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玥
摘要:在素質教育新時期發展過程中,我國教育領域也在不斷的創新發展。在對學生知識傳授、智力開發等重視的背景下,還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職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主要院校,針對中職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其今后深入學習與就業具有重要意義。以此,本文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進行分析,從而培養中職生的良好心理狀態。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中職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讓學生學習調節情緒
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積極心理理論,能夠讓學生學習調節情緒。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使用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分析,從而制訂針對性對策,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到幸福,對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改善。其次,教師在課堂中還要積極樂觀,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實現積極心理框架的創建,讓學生學習調節情緒,使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1]
二、創建積極教學氛圍
在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愿,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開展積極引導,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比如,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各種角色扮演和心理游戲等活動,使學生塑造完善人格,對學生感受幸福進行引導,在學生思想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意識,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寬容、堅強的人格。另外,教師還要和學生的身體發育與心理發展情況結合,為學生制訂合理的課程學習計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學習潛能激發出來,使學生心理狀態良好,提高教育效果,從而使學生健康成長。[2]
三、創建良好班風
學生都是在班級中進行學習的,創設良好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心理品格。所以,要求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班風。通過班級這個大環境,提高學生的心理品格。作為班主任要和心理教師聯合討論,首先要使班級管理體系進行完善,有效規范班級學生的學習活動行為,端正自己的行為表現。其次,班主任還要開展定期的班會,鼓勵學生在班會中積極發言,對自己心理建設中的問題有所認知,從而能夠及時糾正不良習慣。
四、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模式
在教學方面,要實現課外輔導和課堂教學結合的模式,耐心指導學生,使學生能夠設置發展性目標,從而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激發出來。只有多表揚學生,使學生不斷進步,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在課外輔導中,實現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利用激勵機制糾正學生不良習慣。在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能夠尋找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閃光點。利用定期開展活動,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到中職學生教育中,能夠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在生活方面,要多給學生引導和啟發,讓學生逐漸通過自己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問題,逐漸培養獨立自主能力,自己思考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在就業方面,學校要創建系統性的職業課程教學體系,并且創建學生積極就業的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社會、學生就業中心要和學校配合,從而創設學生良好的就業氛圍。[3]
結束語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新型的心理學理論課標,能夠對心理學進行研究,還能夠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創新。并且,在看到積極心理學的積極作用時,還要對積極心理學進行全面了解,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如果在實施過程中發生不當的地方,在研究中要積極地改進,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桂霞.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 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 2021(2):0320.
[2]蘇聰穎.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 時代教育:下旬, 2021(6):2.
[3]董傲然, 紀新莉. 積極心理學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