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健美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近年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城市副中心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闊步前行、加快建設,將宏偉藍圖一點點變為現實畫卷。
通州區始終堅持一年一個節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構建起城市的“四梁八柱”。我們牢牢把握綠色發展底色,榮獲北京平原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一幅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人大附中、北京學校、友誼醫院等一大批名校和優質醫院相繼入駐,副中心三大建筑、潞城全民健身中心等一大批高品質的文化體育設施即將落成,城市功能品質全面提升。我們聚焦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3+1”主導功能,吸納和集聚了一大批高端要素和創新資源。我們按照“一區一河三鎮多點”的格局加快發展文旅產業,北京環球主題公園人氣火爆,大運河5A級旅游景區創建加速沖刺,一座現代化城市正在拔節生長。
為更好地宣傳推介城市副中心這座千年之城,為城市副中心發展營造最有力的輿論氛圍,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與北京日報社、北京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積極合作,全力推進內容、渠道和管理融合,形成了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媒體融合矩陣。《北京城市副中心報》年度總發行量超900萬份、《北京城市副中心新聞》播出2700余條。北京通州發布微信公眾號自2016年上線以來,始終堅持以內容為王,頭條閱讀量、平均閱讀量等核心數據在全市各區中始終名列前茅,成為城市副中心的權威發布品牌。我們堅持移動優先、一體發展,深化各類媒介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聯合推出全媒體欄目《副中心會客廳》,以廣播平臺為基礎,實現了報紙、電視、新媒體等多平臺的特色化新聞產品分發,開辦一年來推出節目140余期,形成融媒體產品90余個,新媒體端互動及閱讀量總計260余萬,微博話題總瀏覽量近百萬。與此同時,我們秉持用媒體賦能文化發展的理念,積極運用融媒技術、融媒思維,激發傳統文化的全新活力;發揮區級融媒體中心優勢,制作推出《愛上大運河》歷史文化宣傳片,以美輪美奐的鏡頭展現古老運河的現代之美;積極承辦“我們的節日”系列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以沉浸式體驗、直播連線、互動訪談、全媒體傳播等形式,讓傳統文化更加“年輕化”“接地氣”,在城市副中心持續掀起熱潮。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在推進京津冀文化傳承發展和協同創新上,媒體人理應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強與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等地媒體的互動交流,建立日常聯絡機制,推出“行走京津冀”暨高質量發展大型融媒采訪活動,圍繞三地階段性發展成果、水系及環境治理、文旅商融合發展等內容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系列報道,生動展現了協同發展的最新成果。
2024年,我們將迎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這一重要節點。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策劃啟動了“瓣瓣同心”2023京津冀新聞欄目,立足副中心、輻射京津冀,以多種方式宣傳三地協同發展的共性話題,展現三地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新理念、新進展、新經驗,凝聚推進協同發展的共識與合力。
未來,通州區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北京市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模式,不斷開拓媒體融合發展新業態,講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故事,承擔好主流媒體賦能文化傳承發展的職責和使命,努力把新時代城市副中心的聲音傳得更遠、傳得更廣、傳得更深。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