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寫作教學在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始終處于相對尷尬的位置,寫作能力對學生未來學習和現有生活具有重要影響,但部分學生不愿寫作,也不愿上寫作課,在種種因素影響下,出現了無論怎樣努力,寫作能力都無法提升的情況,為此,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對語文教材中的寫作教學板塊進行系統研究,聯系寫作板塊內容形成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寫作能力,在日常學習中獲得收獲感和成就感。
一、依托初中語文教材,合理開展教學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可以發現,教師的教學目標較差,寫作教學活動變成了一種盲目性任務。為此,需要教師對教材中的寫作主題進行準確把握,制定實踐性教學策略。初中語文教師要在對學段寫作教學目標進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聯系課堂和學情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強化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熟練掌握語言進行表達是作文寫作的基礎條件,寫作教學中應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口頭作文等項目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比如,針對熱愛生活的相關寫作實踐,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眼中的生活吸引,促使他們對日常生活進行細致觀察,不斷積累相關教學素材,充分表達各種生活片段,從中篩選生活中具有實際意義的寫作內容。借助口頭表達訓練實現預期教學目標,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寫作能力。
新時期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原本的主導者角色,創新課堂講授方法,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對寫作教學設計合理的梯度目標,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比如,針對人物精神相關的寫作實踐,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明確人物精神內涵,了解人物精神表達方式,首個教學目標可以設定成理解人物,除了描寫其外在特征,還需要突出人物內在精神。然后,幫助學生理解人物外在特征和人物精神的聯系,通過有效方法促進人物精神和外部表現進行全面融合,要涵蓋正側描寫、襯托對比等手法。最后,教授學生利用細致描寫、敘議融合手段突出人物精神。通過辨識、分析、寫作三種漸遞梯度鍛煉學生思維,經過審美體驗、評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審美意識,打造積極健康的審美品位,使學生充分掌握美的表現、創造方法。
最終寫作目標應該指向寫作能力,能夠調動學生思維、感受和貫徹能力實施語言創造。例如,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相關作文板塊主題,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消除恐懼心理,增強學生寫作興趣,拉近寫作和生活的聯系。為此,教學目標應為創建生活和寫作的聯系,引導學生親自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寫作實踐中,教師需要注意融合素材進行寫作,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語言表達生活片段,可以設計與景色相關的主題寫作活動,如描述春天的變化,結合教材提示學生描寫日常景物、穿戴以及天氣變化,擴展學生思維,使其能夠自主尋找描寫對象。借助片段寫作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對寫作片段進行潤色。學生在學習過《雨的四季》《濟南的冬天》和《春》等文章后進一步掌握了寫景手段,課堂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展開想象、豐富寫作,通過修辭美化表達內容,采用動靜的方式賦予寫作生機。如此學生在利用文學語言轉化生活場景時可以形成完整寫作片段,擺脫恐懼心理,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二)注重學生寫作指導
寫作指導是指教師為學生寫作過程提供幫助,增強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因為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通常會忽略寫作前指導,教師單純組織學生實施各種寫作訓練,使學生失去寫作興趣,形成抵觸心理。為此,需要教師創新觀念,打造良好寫作環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語序連貫相關寫作訓練中,教材針對語序連貫提出三個條件:順序合理、話題統一、句子順暢。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引導學生暢談語言連貫要求,導出教材,明確語言連貫基礎條件,結合語段例子論證寫作知識。教師基于語序連貫條件可以進行擴展延伸,補充文章的連貫內容,保持一致的語言風格,或幽默或平淡。除此之外,文章還應該維持中心一致,并合理選材。比如,《我為什么而活著》一文的創作結構為總分總形式,主要講述了作者主要被三種感情所支配,整篇文章邏輯思維縝密,中心明確,體現出文章的連貫性。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要進一步明確寫作中應該確定中心、合理設計寫作順序,提升文章連貫性,然后由學生自主總結保持連貫性的基礎條件,夯實基礎,使學生在后續自主寫作實踐中能夠更好把握相關內容,實現預期寫作目標。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寫作板塊,需要按照寫作主題合理設計寫作指導內容,保證寫作指導的簡潔性和明確性,突出作文主題寫作方法,教師需要結合教材中的寫作指導合理進行教學設計,促進寫作指導不斷延伸。比如,針對寫作觀點,教師需要引出寫作主題,明確相關理念和寫作指導要求,引導學生自主總結表達方法,圍繞單元文章案例,幫助學生掌握觀點表現形式,對學生寫作中的觀點不明等問題進行有效提示,發揮出教師的警示作用,使學生寫作保持條理清晰和邏輯嚴謹。在寫作教學中可以直接按照教材要求,針對各個環節適當加入鞏固訓練以及寫作實例。教材中通過表格的方式幫助學生重新回顧了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等寫作方法,借助這種措施能夠幫助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細致梳理相關理論依據,對學生形成良好啟發。
(三)落實寫作實踐
初中語文教材中寫作板塊具有突出特征:充分結合教學實踐,聯系主題分析,寫作實踐題目圍繞整個單元內容,和單元文章主題十分相似,能夠使學生形成以讀促寫的良好能力。例如,發揮想象相關主題中,寫作內容包括《十年后的我》、續寫《皇帝的新裝》以及故事接龍等,需要學生充分激發自身想象力。該單元文章為《寓言四則》《皇帝的新裝》《女媧的故事》等,全部以想象為中心,整個單元形成一致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閱讀總結相關寫作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當中,可鞏固學生基礎。圍繞單元目標設計寫作,能夠增強學習實效性。
