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是現代社會事業的內容之一,是個人自覺奉獻時間與精神,在不尋求其他物資、財務和權利報酬的情況下,為社會和需要援助的人們進行服務行為。該項工作對提高大學生教育質量的實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以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機制工作情況進行了簡介,并以此為依據剖析了新時期下,中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及其育人機制的優點和缺點,最后再提出完善意見,以提供促進中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模式不斷創新發展的邏輯思考,以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規范化與長效化。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機制;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D261.1 [文獻標識碼]B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7.018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價值
志愿服務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上都有著重要意義,作用深遠。新時代志愿活動走向組織化和正常化,學生們本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團結、友愛、幫助、勇氣回報和奉獻社會。新時代大學生志愿者們用他們真誠的內心和笑容,樂于奉獻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認真的態度和優質的服務,展示出了中國新時代大學生志愿者的精神面貌和青年風采,為社會增添了生機活力的同時,也為社會增添了強大的青春正能量。
(一)提升教育質量
大學生志愿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他們的直接價值是提高教育的質量?,F代教育與過去的教育有所差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強的大學生成為現代教育注重的方向。目前社會發展更需要復合型的人才,正逐漸取代以往的傳統人才。志愿服務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道德思想意識,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在教學中,大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了理論知識,但沒有通過實踐的情況下就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完全消化理解,不能充分提升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課堂思政教育,主動幫助并鼓勵學生通過志愿活動及日常實踐活動,積極理解理論知識并提升實踐技能,從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二)提升實踐價值
志愿服務是一種實踐學習形式,提高實踐價值也是大學生的追求目標[1]。現代大學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但對所學習的知識吸收效果并不相同,例如與學生成長的個人經歷和學習習慣有關。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質量,必須通過更寬更廣的實踐行動來促進學生的全方面成長。
二、大學生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的特點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自愿性
主要針對大學生的志愿活動已逐漸從大規模志愿服務、籌款、幫助老齡化和殘疾擴展到支持農村教育、社區建設、建設和保護農村精神文明在寒暑假期間,我們經??吹酱髮W志愿者,在社區、養老院、革命基地做志愿服務。
大學志愿服務是青年學生出于心理意識、責任感等方面的選擇。選擇方法不受第三方義務的約束。作為一種獨立的選擇,學生只有建立在深厚的志愿精神基礎上,才能真正成為志愿者。隨著大學開始關注學生的實踐技能,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提升,他們中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到志愿服務中。
(二)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穩定性
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時間相對固定,人員流動相對較少。它可以充分整合人力和物力資源,不僅確保志愿服務的舞臺和可持續性,而且對志愿團隊的組織和管理也非常有益。
(三)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廣泛性
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廣泛性反映在兩個方面:志愿服務的內容和范圍,可以是具有強大專業目標的“三支一扶”、西部計劃、支持農村教育等。它還可以是專業要求較低的志愿服務,如“三下鄉”,關心關愛老人,關注孤兒與留守兒童,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利用課余時間去養老院或孤兒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服務等。
(四)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創新性
志愿者組織者和管理人員不斷采用創新的工作方法,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志愿者發展需求。每年,很多大學生都積極參加志愿服務,他們年輕、精力充沛、精神活躍,對新事物敏感,工作方法與方式新穎不同,這也顯示出創新性的趨勢。
三、新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優勢與不足
(一)新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當前優勢
新時代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強調采用多種方法來提高高等教育學生志愿服務的有效性。大學生有很多機會參與志愿服務,一些學生試圖彌合理論學習差距,而另一些學生只愿意承擔社會責任。在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工作中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自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并激勵他們在積極向上的群體中不斷進步,不僅在學習、生活中能得到提高,而且在思想認識上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現今大學生的義務教育機制十分廣泛,大學生可以為醫院、社區和個人提供服務,并自發組織社區服務,或專注于在學校組織中擔任志愿者,這些大學生志愿服務也為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長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二)新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當前不足
