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君
深度學習,是指學生為滿足自身學習需求而主動建構知識、遷移方法、應用提升的過程。深度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理解前提下,通過主動學、鉆研學,將所學的知識適移到學習情境中,從而能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一、預設目標,利用生成資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提出核心問題,能推動著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從而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在提問時要圍繞教學目標,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并通過微觀的調控,滿足深度學習靈活性的需求。教師要彰顯課堂提問的功能,以核心問題聚焦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并生成更多的資源,能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如在學習“圓的認識”內容時,教者向學生展示行駛的汽車、摩托車的視頻,并提出問題:車子的哪個部位設計成了圓形?車輪為何要設計成圓形,而不會是其他形狀?并展示了其他形狀車輪的運動效果。教者用核心問題引領學生探究,并合理運用生成性資源,讓學生能深刻地了解圓的特征。
二、引導建構,學習整合知識
深度的學習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建構,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問題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核心問題的提出具有驅動作用,教師要將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的問題,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由易到難地回答問題,能促進知識的遷移。
知識建構是將舊知遷移到新的知識領域,對知識進行同化、內化,能實現新舊知識的聯動,建構更為龐大的知識體系。教師通過核心問題引領學生,讓學生獲得頓悟,讓學生在信息的啟發下積累知識經驗,能將知識經驗遷移到類似的新知識的學習中。
三、把握時機,促進互動學習
深度的互動學習強調師生間的平等,教師要借助核心問題完成深度學習,并準確把握提問時機,以恰當的方式提問,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在重難點處提問,能促進重點知識的把握、難點知識的突破,能切中要害,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在思維受阻時,學生會產生思維混亂、想象欠缺,教師以核心問題讓學生暢通思路。在學生理解淺顯時,教師提出核心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能促進學生的深層次學習。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核心問題開展深度的學習活動,能引導學生意義建構,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能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促進重難點內容的突破,從而能幫助學生掌握規律,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