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威
語文作為我國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教學活動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初中階段,語文教師要及時注意學生學習狀態,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將情境教學穿插在教學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學整體水平。
一、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情境教學法越來越受到重視,使一成不變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教師應當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在情境課堂教學中,向學生進行合理提問,能推動學生去探索文章的意義,還更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范進中舉》時,為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的。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了解到封建科舉制的弊端,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加強課堂互動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時教學進度較快,課堂缺乏互動,大部分是以提問的形式進行互動,缺少師生間的討論和生生間的互動。長此以往,容易使師生缺乏交流溝通,學生的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比如教學《春》時,運用開放性的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能夠自由地交流討論眼中的春天,領會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找出文中喜歡的句子,與同學、教師互相討論,從而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
三、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教師創設出與課文相對應的情境,能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還使學生能夠大膽與教師、同學交流,活躍了課堂氛圍,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率。
在學習《陋室銘》時,通過情境教學法,學生可以仔細體會文章中人物內心的感受,產生共鳴,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想法。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提高其理解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運用情境教學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及整體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恰當運用情境教學法,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加強課堂互動,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