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各個學科的教學重點,其中初中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及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一、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在堅定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之后,教師應該著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當中的多種事物,以熟悉化的環境來降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陌生感與畏難心理。而且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導入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在“中心對稱”的課程教學當中,教師便可以“中心對稱”與“軸對稱”兩個關鍵內容讓學生在生活當中進行相關的實例尋找,將自己所見到的對稱的事物,或是以圖片的形式畫下來,或是以照片的形式拍下來。之后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全體學生一起進行內容的分類,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對稱知識的理解。
二、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教師的引導的。教師在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材與課標的重難點,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如,在學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課程中,我就為學生布置了自主學習任務:“搜集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說出多邊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生結合我布置的學習任務開展課前自主預習活動,這樣的預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和生活觀察的手段完成自主預習任務,突破了傳統的課前預習方式。
三、充分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學科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要求較高,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著重進行學生思維能力的開拓,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長期處于活躍狀態,并且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帶領學生進行預習活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預習任務,但是要注意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導學案。為了達到以上效果,必須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了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由于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和態度應該和藹、友善、親切,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都應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引路人。學生每天課外活動時,老師要參與到學生中,與他們同樂,這樣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而我們也就成了學生的伙伴、好朋友。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師一定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和民主的關系。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在喜愛并愿意親近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熱愛學習、樂于學習。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每個教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的責任心,主動、努力、有耐心去培養。同時要與學生家長隨時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反映在校表現,與學生家長一起研究、探討,家校合作,尋找最佳教育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習風氣和學習習慣抓起,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對教學有極大的益處。教師要從課前預習、學習態度、思維模式、學習方法、解題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讓數學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知識,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系以后,可以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系,使學用緊密結合,這正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體驗到數學每個環節都與自身的生活相關,都那么有趣。教師走下講臺與學生共同發現、共同研究、共同創造,共同體味數學的魅力。
總之,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這是基礎教育的新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把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為他們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