效率。教師應夯實閱讀作業設計理論知識,增強自身作業設計實踐能力,調整閱讀作業設計方案,注重學生閱讀思維培養,利用作業反饋評價,發揮閱讀作業育人功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