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物質保障。在財政體制改革背景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成為當前各級單位內部治理的核心內容。盤活資產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減輕財政壓力,還能為經濟發展注入全新活力,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履職效能。通過創新資產管理方式,國有資產能夠得以充分利用,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充分發揮服務職能,為地方和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資產盤活
DOI:10.12433/zgkjtz.20233429
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物質保障。在財政體制改革背景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成為當下各級單位內部治理的核心內容。面對當前經濟形勢和財政狀況發展,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五抓五建”發展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政府過緊日子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好日子,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效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提高資產效益方面的實踐經驗,并進一步探討貫徹落實資產管理工作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前提,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治理中占據重要地位。2022年11月,《關于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指導意見》出臺,各級單位都在加快閑置資產處理,采取有效的盤活手段,提高國有資產利用率,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性,更好地為社會經濟及公共事業發展助力。
一、國有資產盤活的基本原則
(一)因地制宜
行政事業單位要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結合實際情況,正確區分不同資產的類別,分析閑置資產原因,由此確定科學的資產盤活方式,以促進國有資產有針對性地盤活。在此期間,各級單位可在因地制宜原則下,積極探尋更多資產盤活的有效路徑,總結經驗并提煉出可行性的操作方式,以點帶面促進國有資產盤活利用。
(二)全面覆蓋
國有資產盤活關系到國有資產實際使用效益,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嚴格遵循全面覆蓋基本原則,將單位內部大量閑置或低效運轉的土地、房屋、大型儀器、車輛、辦公設備、軟件等資產科目集中納入盤活范圍,以促進資產效能更好地發揮。針對貨幣形式的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相關規定,開展有效的資產管理與盤活工作。
(三)統籌資源
行政事業單位要按照統籌資源要求,通過存量資產盤活,促進存量資產的充分利用,實現調劑共享,在滿足日常業務發展需求的同時,從根本上提高國有資產的實際效益。在此期間,行政事業單位可借助存量調控增量,確保內部資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切實解決當下資產管理中重復配置、閑置浪費等多種現實問題,以此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價值,促進單位穩定發展。
二、行政事業單位盤活國有資產路徑選擇
(一)健全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內部控制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實施可減少隱形資產流失,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盤活國有資產奠定物質基礎。細化部門人員職責,資產采購、審批、驗收、管理形成牽制機制;資產管理實行責任人制,即每件資產無論在庫或使用均配備責任人,管理、使用均由責任人負責并及時反饋,資產清查時由責任人牽頭整改問題、承擔非正常損失,激發員工自覺維護資產價值的積極性。
(二)統一資產管理信息系統
首先,積極推進建設統一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統一資產信息化系統便于財務數據和資產資源實時共享,審批、出租、調劑均可線上辦理,便于推進資產共享共用。其次,為資產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撐。資產信息化平臺可摸清閑置資產底數,對價值高的閑置資產給予充分關注,根據資產特征制定盤活方案,提高閑置資產使用效率。最后,信息化支撐有利于財務預算與資產清查。資產系統可實時與財務系統互聯互通,避免產生“數據孤島”。建立資產信息化臺賬,由第一責任人落實年度資產清查,防止隱形資產流失。
(三)優化資產運營管理方式
《關于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探索行政事業單位通過統一管理、市場化運營等盤活方式,激發在用資產使用效能,推進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加強資產調劑,鼓勵將低效閑置資產納入公物倉管理,通過市場化出租出借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能通過調劑方式解決資產使用問題的,不應通過配置新資產方式解決,避免財政資金浪費。優化資產運營管理是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有效路徑。各單位、各部門應充分調動盤活資產的積極性,為閑置資產注入新的生命力。盤活渠道可利用資產調配平臺、第三方公司、公開招標競拍等渠道,確保流程規范、渠道透明。在宣傳推廣方面,可設立資產盤活樣板科室,對盤活方式得當、閑置資產使用效率高的部門予以表彰,并在整個單位推廣示范;對閑置資產數量多、不作為的部門予以批評,并責令整改。
(四)技術支撐,抓好平臺搭建,突出數字化
開發國有資產運營管理平臺,準確核算和動態反映資產配置、存量等情況,確保資產管理實現“五統一”。具體如下,第一,統一范圍:在傳統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基礎上,將自然資源、市政公共資源、防控物資等共九大類資產納入統一管理范圍。第二,統一平臺:立足全口徑,形成國有資產數據庫,利用空間地理信息可視化技術,實景動態展示資產種類、數量、位置等詳細情況。第三,統一管理:樹立全生命周期理念,基于區塊鏈的資產畫像、生命周期和運營管理,實現資產使用過程的全流程監督。第四,統一運營:集中管理可運營資產,合理評估價值后投放市場,爭取資產效益最大化。第五,統一收支:加強收入管理,規范上繳程序和方式,將國有資產運營收入納入預算管理。
(五)深化清查與盤點
定期進行全面資產清查和盤點,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解決,確保資產信息的準確性。針對當下國有資產利用率不高、基礎數據不明晰、資產臺賬不清等現象,行政事業單位要定期開展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組織專班深入基層,根據本單位資產規模與配置情況,認真做好不同類別資產的清查盤點工作,客觀反映不同類別資產的分配與使用情況,準確掌握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建立國有資產臺賬,為國有資產的動態管理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效益優先,完善國有資產有效盤活手段
通過“國有資產運營掌上通”微信小程序和網站端資產清查模塊進行資產清查,厘清低效、閑置資產并準確標注資產使用狀態,有序推進資產條碼化管理。截至目前,某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中有164戶的房屋土地、115戶的大型設備完成二維碼張貼,372家單位的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家具用具等二維碼已發放到位。上線運行“資產交易平臺”網站端和微信小程序,建立評估庫和待運營資產目錄,行政事業單位出租、出借、閑置資產,國有企業運營資產以及涉案資產全部納入交易平臺待運營資產目錄。
(七)加強使用監管