初中語文教師開展寫作教學時,需要注重增強學生思維和認識能力,在語文課堂持續推進中,整個教學過程展現出環環相扣的特點。由于不同學生存在一定寫作能力和思維差異,同一個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無法緊跟課堂節奏,影響學生發展。遞進式寫作教學兼顧了不同學生的差異,能夠促進所有學生共同成長。為此,在寫作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率先利用小活動和小片段等寫作訓練引導學生認知寫作主題、降低寫作難度,隨后落實整篇寫作訓練。比如,針對怎樣突出中心相關寫作,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征,立足不同層面,設計文章中心寫作小活動,確定文章立意和整體布置,增強學生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圍繞實踐—訓練,按照發散思維對文章中心進行多向設計,經過綜合篩選,學生確定文章主題,擁有更高表達價值。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設計思維導圖梳理相關材料內容,導出文章中心。總之,在寫作板塊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實踐,掌握各種寫作知識。
(四)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任務教學法應用于初中寫作教學,能夠針對不同環節合理設計寫作任務,驅動學生進一步學習、完善相關內容;讀寫融合的教學方法具有較強操作性和靈活性,可以實現雙向促進:體裁寫作法是在開始寫作教學前合理設置寫作情境,如通過故事、采訪等形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情境設計當中,充分釋放自身創造力和想象力,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思維表達能力。寫作教學實踐中利用有效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效率、擴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寫作能力。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通過實踐塑造良好寫作思維。
結合教材選擇恰當教學方法能夠擺脫寫作課堂的隨意性,達到課堂寫作要求,提高學生寫作效率。例如,記事相關寫作主題的寫作,學生往往會遺忘事件記錄方法,產生拖延心理,即便生活經歷豐富也會轉為沒有重點的流水賬文章。教材中通過表格幫助學生梳理事件起因、矛盾、處理和結尾整個過程,指導學生有序寫作,使學生能夠對時間進行快速梳理,明確論述重點,對選材進行合理安排。
初中部編版語文教材擁有一定彈性和開放性,為教師提供了更多自主設計空間。教師可以將語文教材中的基礎形成獨特教學風格,合理處理教材內容,改變教學僵化問題。例如,針對“傳記”相關寫作主題的練習中,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播放相關視頻資源調動學生熱情,如蘇炳添、喬布斯等事跡,借助相關典型素材拉近學生和現實生活的距離,全面激發學生自身的創作激情,學生在自主解析視頻中可以直觀感受素材內容,促進學生通過現實生活進行學習。結合新媒體提高了寫作教學趣味性,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實現思維擴展。另外,針對潤色修改主題寫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征靈活調整寫作材料,引入學生作品,激發學生創作欲望,增強課堂效率。
二、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理應用教材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寫作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很少有學生能夠維持良好的寫作熱情,主要原因是學生面臨沉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的日常生活較為單調乏味,寫作素材和創作靈感不足。而且初中學生更為看重學習排名和競爭,在學習、作業中,每天重復相似的生活。對于學生而言,校園生活便是全部,未能對校外生活進行深度體驗和細致觀察,在寫作過程中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問題。沉重的課業負擔導致學生下意識忽略語文作文,而寫作離又不開大量積累和閱讀,需要學生保持長久專注力,消耗巨大,但未必能夠在短期內有所收獲,導致學生最終放棄寫作,或疏于練習,在寫作中敷衍創作,無法進一步提升素材積累和寫作技巧。部分學生存在觀念認識誤差,將寫作當成獲取高分的手段,未能意識到寫作可以增強學生自身語言實力、鍛煉思維,還能夠幫助其表達自己、擴展視野。
針對初中作文教學現狀,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減輕寫作負擔,體會寫作趣味。教材中的作文板塊設計要充滿趣味性,如在演講稿撰寫任務中,為方便班級內舉辦演講競賽,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材對于相關競賽活動設計十分詳細,涵蓋現場比賽、小組選拔以及單獨準備等,可以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而處于良好氛圍下能夠提升寫作興趣,順利完成演講稿寫作教學目標。通過實踐活動滲透寫作教學可以激活寫作氛圍,賦予學生各種角色,同時增強學生口頭表達和文本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語文素養。通過學習故事,可以借助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也可以設計故事接龍相關活動,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總之,借助相關活動可以使學生逐步產生寫作興趣,符合學生基礎認知和發展規律。
(二)結合教材以讀促寫
在學生日常交流中涉及信息輸入和表達相關思維活動,主要體現為閱讀和寫作,兩者聯系密切,能夠發揮出互相促進的作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積累大量寫作素材,尋找到適合自身的語言表達方法。教學實踐中,寫作和閱讀也具有密切聯系,通過閱讀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寫作板塊十分重視閱讀引導,使學生可以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合理應用于寫作當中。比如,在抓住特征寫人的相關寫作主題中,《再塑生命的人》一文通過描寫和莎莉老師之間的各種事件,為讀者展示出一個較為生動、形象的教師角色。教材整個單元都擁有相同主題,進一步加強了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聯系。為此,在各個單元作文板塊中可以在單元內尋找恰當的范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學習,或從文體類型層面,指導學生學習類型一致的文章。比如,針對記敘文相關寫作練習中,可以參考《背影》這篇文章,作者對于父親想象的心理、動作和外在描寫都可以充當典型示范,幫助學生更好地突出人物特征。《阿長與(山海經)》的相關文章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感受文章素材組織以及情感變化形式,體會欲揚先抑的表達效果,感受整篇文章的波瀾起伏,作者如此創作使整個人物更加生動立體。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可以形成創作布局理念,學會突出中心的創作手段,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寫文章如同做人,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寫作對于學生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寫作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思維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寫作和其他學科具有密切聯系,能夠促進學生學好其他學科;良好的寫作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未來進入工作崗位時能擁有更多選擇。為此,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提高寫作教學重視程度,聯系作文寫作板塊相關教材內容,合理進行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