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娟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何把課堂上成藝術性的享受型課堂,需要我們下功夫努力研究課堂教學。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我多年嘗試如下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新知導入自然化
“良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放在我們英語課堂教學上也一樣有道理。怎樣在最短的時間里讓孩子在上課期間呈現出亢奮的狀態,讓他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急不可耐地想展示自己并探索新知,這是我們作為英語教師的藝術和能力。課前兩分鐘英語歌曲的氣氛烘托、“今天我值日”的英文匯報或者輪流準備的二分鐘英語演講等等,都是很好的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的辦法。當上課鈴拉響,怎樣引領學生從檢查鞏固舊的知識到水到渠成地引進本節課的新知識,是保證這節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更能為本節課定好一個高亢有力歡快的英語課堂的基調。作為完整的、完美的一節課,新舊知識的“無縫對接”應該是導課的最高境界。
二、課堂重點突出化
我覺得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就如同一棵“知識樹”的“主干”。一棵樹的成長過程,應該是先將樹苗放入樹坑中,然后夯實澆水之后樹苗生根發芽,最后枝繁葉茂。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也應該如此。樹苗放入樹坑中即新知導入,然后的夯實澆水就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利用各種教具和活動讓學生接受本課的重點知識,之后的樹苗生根發芽便是學生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本課的教學重點的過程,最后的枝繁葉茂便是學生運用本課的重點知識結合自己的原有知識,最終拓展并融會貫通地使用這些語言來表達。
三、語法教學無痕化
對于語法教學,我認為它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語法教學無痕化”。在教學中,我們不需要講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什么時態或語法點,也不必講它的構成或使用,我們只需創造一個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地模仿、運用和表達,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就掌握了這一時態或語法點的使用方法。比如,在學生大量的練習之后,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這節課他們都學會了什么,這些知識有什么特點,在運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作為老師要進行適度的引導,在大量的實踐中幫助他們自己總結出語法點。這樣,不僅學生對本節課掌握得更扎實,而且很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和自信在以后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我們不可忽視。
四、練習鞏固實用化
在每一節課當中,對于所有新授的知識點我們都會安排一定的活動來進行練習鞏固,以便讓學生及時地達對語言點的吸收內化。在這一環節中,作為老師,我覺得我們要切記——練習鞏固實用化。所謂實用化,就是目標明確——直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所謂實用化,就是活動有效——能幫助學生熟悉并準確地運用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所謂實用化,就是效果顯著——多半學生較為輕松地會運用所學語言點。因此,在練習鞏固的這一個環節,無論采取小組活動還是個體活動,無論是合作學習還是自我突破,都應該注重實用化這樣一個原則。
五、寫作練習常態化
無論是對于老師還是學生,認為難度最高的應該就是英語作文了。雖是簡單的80詞左右的一篇作文,有時卻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寫作練習,我覺得應該從七年級的第一節課開始,就有意識地將寫作訓練落實在每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中去,尤其把握住每一單元中的語篇這個最佳的語言載體,將這一話題緊密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寫作訓練。幾年訓練下來,中考的作文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信手拈來,不會再一籌莫展了。
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興奮愉快地掌握新的知識,需要運用我們的教學智慧。當我們運用我們的教學智慧,讓學生的每一個45分鐘的課堂都在輕松快樂中度過,我們便是一個享受課堂的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