《教育機制》強調“文化與教育”,呼吁在現行標準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生的義務教育機制。在領導力方面,大多數大學生不了解志愿服務的目標和方法。作為志愿者來到當地醫院的高等教育學生,如果不具備護理技能,也可能會遭受疏忽和不當行為。在資金方面,志愿服務的財務不足以支付大量的志愿服務所涉及的支出和費用,在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費用支出上存在不足之處,一定程度上影響志愿者的熱情。當學生認為他們的努力未知時,他們更多參與志愿工作的熱情也會受到影響,反映出當前學生志愿工作教育機制的破壞。機構影響相對明顯,表現在多個方面,如工作制度、休息制度、機構標準以及獎勵和懲罰制度,從不同角度影響學生志愿服務的參與和有效性[2]。如果一些學生努力工作,一些學生通過簡單的內容或避免復雜的工作內容和高強度來志愿服務,而學校在評估志愿服務的有效性時沒有做出區分,則會嚴重影響志愿學生的奉獻熱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參與度。
四、新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的優化建議
(一)完善管理制度
鑒于現有缺陷,必須首先優化管理系統。建議加強對志愿者實際工作的組織和培訓,并建立申請機制。在新時期加強學生志愿服務取決于優化教育機制[3]。例如,學校目前正在開展幾個志愿者項目,包括社區服務和校園服務、醫療設施、孤兒院等。學生志愿者可申請適合自己的志愿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志愿者效益最大化,充分發揮能力與個人特長。管理體系的完善也可以通過集中監控和分級管理來實現,管理體系的改進也是可能的。集中監督、分級管理模式可優化學生志愿教育機制,如基層黨員、學生干部可擔任志愿者隊伍中層管理人員,并參與到各種志愿活動中,起先鋒模范管理和教育引領作用,可廣泛適用、廣泛傳播。
(二)成立志愿服務團隊領導小組,突出組織建設
教育部門具有明顯的流動性特點,私立和公立大學每年都無法避免新舊學生的輸出與輸入。為了建立一支穩定的志愿者隊伍,各部門(或學校)的負責人為主要負責人,由組長負責各個黨支部或青年權益委員會的管理。而副組長負責闡明由各個志愿者協會管理的項目的實施程序,規范計劃、分工和培訓,真正實現共青團黨領導層的目標和措施,強調組織建設。
(三)成立穩定的志愿服務團隊,突出隊伍帶動
所有類型的志愿者都必須達到“社會服務”的目標。始終使用教師和學生主要參與和學生參與的服務模式。通過與家庭社會服務中心、社區中小學教育機構和青年志愿服務機構的合作,開展各種活動,如增加大學生社區的參與度和增加他們的社會財富感。
(四)加大經費投入
經費是推進全面建立高校志愿服務制度體系的重要保障,包括建設所需要的項目經費、機制建設資金等,要求院校在未來發展中設立專項資金制度建立一個志愿服務項目經費。參與志愿服務項目的學??砂凑枕椖恳?,采取項目組的方式申報學校資金。
(五)加強宣傳引導,明確原則、突破限制
大學的志愿服務活動具有選舉的隨意性、服務領域的普遍性、以及參與者群體的參與度高等特點。因此,志愿工作的傳播應尊重長期與短期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的組織原則。加強學校組織和相關的各個部門使用廣播網絡(如公眾號、微博、微信等),提高校園活動、校園海報和其他校園媒體發布服務的重要性。
(六)創新引入激勵機制,突出方法運用
創建志愿服務的動機。首先,由于學生參與了不同的社會福利實踐,志愿服務的持續時間將作為不同校園評估的標準。其次,已經為符合志愿者年齡標準的學生開發了志愿者卡。志愿者卡上的服務時間可以兌換積分,學生可以使用卡來節省或補償他們的部分日常需求。激勵機制的引入可以鼓勵年輕學生加入更多的志愿者團隊,不斷拓寬志愿者團隊的規模,鼓勵學生加入更多志愿者團隊[4]。
(七)結合工作特點需求,突出分工側重
與社會服務機構建立合作,并開展學校和社會服務機構參與其中。根據工作級別的性質和要求劃分工作,跟蹤工作進度的每一步,協調工作協議和員工面試,運營管理和服務項目的實施。例如:每個學校部門根據黨員、積極黨員、青年法律和措施的成員將志愿者分為四類。適當的志愿者每次都會根據服務項目工作人員的限制進行標準化,服務場所負責志愿者的咨詢和培訓。完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提供志愿服務場所。
五、結語
簡而言之,建立新時代學生志愿服務的教育機制是必要的,也是非??尚械?。大學生志愿服務可以提高教育質量,也可以增加實踐的價值。青年大學生正處于形成意見、塑造個性和提高技能的關鍵時期。通過志愿活動,他們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接受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5],以及實現加強共同團結和使命感、責任感,提高整體教育素質的目標,實現了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
目前,這項工作既有差距,也有不足,表現為動機和工作基礎不足,而差距包括管理、籌資和評價。改進學生志愿教育工作機制,創新提高效率的新方法,促進對學院和本科人才培訓方案的深入研究,使學生能夠應用志愿服務的基礎知識,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將自己的有機發展與社會服務聯系起來,促進所學的應用,并重視自我完善和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寅勇,梁藍方,王堅.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與方法研究[J].智庫時代,2019(39):249+254.
[2]王玉玫,陳丹陽.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大學生志愿服務育人機制與管理創新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7):34-36.
[3]馬元波.新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現狀分析——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為例[J].才智,2019(30):35.
[4]艾爾夏提·吾買爾,開賽爾·艾斯卡爾,張瑩.以榜樣力量助推志愿服務工作蓬勃發展[J].中國共青團,2020(17):78-79.
[5]李曉檬,孫舒,周琳.勞動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創新研究——以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21):70-72.
基金項目:吉林工商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資助《新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育人機制與方法創新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院社科合字Z[2022]第003號)
作者簡介:李曉鳳(1993.10-),女,漢族,吉林遼源人,碩士,初級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