加大國有資產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主要負責對國有資產分配、使用等環節的追蹤管控,動態掌握不同類別資產的使用情況,然后委托專業機構整合單位內部低效或閑置資產,推行集中化的國有資產運營管理模式,準確找出資產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在多部門的協調配合下改進。同時,根據資產結構,建立資產監督管理聯席會議制,定期開展資產處置管理工作,在審計的日常監管范疇中納入國有資產管理,強調各部門聯動,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做到齊抓共管,實現國有資產的有效盤活和保值增值。
(八)規范國有資產盤活流程
資產盤活是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國有資產的配置、使用、效益等多個方面,需要嚴格規范整個資產盤活流程,切實做好各類資產的統計、清查和調配等基礎工作,促進預期目標的順利達成。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立足于實際,合理借助資產管理模塊,切實做好單位內部國有資產存量的徹底清查,綜合分析資產信息,由此確定最優化的資產盤活方式,針對符合本單位盤活標準的資產科目,對其進行優先盤活與利用。
其次,針對單位范圍內不能進行盤活處理的資源,相關部門要以身作則,準確梳理國有資產類別與現實情況,詳細編制資產盤活清單,并制定待盤活資產報表,做好數據信息匯總處理后,及時向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上報。
再次,根據國家最新政策要求,注重國有資產盤活機制的科學構建,嚴格規范資產盤活操作流程,將相關職責精準落實到崗到人,并結合下屬部門上報的待盤活資產清單,按照“一項一策”的原則,在有針對性的資產盤活計劃引導下,有序開展盤活工作。
最后,與時俱進,充分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建立資產盤活信息公開機制,拓寬國有資產盤活通道,促進資產信息及時發布,致力于國有資產盤活效率的持續提升。
(九)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第一,完善法規和政策體系。制定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資產盤活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加強監管協調。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各級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合作與溝通。第三,強化監管信息公開。提高國有資產信息公開透明度,讓社會監督成為監管體系的有力補充。
(十)推行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調劑制度
盤活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第一,積極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共管共用的調劑制度,避免出現增添新的配置而導致重復建設、配置不夠均衡、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第二,積極推進國有資產調劑制度,從根本上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對各個單位更新置換的資產、長期閑置的資產以及超標超編的資產提供至上級部門統一調劑使用。第三,對于已閑置的車輛、土地和辦公用房等,可以轉化為經營性資產,推行資產出租、公開競租的方法,確保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收益的最大化。國有資產的調劑制度能使國有資產效益最大化,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更好地實現公共服務職能,防止出現違規違紀現象。
(十一)摸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底數
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充分發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作用和價值,最重要的是摸清底數,掌握目前各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種類、數量和使用效能等。由于管理不科學,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登記與實際情況存在嚴重不符的現象。在此情況下,要想盤活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第一步要摸清底數。
首先,組織召開摸底調查研討會,對目前單位內部的國有資產種類進行分析,明確國有資產盤查負責人,成立領導小組。同時制定完善的國有資產摸底調查制度,對摸底調查的內容、時間、標準等都做詳細的研討和規定。
其次,組織全體職工配合摸底調查小組工作,調查單位內部的國有資產并登記在冊,確保調查結果明確、類目清晰,內容準確詳實。
最后,建立國有資產電子臺賬,根據摸底調查結果,錄入電腦系統中,同時對國有資產以后的使用情況、維護情況等進行動態化更新管理,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底數清、底數實。
(十二)推進信息化管理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資產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動態管理。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要合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構建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加快信息模塊開發,實現國有資產管理從手工操作向智能化、動態化轉變。首先,以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為載體,集中推進國有資產統一管理模式,做好資產資源的整合處理,為資產盤活打好基礎。其次,加快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嚴格規范國有產權交易行為,大力推進國有產權交易陽光操作,確保國有資產配置與使用環節的公開透明。最后,構建地域投融資平臺,盤活國有資產,為縣域建設發揮主渠道作用。
(十三)推進共享,優化配置
通過搭建共享平臺,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推動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優化,以系統平臺為載體,支持跨部門、跨系統的業務交流與信息共享,實現資產資源在部門間的共享共用。管理人員只需操作信息系統,便可查詢國有資產配置與使用情況,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效率,減少重復配置,最大程度上確保賬實相符,實現資源優化利用,提升國有資產使用效率。
三、結語
國有資產盤活是提高資產利用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關鍵舉措,在我國公共事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要著重提高對國有資產盤活的重視程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突出國有資產盤活的現實意義,詳細制定資產盤活計劃,綜合采用多種資產盤活方式,規范資產盤活流程,切實做好不同資產科目的盤活處理,減少資產閑置導致的資源浪費,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履行社會職能。
參考文獻:
[1]楊芮,許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能力的思考與建議[J].治淮,2023(01):65-66.
[2]黃遠春,周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盤活的措施及對策[J].國際商務財會,2022(24):43-47.
[3]韓波.關于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3(17):4-6.
[4]程珽.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探析[J].國有資產管理,2022(12):28-33.
[5]財政部關于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指導意見[EB/OL].財政部,2022-11-25.http://jsz.mof.gov.cn/zhengcefagui/
202211/t20221102_3849239.htm.
作者簡介:宋曉倩(1983),女,山東省曲阜市,大學本科,中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