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瑤菲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為生活教育,他認為教育來自生活,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與自然、生活相聯系,幼兒園開展創意木工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實踐能力,為幼兒語言表達與肢體動作方面提供相應的指導,陶行知思想對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具有指導意義。本文在“靈趣”課程的基礎上,分析陶行知思想下開展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的必要性,探索具體的創意活動行動策略。
關鍵詞:“靈趣”課程? 陶行知思想? 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
隨著“靈趣”課程在幼兒園教育內的實施,大多數幼兒園都開展了各項靈趣活動,例如“全國足球特色園”將足球與早操結合,在開展“靈趣”課程時要注重建立兒童與環境的關系,教師要以自己的專業支撐、引導幼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并明確課程本質,起到教育示范引領作用。在幼兒園開展創意木工活動時,要建立幼兒與木工區環境的關系,加強對陶行知思想的解讀與分析,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開展以幼兒為根本、充分滿足幼兒本質需求的生活式創意木工活動。
一、陶行知思想與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概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十分豐富,主要可以概括為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一個理論就是指生活教育理論,三大原理是指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他強調教育來自生活,教育必須要圍繞生活、依靠生活、進而改造生活,四種精神是要有“愛滿天下”的大愛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造精神以及“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精神,五大主張為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六大解放。總的來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主張將教育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在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使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獨立能力。
在游戲化教育開展的背景下,在幼兒園領域中,涌現了較多的創意活動,木工活動能夠加強幼兒與自然和生活的聯系,因此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具有獨特價值,能夠作為踐行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木工活動中要給予學生支持與引導,使幼兒能夠通過木工活動媒介與木工材料和工具進行接觸,提高幼兒制作木工作品的成就感,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各方面能力。[1]
二、陶行知思想下幼兒園開展創意木工活動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曾強調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具有創造力,由于幼兒的年齡與身心發展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幼兒的創造力還比較薄弱,為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意志力,可通過創意木工活動培養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由于幼兒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若采取單一的活動方式,可能會使幼兒難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在活動中,使活動效果難以達到預期。開展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幼兒對實際生活中事物的好奇心,在木工活動中提高幼兒的思考能力與操作能力,通過木工材料與工具等調動幼兒的感官與思想,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幼兒實際認識水平出發,加強教師對幼兒的引導與支持,使幼兒能夠在創意木工活動中了解活動本質,增強幼兒的探索能力,提高幼兒對自我和自然關系的認識,充分落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幼兒園開展創意木工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培養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意木工活動的創造性較強,與其他活動的區別在于木工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使幼兒能夠在木工活動中收獲相關知識與經驗,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身體協調能力與靈敏度。幼兒在利用木工工具的過程中,通過簡單的錘子捶等能夠瞄準敲打對象,在制作木工作品的過程中還能培養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與肌肉靈活性。在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趣味活動的機會,能夠將幼兒對美的想象與自身感知相結合,實現對木工作品的設計、創新、改造等流程,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使幼兒能夠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為增強幼兒的審美水平奠定基礎。[2]
三、陶行知思想下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重視幼兒操作技能的習得
教師在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激發幼兒對美的興趣,使幼兒的審美水平有所提升,在創意木工活動中體驗生活表達與創造的樂趣。創意木工活動開展目的主要是為了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幼兒表現美的能力,在木工活動中感受樂趣。但在實際木工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創意木工活動中的操作技能過于重視,注重木工活動中工具使用、材料粘貼方式等,忽略了創意木工活動開展的根本目標,使幼兒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難以實現情感體驗的升華,使木工活動效果有所降低。
(二)活動材料投放單調
在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木工活動材料作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在粘貼與組合活動材料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美的樂趣,且裝飾性材料的利用能夠增加木工作品的欣賞價值,因此活動材料在創意木工活動中尤為重要。但有的幼兒園開展創意木工活動的過程中,活動材料的投放過于單調,活動材料都通過加工、切割與打磨流程,導致木工活動材料缺少木質紋理,難以使幼兒真正感知到生活中樹木的實際情況,降低創意木工活動對幼兒的生活教育價值,且裝飾性材料的利用大多為購買的紐扣等,降低了創意木工活動中的生活氣息,無法充分落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三)活動環境創設單一
活動環境是開展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的主要載體,環境對幼兒對木工創意活動的興趣、感知都有影響,大部分幼兒園創意木工活動開展的主要場所為教室,在教室區域中,環境創意大多為教師制作,幼兒與班級環境的制作聯系較少,且大多數班級的木工活動區都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情況下陳列區域牌、展示木工作品、設計墻面與吊飾等,木工活動環境較為單一,環境創設創新性不足,可能導致幼兒失去活動興趣,難以實現教育與生活相結合的活動目標。
四、基于陶行知思想下幼兒創意木工活動的行動策略
(一)陶行知思想下的教師指導
以“靈趣”課程為例開展幼兒創意木工活動,要在深入貫徹解放幼兒思想的基礎上,將幼兒的思維與想象力發展相聯系,了解幼兒園課程的本質,感受幼兒與環境的親密關系,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找到自身專業發展的規律,與幼兒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幼兒參加創意木工活的過程中,活動開展的實質并非簡單地擺放木工材料、利用工具等,最主要的是幼兒對材料與工具進行組合、制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利用與之相關的設計、數學、工程等知識可解決創作過程中的問題,體驗生活中的美,因此在幼兒創意木工活動中,幼兒在想象與創作木工作品時,要充分融入思維,通過思維拓展對木工作品的制作進行創造性規劃,以解決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3]
一般來說,在開展創意木工活動前,首先教師會設計木工活動主題,讓幼兒圍繞主題制作木工作品,根據木工活動主題為幼兒提供相關的活動材料。而陶行知先生強調讓孩子敢想,因此教師在開展創意木工活動時可不設定主題與事例,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制作作品,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其次教師要改善過于重視制作技能的問題,教師可針對創意木工活動技能進行傳授,在后續的活動中鼓勵幼兒自主思考制作技能與方法,使幼兒能夠掌握制作技能,并獲取相關的生活體驗。
(二)陶行知思想下的材料投放
首先針對木工活動材料來說,要使材料取材于自然,作為幼兒接觸與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徑,創意木工活動必須要改善木材缺少自然元素的問題,為幼兒提供最原始的木質材料,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選擇打磨平整的材料,還可組織幼兒去自然中尋找創作所需的樹枝、廢棄材料等,按照幼兒自身的需求對尋找的材料進行切割與打磨,在此過程中要保障幼兒的木工制作過程要在其能力范圍內完成,教師可給予適當引導與幫助,使幼兒在木工活動制作的過程中感受自然與生活的教育,加強與自然的親密聯系,提升幼兒的操作技能,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與審美能力。
其次針對裝飾材料方面,為了提高幼兒的思考與創造能力,教師可利用自然中的花瓣、落葉等材料作為裝飾材料,充分發揮自然的獨特性,拓寬幼兒自主選擇的空間,還可以組織幼兒到生活中尋找自己喜歡或者作品所需的材料,對木工作品進行裝飾,提高了作品的獨特性,使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有所提升,增加創意木工活動的自然與自由性,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相契合。
(三)陶行知思想下的環境創設
幼兒創意木工活動環境的創設影響著幼兒參與活動的效果與木工作品質量,作為幼兒接觸自然的重要方式,木工活動環境必須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將主要的班級環境創設機會提供給幼兒,使幼兒能夠自主制作并創設趣味性較強的活動環境。在木工活動開展后,幼兒所制作的半成品、作品等均可裝飾班級環境,使班級環境更符合幼兒的活動需求,讓幼兒自己成為環境的建設者,增強活動環境的多樣性,提高幼兒對木工活動區域的認同感,提升幼兒的木工活動效果。
作為木工創意活動取材的自然資源寶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自然界中的木質材料、落葉、石頭等都可成為環境創設的主要材料,通過幼兒的再創造,使其變為裝飾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還能夠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增加幼兒與自然接觸的機會,激發幼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為幼兒的創作過程提供更多思路。
綜上所述,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強調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在思想的引導下,為了開展幼兒創意木工活動,就必須要從教師引導、材料投放與環境創設方面進行全面改善,使“靈趣”課程的開展能夠增加幼兒與生活、自然的聯系,促進幼兒實踐、思維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使陶行知教育理念得到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葛紅燕.基于幼兒需要的木工創意活動開展之我見[J].幼兒100(教師版),2022(Z1):47-48.
[2]李文慶.幼兒園木工創意活動材料的投放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02):75-77.
[3]李蒙蒙.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兒學習力激發——以幼兒園中班在木工坊的活動為例[J].教育界,2020(2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